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看图识病(49):肢体麻木
男,4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感,呈间歇性发作,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未行治疗。近日来症状加重,每次发作均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及肌力异常。
查体:头颅大小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无震颤,角膜反射存在,视野正常,无听力障碍,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本院MRI:见下图
图:额顶叶多发病变,左顶叶病变囊液信号不均,T1WI呈稍低信号,T2WI囊内可见斑片状低信号影,病灶周围可见水肿带,呈环形强化。
请在网页下边留言提交临床诊断, 不要在疾病后面加问号(?)。
第一个答对者,我会联系答对者并给予奖品鼓励。
神经知识:自身免疫性边缘叶脑炎
不论是副肿瘤性的或者是非副肿瘤性(特发性)的自身免疫性边缘叶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其临床表现均相似,但若有前期流感样症状似乎更支持非副肿瘤性LE,如有吸烟史、体重减轻等则支持副肿瘤性LE。
副肿瘤性LE常有边缘系统症状之外的体征,可表现为副肿瘤性脑脊髓炎。通常与小细胞肺癌相关。在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有2/3在确诊肿瘤之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所有的LE患者都应进行肿瘤筛查,首选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扫描。笔者曾遇到数例副肿瘤性LE患者,其中1例女性65岁患者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乏力半年,反应迟钝伴精神症状1个月”入院,脑部表现完全符合LE。其全身FDG-PET/CT扫描可见大脑(图1)、颈髓(图2)均显示副肿瘤性脑脊髓炎的高代谢表现,并发现肺癌病灶。张祥等的研究还发现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的脑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18F-FDG由增高到减低的过程,可能累及部位主要有额颞枕顶叶皮质、基底节及小脑,以左侧大脑半球及右侧小脑为主,在实践中应注意观察这些特点影像。此外,对副肿瘤性LE也需要行颈胸腹的CT检查,男性尤其应该注意睾丸检查。副肿瘤性LE的确诊需要具备临床表现、边缘系统受累的形态学证据、抗体检测阳性及起病后5年内发现肿瘤等条件。
自身免疫性LE的抗体介导,主要针对两大类抗原:神经元抗原(细胞质抗原)和细胞表面抗原。神经元抗原通常被称为“肿瘤神经性抗原”(onconeural antigens)。它包括:(1)副肿瘤相关神经肿瘤抗原:Hu、Yo、Ri、Ma2(睾丸癌)、CV2/CRMP5(胸腺瘤)、amphiphysin(乳腺癌);(2)恶性肿瘤相关神经肿瘤抗原:小细胞肺癌表达的ZIC和SOX;(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相关非副肿瘤抗原: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抗体GAD65(提示非副肿瘤性僵人综合征)、AK5、Homer3。CV2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出现舞蹈症,Ma2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出现间脑炎。曾报告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cerebellar degeneration)可与包括Yo、Ri、Ma2、Hu和mGLuR1等在内的9种不同的神经元抗原抗体相关,患者常常出现共济失调、复视、眼球震颤及眩晕。本期关鸿志等报道的6例副肿瘤性小脑变性患者Yo抗体均阳性,且4例存在卵巢癌,相对少见,值得关注。
细胞表面抗原包括NMDA受体、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VGKC)、GABA受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1)蛋白和接触素相关蛋白2等。NMDA受体相关LE可能表现为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精神症状和运动障碍,必须关注其与年轻女性卵巢畸胎瘤的关系。VGKC抗体阳性的LE表现为低钠血症、不自主运动、癫痫发作和记忆力减退。该病不常与肿瘤相关且预后良好,少数约30%的VGKC抗体相关脑炎患者存在潜在肿瘤,最常见的为小细胞肺癌和胸腺瘤。此外,VGKC与神经性肌强直和Morvan综合征相关。LGI1抗体阳性的LE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类疾病可表现为亚急性进展起病及面-臂肌张力障碍的癫痫发作(伴有“鬼脸样”面部痉挛及反常的上臂抖动,症状持续约几分钟),累及颞叶内侧区域,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和癫痫发作。本期刘萍等报道的LGII抗体阳性LE详细地介绍了本病的特点。
血清和(或)脑脊液中检测到上述自身免疫相关抗体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LE。但即便未检测出肿瘤神经抗体也不能排除副肿瘤性LE(血清阴性的LE),因为还有一些新的抗体还不能被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识别。这些抗体是细胞毒T细胞介导的针对胞内神经元抗原和膜表面抗原的抗体。
此外,脑脊液中若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升高,寡克隆区带阳性对支持诊断提供参考依据。MRI在T1WI和FLAIR像(此像位更加敏感)可见颞叶内侧高信号。往往脑电图可能会出现局灶性或广泛性慢波异常或癫痫样放电表现。有的即使MRI是正常的,但FDG-PET/CT也可检测到颞叶海马代谢亢进。
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LE可能有效。但需要与单纯疱疹性脑炎相鉴别。目前通常采用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治疗可降低VGKC、CRMP5或NMDA受体免疫介导的LE抗体水平,能够缓解LE病情。也有一些报道称可使用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治疗。对于血清特异性抗体阴性的LE,有时临床上为了控制症状,挽救生命,也可尝试上述方法。
自身免疫性LE的鉴别诊断首先要除外自身免疫疾病所伴随的LE,如桥本脑病、红斑狼疮性脑病、白塞病、干燥综合征等。这些自身免疫疾病可通过相应的抗体检测得到明确诊断,每种疾病都有其相应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其次,应对自身免疫性LE与非LE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鉴别,尤其是病毒性脑炎,这有时也是最难的。第三,还应注意与中毒性脑病、化疗药物引起的脑病、营养缺乏性脑病、酒精戒断综合征等相鉴别。第四,需要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如累及近海马皮质的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相鉴别,这两者可通过某些临床及影像特征性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来辅助确诊(如检测水通道蛋白4抗体、寡克隆区带阳性)。
总之,随着对LE认识的不断增加,对其不同病因所致LE的不同表现有了更多的了解,应当结合现代免疫抗体检测技术,尽早进行定性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从而不断提高对自身免疫L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年2月第48卷第2期
作者:戚晓昆(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