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写出来”还是“流出来”
也许是一时兴起,近来闲暇阅读时竟关注起驾驭文字的文章写作来。对常见于网上的“文章不写出来的”、“文章是流出来的”“文章是溢出来的”的观点感起兴趣来,并作了些思考与辨识。经过一番认真的思索与疏理,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感受,形成了自己的初步观点。本人认为,文章到底是“写出来”还是“流出来”,要看文章的情感含量和知识含量,真正感人、有共鸣的好文章其本质是“流出来”或者“溢出来”的。
文章的价值在于表意和达意,表意是说得明白,让读者知道作者之言;达意是让读者除知晓作者表达的是什么外,还要知晓作者为什么要表达这些,即常说的知其言和知其所以言。要实现文章的达意,读者与作者间必须产生情感共鸣、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交流交融,使读者意会作者意图,谙晓话外之音,字外之意。从表面看,文章是一组按一定写作法则和规范组合在一起的文字,基本要求是文章表述要符合日常语言表达规则,符合字法句法文法的基本要求,没有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上的毛病。这只是文章之所以成为文章的最本要求。然而,文章的本质是表情达意。这说明作者之“意”是通过字里行间的“情”来实现表达的。文章的感人之基在于情感 共鸣,只有作者和读者在文章中产生情感交流,达起了情感之“桥”,文章的“意”才能通过“桥”从作者的“此岸”到达读者的“彼岸”,此外,还要读者充分接收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世界中,转化为读者的情感享受。从这一角度来说,文章应该是“流出来”或者“溢出来”的。因为作者之笔只能写“意”,而作者的“情”是要以所遣的“字”和造的“句”为原料,通过注入作者的情感“酵母”充分发酵后“酿”成流出来的。这是笔者所理解的“文章是流出来的”之意,更准确的说,“流出来”的不是文章,而是文章里蕴含的作者“情”和“意”,即文章的精华和灵魂。好的文章作者的“情”和“意”不是写出来而是“流出来”,也不是读者“看”出来而是感悟或意会到的。可见,好文章是“流出来”的。而且“流出来”的带有明显的作者个性特征的“情”和“意”还要充分对接不知在何方、不知是何人的读者的“情”和“意”。这就是“写”文章的难点所在,也就是功夫之所在。
“文章是流出来的”这一命题告诉我们,写文章的真正“功夫”在文章之外,写文章不是简单的有序的文字集合,也不只是编织一件精美的“文字之衣”。写文章首先要积淀丰富的作者的“情感”,精到地提练作者的情感“酵母”,并且要学习撑握好酿造作者“情感”之蜜的“精到技术”。这样,酿出来的文章才能既合作者之意,让作者在觉得惬意,读者觉得畅快,使“酿”文章者和“饮”文章者都是在享受,都“乐在其中。
大家都认识文字,文字也认识大家,在情感上没有远近亲疏之别。为什么写文章时有的人驾驭自如,文字与之配合默契,愿意为作者承载浓浓的、厚重的“情和意”,甘当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人”,恰到好处地使二者“情投意合”、“心灵相通”、“共情共鸣”,共享惬意畅爽!有的人与所要驾驭的文字“格格不入”、“生硬别扭”,好象本来互相认识甚至很熟悉的文字一下子变得陌生起来,互不配合。原因就在于写作者没有给所要用的文字足够的“情”和“爱”,只要文字帮其“表意”,而没有给文字注入真实而足量的“情”。写作者和文字之间没有搭建起“情感桥梁”,没有连接好“情感纽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好象没有酿够时间的酒,或且没放油盐和调味品的菜,必然干巴无韵,索然无味。
这就是文章是情意拾贝、积累和提练、酿造过程的实质所在,也就是写文章的“难”和“爽”之所在,更是读者读文章的“苦”和“甜”之所在。写文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文章确实是“酿出来”的、“流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