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影响乳腺癌治疗效果的误区,快来看看你中了吗?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令人欣慰的是,乳腺癌的总体生存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 73%,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城市甚至可达80%。随着各种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进步,乳腺癌逐渐开始被当作一种慢性病来看待。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及早治疗、科学治疗对于乳腺癌患者争取良好预后意义重大;反之,某些不恰当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可能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不利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帮大家揪出可能会阻碍患者生存期延长的治疗误区。

误区之一:赶快手术,越快越好!

在确诊乳腺癌后,不少患者和家属都希望第一时间接受手术。心情可以理解,毕竟身上绑着一颗定时炸弹,换谁都希望马上拆除。但是,治病救人不仅仅是开刀手术那么简单,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衡量利弊,来确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目前医学界已经将乳腺癌视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因为乳腺癌一旦进入浸润癌阶段就有发生全身性转移的可能,而乳腺癌主要的致命危害也不是局部侵犯,而是全身性转移。全身性疾病要全身治,大量的医学事实早已把人们带入了综合治疗的年代。

虽然手术在乳腺癌的治疗中确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少数情况下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其实只是癌症综合治疗中的一个环节,一种方法。手术范围以及其他治疗的先后次序应由医生根据肿瘤的临床特征,如大小、部位,病理结果、淋巴结活检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来综合决定;术前活检和新辅助化疗的合理应用已经获得广泛认可。

作为患者和家属面对病情需要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一味地追求及早手术,应听从医生的建议,按照肿瘤治疗的科学治疗原则,进行包括化疗、放疗、靶向、内分泌等一系列治疗,争取起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误区之二:切得越多越好!

不少患者凭借“常识”认为,手术范围越大,就切得越干净,越有利于生存。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不过这些误解当初在医学界也曾有过,因此也曾走过手术越做越大的弯路。

在盲目扩大手术范围没有取得更好的疗效以后,人们才开始怀疑这种想法是否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研究过上百年的乳腺手术史后,医生们开始认识到,并不是手术范围越大治愈率越高,但切除范围越大给患者的创伤和长期副作用一定越明显

对于术前就已经存在全身性的亚临床转移灶或微小转移灶的患者来说,这些病灶在术后可以继续发展并最终危及生命。局部手术切除范围不论如何扩大也奈何不了这些远处的转移灶,甚至手术后炎症反应越大,还会增加潜在转移灶的复发几率

而对于那些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I、Ⅱ期乳腺癌患者来说,保乳和全切的生存获益和安全性是一致的。保乳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被反复验证是安全而有效的。但保乳手术多数需配合放疗,有人会因此而惧怕,实际上现在放疗技术的副作用远没有想象中大,可能在近期会产生一些皮肤等方面的副反应,在控制好肺部、心脏等器官照射剂量后,远期几乎没有影响。

因此可以总结,在生存率数据没有差异的前提下,保乳相比全切副作用更小、心理和身体创伤更小、患者生活质量更高。也就是说,对于符合保乳指征的患者,手术范围更大的全切其实是一个得不偿失的选择

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不少患者后期出现了转移,把原因归咎为保乳,认为是手术没切干净。事实上,保乳手术后,有充分证据显示手术切缘没有肿瘤细胞,也就是说,手术周围已经没有残留病灶,复发和转移是前期扩散到其它部位的肿瘤细胞造成的,即便全切也同样会面临转移复发的风险。因为乳腺癌本身就不是一个局部的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与其纠结到底要不要扩大手术范围,倒不如踏踏实实配合医生,做好综合性辅助治疗。

误区三:盲目抗拒化疗

受网络上各类鱼龙混杂的信息的影响,很多患者认为化疗对人体免疫力有损害,担心化疗后反而死得更快,因而非常惧怕化疗。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既然乳腺癌全身性转移是可致命的,化疗这样的全身性治疗措施就理所当然成了乳腺癌治疗的核心内容,除少数复发危险极低的病人和少数体质极差的不能耐受化疗的病人外,没有理由支持化疗这种全身性治疗是可以省略的。

从化疗的次数上来说,其效果是循序渐进体现的,一次两次很难把癌细胞全部杀死。盲目减少化疗次数,很可能起不到彻底打击癌细胞的效果。临床上经常有碰到做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有时候1-2个疗程下来,化疗效果非常好,肿块缩小很明显,就希望马上手术,但是这个时候其实往往是不适合的。没有被彻底打垮的癌细胞可能只是蛰伏,甚至掀起更为疯狂的反扑。因此术前化疗通常要求是4个疗程,而术后辅助化疗一般来说视病情严重程度而定,要求做到4-8个疗程。

另外,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有标准剂量,也有最高、最低的上下限值。而医生出具的化疗方案一定是基于你自身情况综合考量的,结合化疗过程中的具体身体反应,调整到最适合的剂量,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和身体耐受度上的平衡,让患者真正从化疗中得到生存获益。盲目减小剂量,很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削弱治疗效果。

再从副作用的角度来说,很多女性因为害怕脱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抗拒化疗。其实,很多情况下,出现副作用恰恰是化疗起效的标志,而且医生的白大褂口袋里有应对各种副作用的药物和方案,患者无需过度担心。

误区四:中断或不能规范进行内分泌治疗

临床上大概有2/3左右的乳腺癌患者为激素依赖型(ER、PR阳性)患者,这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同时,激素依赖型患者往往有着较长期的复发风险,有的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因此内分泌治疗具有长期性,能否坚持规范治疗尤为关键

对于内分泌治疗的使用时间、方法,目前医学界的标准是:早期的低危患者用药是5年;中高危的患者10年;某些极高危的患者,则有可能还需要延长服药时间

在这个长期用药的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忘记、懈怠或惧怕副作用而不能坚持治疗,这会给预后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首先,一定要按要求服药。有些患者今天吃一粒,明天忘了,后天补两粒;还有一些患者为了避免漏服,也为图方便,擅自将一天两次、每次一粒改成一天一次、一次两粒。这都是服药大忌。因为药物都有半衰期,以此计算药效时间,药效时间不会因为药物剂量的翻倍而延长,而只会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药物浓度。也就是说,到了该吃药的时候没吃药,身体就没法置于药物的保护之下;而超量服药,则会引起药物副作用的增加。过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设置手机闹钟提醒服药或购买一个具有语音提示功能的小药盒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此外,一部分患者挺过两三年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因此自行停药。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来说,内分泌治疗是与肿瘤的一场持久战。激素的控制,让癌细胞无法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能够让它们长期休眠或者凋亡,如果抑制时间不够,就有可能让癌细胞死灰复燃,从而让自己暴露在复发、转移的危险之中。统计数据显示,ER、PR阳性的乳腺癌类型虽然总体复发转移率不高,但风险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坚持长期用药

还有一些患者,因为惧怕副作用过大而不愿长期服药。的确,内分泌药物会引起很多副作用,包括潮热、心烦、失眠、骨质疏松等。但这些都可以通过药物或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进行干预,或者选择副作用更小的药物,不用太害怕。

误区五:迷信偏方神药

市面上各种所谓提高免疫力,杀灭肿瘤的偏方、神药、神奇疗法,通常都不靠谱,很多都是细胞、动物试验的结果,并没通过人体试验,没有任何数据能够证明其在对抗肿瘤方面的疗效。有些甚至可能只是骗人钱财的噱头。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一定要擦亮眼睛。首先,要接受正规医院正规医生指导下的正规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部分患者可能也会考虑中药治疗,这未必不可取,但要注意三点:

  • 一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中医乳腺科;

  • 二是可以中西结合,但不建议以中药取代西药和西医的疗法。

  • 三是注意中药副作用,特别是长期服用时,一定要监测肝肾功能。

而对于网络上、市面上的各种非常偏方、神药等规疗法,要特别谨慎、理性对待,以防上当受骗还延误病情。当然,对待各种保健品也应保持这样的科学态度,切勿迷信盲从。详细请参考《重金买回家的鱼油、维E胶囊、维C......竟成了肿瘤复发、转移和耐药的“帮凶”!

误区六:只治疗不复查 

乳腺癌治疗完成后并非万事大吉了,几乎每一位乳腺癌病人都存在一定的复发危险,而且一侧得了乳腺癌之后对侧得乳腺癌的机会也比一般人大很多。早期发现这些病灶对于延长生存期和保证生活质量都有意义。

例如,对侧乳腺癌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尤其是在还触摸不到的阶段发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很多时候是不会给生命带来额外威胁的,因此早期发现对侧乳腺癌是随访复查中最有价值的工作。胸壁等处单纯的局部复发,如果早期得到合理治疗,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保留乳房治疗后患侧乳房内的局部复发常可以在复查中被早期发现,再经过综合治疗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生存机会。

乳腺癌全身转移中,初发于淋巴结、软组织,骨骼的转移灶往往进展较慢,对副作用较轻的内分泌治疗相对敏感,早期发现这些转移灶十分有利于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随访和复查的资料也是医院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的有力参考,而且真正有价值的临床研究也离不开长期生存结局的评价,而长期生存资料又只能通过长期随访复查才能获得。因此,随访复查是一件利己利人的行为,有无规范的随访制度也是衡量医院水平和可信度的参考。

写在最后

综合上文所述,虽说乳腺癌的预后总体较好,但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依旧不能大意,要选择正规医院,谨遵医嘱,坚持科学规范的治疗和随访,才能争取良好的预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