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蔬别记 | 酸枣小孩

那个飘散着黄瓜清香的秋日晨光沐浴下的简朴小院,也成为我后来对农家生活的最美憧憬。

菜蔬别记

文·酸枣小孩

秋黄瓜

夏天到了尾声,原来蓬勃生长的各种菜蔬都走向衰亡。某一天清晨,母亲从菜地里拉回来一车枯萎的黄瓜秧,这下可好了,我们终于可以不用再吃那肥胖臃肿的老黄瓜了。

可是还能吃什么呢?豆角秧也拉回来了。茄子都不结了。只能每天吃丝瓜架豆了,早先摘下来的青皮南瓜还有几只。早饭吃凉拌架豆丝,中饭吃炒丝瓜或者炒南瓜,晚饭吃中午剩下来的炒丝瓜或者炒南瓜。——终于也吃烦了。

甚至开始怀念起老黄瓜来。

有一天早饭后,和母亲去后地干活。去后地要过后街,正好路过“瞎兵和小侯”家。“瞎兵”——我猜测是绰号——因为他的一只眼睛是不大好使的。至于“小侯”应该是姓氏。“瞎兵”和“小侯”都是母亲这样称呼的。而在我,应该是得喊他们什么叔和什么婶的。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了。据说其中的一位早些年已经因病故去了——也不是记得太确切。

“瞎兵”除了一只眼睛不好使,人高马大的,是干农活的好手。“小侯”长得很胖,是近似于球形的胖,但是也并不偷懒。他们家除了他们俩,大约还有三个孩子。除了三个孩子,还有一位白头发的老父亲。除了老父亲,还有一位单身的老兄长。都和他们一起过活。

这样关系的一大家子人,常年住在一起,倒也没听说闹过什么矛盾。都只管本本分分地埋头吃饭,低头干活,都是很勤恳的农人。

“瞎兵和小侯”的孩子们也都是种地务农的材料。因为都是上学上到小学、初中就提前毕业回家来了。所以他们在王村,也是默默无闻的,并没有特别出色的成就让别人瞩目的。——不过,谁不是呢?

可是,他们也有值得别人羡慕忌妒的地方。他们家的田地种得特别好,种什么什么好,田地里少见杂草,每棵庄稼苗都长势旺盛。到了秋天,收获自然也是丰硕的。

其实,我不羡慕这个。种地好,自有大人们去眼馋。我眼馋的是——他们家里竟然种着秋黄瓜!

那天早饭后,我和母亲去后地干活,正好路过他们家,眼睛一抬,隔了一道低矮的土墙,就看到了那一垄郁郁葱葱的秋黄瓜。那几架黄瓜藤在秋日的早晨,显得多么生机盎然。还有那一朵朵娇嫩的黄瓜花,还有那一只只安静地悬垂于藤蔓上的细脚零仃的年轻黄瓜。看得我眼睛都直了。

在那黄瓜架的后面的院子里,“瞎兵和小侯”一家在气定神闲地吃着早饭。早饭桌上放着一盆凉拌黄瓜。隔了那么远,我也能感觉到,因为有了这盆凉拌黄瓜,他们一家人喝糊涂的神情也是骄傲而满足的。

这骄傲和满足深深地令我忌妒。那个飘散着黄瓜清香的秋日晨光沐浴下的简朴小院,也成为我后来对农家生活的最美憧憬。

老豆角

乡间夏秋之季的常见菜蔬,唯豆角与茄子最为繁多。

豆角原来也只有一种(浅白青色的梅豆角和短粗的紫皮豆角是后来才出现的品种),城市里的学名叫做豇豆的,王村人叫它长豆角。或者直呼“豆角”,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不会产生额外的歧义。

母亲夸道,豆角是一种好菜。从小不丁丁的嫩豆角可以一直吃到皴皮苍苍的老豆角,没有任何的浪费。家里吃年青的豆角,惯常有两种做法:焯熟了凉拌和热炒。

做凉拌豆角菜一般是早饭和晚饭时,简单省事。放水锅里焯熟了捞出来,过一过凉水,剁点蒜末和西蕃芥放进去调味,盐,香油,点一点醋。素淡而又爽口。

素炒豆角吃捞面,浇上蒜汁,是小农家庭平常岁月里日复一日的主面食,有人能吃到吐,我竟然百吃不厌。

豆角“大下”的时候,多得吃不完,摘都摘不及,难免会有长老在豆角架上的,长老了的豆角和人一样,不再鲜嫩可爱,而是皮质疏松,老态龙钟,炒了吃嚼都嚼不烂的。

也并不能浪费。母亲有言,老豆角自有老豆角的吃法。抽掉老丝,去掉僵坏的部分,然后一根一根掰成短指长,放面粉和盐揉搓之后,五香粉葱姜调味,上蒸锅蒸十五至二十分钟。

——所谓“蒸豆角”是也。

吃蒸豆角要配以醋蒜汁,滋味才足,爱吃辣椒者也可以放上辣椒酱——自家炸的新鲜辣椒更美味。

我最爱吃的是蒸豆角时从豆荚里脱落出来的豆子,又沙又软,极好吃。每次吃蒸豆角,我都是抱着盛蒸豆角的大盆翻找豆子吃,因此总被母亲嗔骂。

可是随着夏季的结束,长青藤似的豆角架终于也老叶苍黄了。架子上的豆角稀零零的几根,疲惫地挂着,不肯再长大。

它们在等待着第一场秋霜降临。

茄子腿

济南的蔬菜市场上茄子的种类很多,有普通版的紫茄子,长相憨厚顽皮的圆茄子,腰身细长的线茄子。就是没有青皮茄子。

所以我在济南生活了十余年,竟然没有吃到过青茄子。

小的时候生活在王村,却是只知道世界上只有一种茄子,就是青皮茄子。

青皮茄子的青是清亮的淡青色,它们一个个悬垂于同样绿色的植株上,被同样绿色的叶子掩映着,像是在和你捉迷藏。

王村的青茄子比济南的紫茄子口味清甜许多,所以我从小到大都是喜欢吃生茄子的。去菜园摘菜,饿了,就顺手摘一只青茄子一口咬下去,仿佛在吃一种名叫茄子的水果。

母亲做早饭和晚饭的时候,除了喜欢做凉拌豆角,还喜欢做凉拌茄子。凉拌茄子也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把茄子切丝凉拌,一种是切块焯熟了以后再凉拌。前一种放醋,后一种放蒜泥,都是极爽口的家常小菜。

东关大街的小商品市场没改造之前,有一条贯穿东关大街和山大南路的生活街,那里的傍晚时分,经常会有一个卖各种酱菜的东北大姐,在她售卖的各式酱菜里就有一种蒜泥茄子。茄子是细长的完整一只腌制,只是软塌塌的没了形状,上面铺满一层碎白的蒜泥,油亮亮的,很是诱人。姐姐家租住在东仓小区时,我们周末时常去蹭饭,出去闲逛时看到,经不起诱惑,便会买一两只回去当下饭菜,滋味很足,辛辣香咸,不宜多吃。

母亲不会做这种东北风味的蒜泥茄子,她做的是王村风味的。茄子切成长片,上锅蒸熟之后,浇上蒜汁,滋味是鲜辣的,强烈地刺激着你的味蕾,这样的蒜泥茄子,配上刚出锅的咸花卷,风卷残云般的,不知不觉间能吃上两三个。

不过这些吃法都是花絮,我们家里吃茄子最常见的就是爊——文火慢炖,炖到茄子稀烂为止。

母亲做爊茄子的时候,是很会物尽其用的,每次都要把本来可以当废物扔掉的茄子腿一起倒进锅里。一大锅茄子“喀喳喳,喀喳喳”到最后,连最坚实的茄子腿也炖得软烂了。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不肯吃茄子腿,唯有母亲爱吃,她手执着茄子腿,啃得津津有味,仿佛她是在啃一只香酥软烂的鸡腿。

有一次我看她啃得实在眼馋,于是自己从锅里捞出一只来“验证”,爊熟的茄子腿味道依旧没有变成鸡腿,只不过的确有一种特别的口感,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究竟是怎样的一番风味呢?不足为外人道也。

王村人叫茄子为“qiao(瞧)”,这个是方言叫法,而我的一位湖北朋友把红烧茄子总是喊成“红烧瘸子”,惹得人发笑,就是口音问题了。

西瓜皮

小时候家里种西瓜,常吃西瓜,却不常吃西瓜皮。第一次知道西瓜能吃是在市里的二姑姑家。

二姑姑家住在一个旧式小区里,每一家都是一座老平房,不管多少人都挤在一处起居生活,厨房安置在窄小的院落里。——可是依然有着面皮白晰的城市人的优越感。

有一年夏天随了母亲去做客。二姑姑杀了一只西瓜款待。诸人啃完之后,二姑姑叮嘱瓜皮勿扔,然后一一收集起来,削掉啃剩的红瓤,再削掉瓜皮,独留中间的青白色内皮。西瓜的内皮脆生生的,水分充足,又残留着淡淡的甜意。中午的餐桌上,我们就吃到了二姑姑自创的一道新菜:清炒西瓜皮。

二姑姑家有四个孩子,姑姑姑父又是普通工人,薪资微薄,家常日子过得精打细算,瓜皮菜根也要“废物利用”,虽略嫌寒酸,并不算太窘迫,倒也有小市民的一种安贫乐道的小得意。

清炒西瓜皮,当时的滋味如何,记忆也是淡淡的了。当时的惊奇感却依然新鲜。

后来也偶尔见有人尝试着做凉拌西瓜皮,放了醋和糖。抑或做成沙拉状。饭店里去吃宴席,最后上的果盘里,切成细条的西瓜之外,还有用瓜皮雕刻了艺术造型的,有时候也会被人破坏了吃掉。当是滋味胜过青皮萝卜。

幼儿园的小朋友吃西瓜吃得“下作”,每每都要啃到内皮也吃尽了,只留一层单薄的外皮,才恋恋不舍地扔掉。屡劝不改,说是老师让这么啃。——如今已经是初中生了,每次吃西瓜依然是旧时风格。可见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我的小弟从小节俭,从前在工地打工,想吸烟时就从地上捡拾人家吸剩的烟头聊解烟瘾。后来在许昌做小生意,为了节省日常开支,常常去附近捡拾人家吃剩下的西瓜皮,回家收拾一番,像当年的二姑姑一样,削皮去瓤,独留中间的青白色内皮,烹了蒜瓣清炒。并连连赞叹:好吃。好吃。

我听了,却是一阵心酸。

西瓜皮里有人生的大况味。

本文原刊于《当代人》2019 年第3期

酸枣小孩,河南延津人,现居山东济南。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刊《向度》主编。独立出版人,策划人。

(0)

相关推荐

  • 【教师文学-专栏】母亲的礼物 / 文:曹广然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年逾八旬的母亲,身材瘦弱,背驼得更厉害了.她满头银发,皱纹无情的爬满了她的额头和面庞,眉宇间写满了人 ...

  • 中国诗歌报唯美诗歌创作室第179期《火烧云》《菜园青青》《笔尖上的锈迹 》自由题目临屏诗优选作品合集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用文字温暖人生! 请关注 中国诗歌报唯美诗歌创作室编辑部 总  编:海底月 副总编:英子 主  编:晚风 副主编:华灯初上 天外来客 编  辑:好人一生平安  王子  朱志运 ...

  • 摘菜记

    几天没有回老家,今天终于能腾出点空闲,决定回家再去摘次菜. 没想到几天不见,老家竟然变了样. 胡同里忽然间冒出两排整齐碧绿的玉米棵,约摸高两米左右,并且已经授粉完毕,连腰里的玉米棒子都胖鼓鼓的,看上去 ...

  • 看瓜记 | 酸枣小孩

    夏天从王村回来,小弟送我一只大甜瓜,白的皮,白的瓤,淡淡的甜颇合心意. 甜瓜是小弟从新房前的一片瓜地里摘的,瓜地很小,紧靠南窗下,紧靠瓜地的是红薯地.--自打我家把几十亩地承包给别人之后,种地便成了生 ...

  • 酸枣小孩:樱桃记

    一棵樱桃樊素口 樱桃记 昨日体乏,睡得早,又醒得迟.醒后听见窗外雨声淅沥,不知是何时下起来的. 蛙鸣初散雨还来.小满日下了一天的雨,是否影响不久之后的麦熟?这样的问题似乎也不是我该关心的了.疏离农事太 ...

  • 酸枣小孩 | 访秋柳园记

    访秋柳园记 酸枣小孩   丁酉年初冬某日,忽起意访秋柳园. 秋柳园在秋柳园街上. 秋柳园街得名于"秋柳园",秋柳园得名于"秋柳诗社",秋柳诗社得名于" ...

  • 野蔬闲花 | 酸枣小孩

    天气越来越热.吃过了蒸槐花,眼看着墙角的蔷薇花和迎夏花开得汪洋恣肆,夏天真的的到了. 野蔬闲花 文/酸枣小孩 杨花榆荚核桃花 春意的加深是从柳絮颜色开始的,先是鹅黄,后是淡绿,深绿,苍绿,最后便化作漫 ...

  • 朝花夕拾 | 酸枣小孩:桃李春风一杯酒

    朝花夕拾 我爱酒,却不善饮.爱的也是酒的引申,而非本质.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意思. 桃李春风一杯酒 文 | 酸枣小孩 近来偶有闲暇,喜欢读一读唐诗.年少时热爱宋 ...

  • 酸枣小孩 | 姥爷是个飞毛腿

    一顿饭的功夫,二十里许的路程,他竟跑了一个来回,还抽了一顿大烟,简直是"飞毛腿!"于是,姥爷就有了"飞毛腿"的外号. --酸枣小孩<姥爷是个飞毛腿> ...

  • 酸枣小孩 |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酸枣小孩<秋风引> 秋风引 文/图 | 酸枣小孩 1 夜色昏暗. 过铁路桥,右转至田间小道,秋野里弥漫的夜气一下子扑进车窗,隐约有收获的花生的味道.睁大眼睛看 ...

  • 酸枣小孩 | 万竹园与乌桕树

    两个人相向而坐,面前清茶一杯,窗外雨声过耳,也算是一种小团圆吧. --酸枣小孩<万竹园与乌桕树> 万竹园与乌桕树 文 | 酸枣小孩 伏历天,人慵懒.不出门,不做事,每日里蛰居,喝茶读书,聊 ...

  • 父亲节:亲情的暖流虽然细微,却也时而闪现 | 酸枣小孩

    父亲节快乐 Happy Father's Day 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和家人的关系也颇为疏离.当他到了老年之后,越发的沉默起来,每天几乎不说一句话,他仿佛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只能站在外面默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