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扣索索惯了,连子弹都比别人小,三八式步枪威力真的很弱?

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明治建军后,日本确立了“先海后陆”的国防发展方针,军费分配上向海军倾斜,尽管在西南战争中,日本陆军扔了四万多条人命,而海军只不过是跑跑运输送送病院和物资。大量的军费依然被海军拿去造军舰。

日本的钢铁产量有限,而海军制造军舰则消耗了其中的大部分,这导致日本陆军获得的钢铁份额更加有限,不得不在方方面面节省资源。比如,在步枪子弹上。在研制新式步枪的时候,日本为三零式步枪选择了6.5毫米这个口径,发射6.5X50毫米步枪子弹,相比之下,当时欧洲和美国陆军装备的步枪口径更大,法国陆军的步枪口径是7.5毫米,而德国陆军的步枪口径则是7.92毫米。之所以选择6.5毫米这个口径,最初的初衷也不过是希望子弹能做的小一点,节省一点铜,而50毫米的弹壳长度也是这个初衷。

6.5毫米步枪子弹相比其他国家的步枪子弹,威力要小一些,这里主要指的是早期型号的6.5毫米子弹,或者称之为三八式步枪子弹,由于最初的三八式步枪子弹使用圆弹头,加之三八式步枪的枪管缠距较大,导致子弹出膛后飞行平稳,在击中目标后不易翻滚,而只是形成贯通伤,杀伤能力有限。不过,随着尖头弹的兴起,日军对三八式步枪子弹进行了两次改进,这两次改进使得三八式步枪子弹的杀伤力急剧提高,这一点,从国军老兵和美军老兵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得出来。

右边的6.5毫米子弹弹头细长

三八式步枪子弹的一个意外好处,就是其后坐力比较低,比较适合新兵训练,相比之下,中国军队当年装备的毛瑟步枪,使用7.92X57毫米步枪子弹,后坐力过大,“枪苗子硬”,这让刚刚放下锄头的新兵们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畏惧感,想要射击精准需要长时间训练,而在抗战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时间和足够的子弹去浪费,这导致中国军队新兵的射击水平普遍糟糕,相比之下,日军新兵在接受完新兵训练后,射击成绩普遍提高,很多日军老兵甚至达到不用瞄准就能随手击倒百米外目标的水准。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开始换装7.7毫米口径的99式步枪和使用同类子弹的99式轻机枪,其子弹威力更大,当然后坐力也更强,优先装备在东南亚等地作战的南方军,其后,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也开始换装这些武器,相比之下,大多数在关内作战的日军还是使用三八式步枪和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及其改进型号96式轻机枪,很多人一看到7.7毫米这个口径就想到了同样口径的92式重机枪,以为99式步枪和92式重机枪可以通用子弹,事实却是两种枪械根本无法通用子弹,这也是当年日本陆军弹药口径较多,增加后勤压力的一贯缺陷。

太平洋上日军装备的99式步枪和99式轻机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