请不要嘲笑“感谢贫穷”的人
近日,一篇18岁女生关于贫穷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这名女生叫王心仪,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王心仪出生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门口之时,她正只身一人在异地打工。
她写道: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霭,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贫穷可能动摇许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
就是这么一个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的女孩,以饱满的热情和诚挚的文字表达了对贫穷的深刻理解,却遭到了无数网友的辛辣讽刺,被说成是一个“价值观被绑架而被迫释放正能量的故事”,一碗“荼毒人性的心灵鸡汤”,甚至,有人说她是“害怕自己的表达违背社会倡导或者默认的价值观而作出的无奈选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我看来皆属无稽之谈,古人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没有在苦难的境遇中完成“凤凰涅槃”式人生蜕变的人,又怎么能体会它对于自己的特殊意义,从而在回望中予以感谢。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有颗积极向上的心、感恩的心”,京东CEO刘强东对这个女孩的点赞,给了众多的批评与嘲讽者以有力的反击。这个出生在江苏最穷的地方宿迁农村,曾穷到数年一日三餐只吃红薯玉米的商界精英,大概有着最为真切的感同身受。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女孩并没有否认贫穷“带来的痛苦、挣扎与迷茫,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这一切,对于弱者而言,也许将致使他在痛苦、怨恨与自卑中自甘沉沦,而于强大的不甘屈服的人,这些遭遇,必将激发他生命的潜能,让他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卓绝的勇气和超出常人的努力,而一跃成为人上之人。所以,大方地“感谢贫穷”之人,才是直面磨难而努力改变命运的强者,如果,拿他们来作为取笑的对象,除了证明自己没有遭遇过贫穷而拥有的肤浅优越感,以及面对贫穷时的懦弱、失败、狭隘与偏激,还能证明些什么?
谁的人生没有一段灰暗的时光,贫穷、疾病、误解、失败等等,总是如影随形般地纠缠着我们。当生活挥舞着狼牙大棒迎面砸下来的时候,当然,我们首先要去想的是该怎么去躲开,如果硬是无法逃避,不如换一种心态,正如一个作家所言“日子那么难,不如活得有风骨一点”。因为黑暗,所以星光与黎明才那么美;因为疾病,所以健康才那么重要;因为误解,所以真诚的宽容才如此温暖;因为失败,自己才会变得格外清醒与坚强。所有无法逃避的负面境遇,总能让我们在积极的认知中,更清楚地看到与之对立的那一面,是多么的弥足珍贵,于是,才会奋力地向之靠拢。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乐观精神,具有不可估测的巨大力量。
取笑“感谢贫穷”的人,就是否定了这样一种精神,就是将负面境遇中的痛苦无限放大,让自己活在漫长而灰暗的忧郁之中,你可以因此博得他人廉价的同情,但绝不可能像微笑着说声“感谢”而复活满身正能量的人,所得到回报、赞美与歆羡。
有一个成语叫做“穷而后工”,意思是文人越是穷困、忧愁失意,诗文就写得越好,这,几乎成了一个真理。屈原、贾谊、司马迁、杜甫、李白、柳宗元、苏轼、曹雪芹……古往今来,大凡青史留名的文人有几人不是如此。时常想起苏轼去世前两个月,漂泊回归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语气虽怆然,但几分调侃中依然不改其豪迈本色,所谓平生的功业,不过是从黄州到儋州的一路贬谪之苦。但要是没有这样艰难困苦的一生,中国的文坛将缺少一个多么闪光的名字,将失去一笔多么宝贵的文学财富。几句看似云淡风轻的感慨,恰好确证了“穷”对于苏轼一生的意义,对于后世的意义。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感谢“贫穷”,它造就了那么多独一无二的伟大者,让他们熠熠生辉,照亮了从古到今,这条幽暗的时空隧道!
请不要嘲笑“感谢贫穷”的人,当某一天,我们陷入“贫穷”而茫然无措、孤独无助的时候,他们,会是等在路旁的一束光,一片面包,一汪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