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批评又何须说话?
批评,即是对他人的错误提出意见。
提意见自是要用嘴的那么——
即是无言,何来批评?
殊不知,人的五感最是发达,一个小小的皱眉,那是不满;一个轻微的撇嘴,那么不耐;一个不经意的掩鼻,那是轻嫌。人的批评又何需说话!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是人内心想法的讯息。神经的敏锐,荷尔蒙的分泌,说句夸张的,指不定你的发梢尖儿都显示着今日的颜色。而人,天性敏锐的动物,自是能将视觉图像转化为感观信息,激素种种又将其翻译成判断信号,撷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察言观色”不就说的是这个理儿吗?
因而,又何须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沉默,亦是批评的另一端。戏剧之王周星驰曾说:“若是观众不笑,这部电影就是失败的。”诚然,若是戏剧却让人沉默,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批评?无言从不是软弱,相反的,它更像是一种冷峻的诘问,像一只冰冷的利箭,带着最冰冷的温度,直击人的心房。
所以,我们自然要从别人的无言中找出问题所在。一代大师果戈理因对方瞌睡而感受到对方的批评,不正是严于律己的做法吗?敢于否定自己从无言中看出批评,这正是大成的表现。
纵然批评可以无言的形式呈现,我们也需正视它,但切不可忘的便是其中的度。果戈理的做法自然是对批评的正视,但另一方面,他的全盘否定也是不可取的。那火烧的剧本,谁知百年过后,不是一部传世佳作?那火中熊熊燃烧的,不更是他对自己的放弃吗?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是的正是这点,面对批评,我们更多地还是要掌控一个度,保持好自己的判断能力,若是大家面对批评,都火烧剧本,那不是浪费了一个个好资源吗?
批评不一定喧嚣,它可以无言,它可以沉默,我们当然要学会从“色”中敏锐地找到批评并敢于否定自己,精益求精,但若是矫枉过正,过于接受批评而无知己的判断能力,那就得不偿失了。
亲爱的朋友: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是“我手写我心”,那么,换个角度可以说,有手有心我们就能写作。我们天天看别人写文章,话情怀,说感慨,是不是自己的手也痒了,那就请你也拿起笔,打开尘封的记忆,写出你的人生故事,看到的自然风景,百感交集的人生感悟,发我下面邮箱帮你发表与大家分享。因为我公众号有一个栏目叫“我行WO秀”就是给爱好文字的你提供的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平台来了,你在哪里?还有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