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走向分裂?不,美欧只会吵架,不会彻底分手
△ 法国总统马克龙(左)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
美国为何要在慕安会上和盟国掐起来?这得从慕安会本身说起。
自民族国家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以来,国际安全问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两次世界大战的悲惨记忆使人们对国际安全问题的关切更加强烈。
1963年,在冷战正酣之时,曾在二战中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著名反战人士埃瓦尔德·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创立了后来被命名为“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论坛。克莱斯特本人担任会议主席至1998年。这一职务后由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外交策略顾问霍斯特·特尔奇克担任。
1995年,第32届慕安会首次邀请俄罗斯代表与会,并首次提出北约东扩原则。1999年,第35届慕安会扩大了与会人员的范围,首次向中东欧国家和商界代表开放。在这次会议上,亚太地区的发展与和平成为重要议题之一。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会议。
马克龙和蓬佩奥之间的互掐,表明了现阶段美欧关系的分歧已经到了冷战后少有的地步。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的观点,权力是国际关系所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权力的来源是军事和经济力量。现阶段的美国与欧洲盟友之间恰恰在这两方面出了大问题。
看看特朗普做了些什么:先是逼迫欧洲盟国多交保护费,多购买美国军火;然后又退出《中导条约》,直接把欧洲盟国放在对抗俄罗斯的前沿。对于欧洲盟国来说,多花了钱不但没得到安全,反而要面对一个更加险恶的周边安全环境,怎么会不怒火中烧?
当前的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前夜。迄今,全球已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的,以开发利用尖端技术为核心,以“电子化、信息化时代”到来为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带来的红利基本已经消耗殆尽,各工业大国已经进入“存量厮杀”的阶段。
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不是弹钢琴的那位)认为,生产能力决定了国家的财富、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在经济领域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美国与欧洲盟国的“国本之争”,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真正到来并释放红利之前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在第56届慕安会上,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加掩饰地展现了出来。本届会议的报告(《慕尼黑安全报告》)是这么说的:“在过去,慕安会常被称为西方的一种‘家庭聚会’。但从去年会议的报道来看,西方确实遇到了大麻烦。《纽约时报》甚至把这次集会称为‘西方的安魂曲’。慕安会历来是协调西方政策的场所,但近年来焦点已转移到西方内部的分裂。大家对西方所代表的意义缺乏共识。”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与其欧洲盟国彻底分道扬镳?显然不是。
然而,这对俄罗斯来说确实是好消息——马克龙表示,现在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俄罗斯已经不再是北约的敌人,而真正的敌人应该是恐怖分子。如果仍然将俄罗斯作为最大的假想敌,只是自欺欺人,不仅会阻碍欧洲的发展,也会减慢世界的发展。
为此,他还特别呼吁北约方面,特别是美国应该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争取尽快建立起共同合作,而不是相互对抗。他指出,俄罗斯与欧洲在地域上紧密相连,在发展中相互依托,未来不管是谁,都不应该无端针对俄罗斯。如果针对俄罗斯,那么就相当于针对整个欧洲。为此,马卡龙还呼吁美国和北约组织要放下成见。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如何推进其大国竞争的政策?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