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提高写作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
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其本质仍然是思维和思维方式,而好的思维和思维方式的养成,一定离不开长期的社会实践、充足的阅读量、相关的知识贮备,以及建立在三者之上自身的总结、思考与提炼。
写作真正的功夫远在写作之外,写作水平一定与练笔息息相关。
写不出东西,可能是平时的练笔少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平时思维的少了,不善于从生活中、阅读中发现问题,进而提炼出经验、理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逻辑体系。
思维少了的原因在于读书和历练的不够,没有足够帮你分析思考问题的工具(理论、经验),所以写作水平不高,终究是一个学习和历练不够的问题。
总而言之,写作的开端是问题意识,带着问题意识明确方向去搜集资料(生活素材、书本知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进行初步的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粗浅的观点,然后进行验证,初步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结论和逻辑主线。随着资料的充实、思考的加深,不断去细化和明确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问题意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书本,自己工作所遇到的瓶颈这是问题;两篇论文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中的争议之处,一定是问题;通常惯常的习念,仔细思考推敲,通常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写作和阅读是分不开的,你读什么决定了你写什么。
写作效率和阅读量是直接挂钩的。阅读时,就是在管窥作者想法的同时审视自己文字表达习惯。试着去猜测作者在表达这一想法时为什么要用这种表达方式,然后反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不要满足于看热闹,而要看到深层次的东西。
照抄、改写、仿写和创作是从阅读到写作的四个必经阶段。其实前三个过程都是在模仿,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抄袭,如果一个作者能够参悟到另一个作家的技巧,并且加以运用,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创作了。
二、在素材的基础之上,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脑海中形成腹稿,如果感觉形成不了清晰的主线,那就带着问题继续去搜集相关的资料数据(带有目的的阅读、实践)继续进行思考分析,直到形成比较明了,从论点到论据清晰的推论。
老舍从1924年开始创作直至1962年被迫停笔,创作生涯共38年,期间创作出了800多万字的传世作品,也就是说他每年至少要写21万字,每个月1.7万字,每天至少500字。不是记流水账的日记,也不是刷5条100字的段子,而是每天严肃创作500字。
天下知名的作家有很多,他们风格不同、人格不同、写作类型不同,他们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但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勤奋。
只靠天赋的作者很难成为大家。文字需要磨砺,用时间一点一点磨去天赋带给文字的光环,磨出一层温润不刺眼的包浆。这就是个积累的过程了。
积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随机的,另一种是有目的的。
首先说说随机的积累,就是多写,无他。
很多作者都会随身带笔和本,看到好的广告语,记下来,看到好的文案,记下来,看到好的台词,记下来,读到好的片段,记下来,想不通什么,记下来,想通了什么,记下来,什么都没想,也记下来。不要怕文字的幼稚,这些幼稚的文字往往会为以后的写作提供很多灵感。
带本子和笔太麻烦?呵呵,不写作才不麻烦!其实手机手机是个好东西,既可以打字也可以录音,还能拍照。为什么不利用呢?
再说说有目的的训练。可以用一些常见的场景给自己命题,比如清晨的五分钟、光脚踩在地上的那感觉、夏天在室外抽烟等等。写完后推敲每一个字,追求深入浅出的表达。因为这都是些很常见的场景片段,所以这些文字可以直接拿来用在今后的写作中。
三、转化练笔。
将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样遵循反复验证推敲不断思考修正的办法,直到文章的问题意识突出、观点明确、论证充分为止。
练笔本身也是思维的第二次历练。
深入浅出才是好文字的最高境界。林夕的词可以作为这方面的范例,他用的字都很简单,极少用生僻或高深的字词,却能让人听进心里去。“我也开心饮过酒”一个“也”字,一个“过”字,够了,剩下的,你自己想。单个的句子不要画蛇添足,点到即止。
要讲故事,首先要找一种可以轻松驾驭叙述线索,时间、空间或人物都各有利弊,主要看故事的需要。能完整的讲清楚一件事已经不易,如果还能倒叙、插叙和改变人称,那就更好了。接下来就是拼技巧,形象层中的技巧用得好,意蕴层就更容易被理解。
在描写某一事物后,加一句议论或抒情就可以很好的增加作品的纵深度,描写要用隐晦的字眼,而议论要直白,详略一定要控制好,使标点符号都带有节奏感。
长期坚持以上三步。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你的思维和写作就会形成习惯和反射,速度会相当之快了。
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从合理抄袭和模仿开始。找一篇你比较中意的文章,试着用他的语言、理论、风格、结构写一篇同样或者类似的文章。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形成自己的文风啦。
如何参悟?
靠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