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老爸”梁启超,9个子女皆才俊!5条家训句句藏智慧

 来源:学而思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别管哪个时代的人,一旦读到梁启超先生的这句话,那种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不知不觉被唤醒,每个字都仿佛在敲打着你的心!

  一谈到梁启超的人生,用现在的话讲仿佛“开挂”。4岁开始读四书;5岁念五经;9岁写出千字文;12岁中秀才;16岁考举人,少年及第轰动一时,人称“岭南奇才”。

  

  因为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有民国“百科全书”、“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的美誉。除了他个人的光环,子女也个个争气,如今很多人研究起梁启超的家教,把他称为“最牛老爸”。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就形容梁启超的家庭,看完梁启超子女的简历,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家庭承担了一个国家的各行各业的重担。

  从文史学者到建筑大师,从军人到经济学家,从社会活动者到火箭控制系统专家,还有考古学家和图书馆学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方向,并且为之奋斗一生。

  

  梁启超家训五则:9个子女皆成大才!

  一、常思报社会之恩

  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1919年12月2日致思顺书

  梁启超用现在一句话讲是个“女儿奴”,没有旧时代父辈要威严的思想。对于大女儿梁思顺非常宠爱。在给梁思顺的书信中,一边讲述自己的爱女之心,一边教孩子做人道理。

  

  “常思报社会之恩”这几个字,瞬间让我看到了家长间格局的差距。梁启超一生为国,心想的也是回报社会,告诫孩子自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就应该尽力去做,这样就是第一等人了。

  反观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里,我们会告诫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要功成名就、要有出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条是回报社会,一个心怀国家的人,才能真有大成!

  

  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我生平最富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作甚?着急他作甚?——1927年2月6日致思成书

  这句话是梁启超给儿子梁思成的书信中的一句话,当时梁思成远赴美国去学习建筑,刚开始的几年都在学绘图基础。

  

  这让梁思成很困惑,担心自己将来不过是一个画匠,不能成为心中所想的建筑师。于是有了前面梁启超的回复,相当有大智慧。

  反观我们现在多少家长,在孩子选择专业上自己也是伤透脑筋,考虑未来哪个就业前景好,怕孩子选错而忽视孩子的爱好。

  这种出于好心但短浅的眼界,却可能让孩子一生都浪费在不热爱的事情上。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自己的人生,似乎都该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

  

  三、要吃得苦,才站得住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1927年5月13日致思顺书

  在那个时代,梁启超先生懂得苦味的人生是不可避免的,他不可能一直保护自己的孩子,却可以让子女了解磨难是一件好事。

  这句话与如今的抗挫折教育和常被提及的逆商不谋而合。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与智商、情商、逆商有关,在智商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逆商对事业成功起到决定作用。

  

  四、功课绝不责备

  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1928年5月13日致思顺书

  梁启超的子女在各个领域成为大才,但对于孩子的功课绝不责备,这一点现代家长该学一学!有多少家长天天让孩子熬夜写作业、报各种补习班,只担心成绩,从未关心孩子的身体。

  孩子的脑子里会有什么想法?父母眼中只有成绩,自己并不重要。孩子还不能了解父母的用心,他会跟成绩争宠,这样孩子想学好太难。值得当代家长深思!

  

  五、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梁启超不止一次的对孩子说,面对困境要乐观面对。他认为一个人什么病都能医,但只有这悲观是腐蚀人心的“大毒菌”。所以他对于每个子女的厚望是乐观。

  大儿子梁思成在求学期间遭遇车祸,休学一年,甚至落下了跛脚的毛病,他焦虑的向父亲倾诉,梁启超反倒说梁思成平时太顺了,所以老天给他一个小挫折,是磨炼性格的好机会。

  

  梁启超的四女儿,还没毕业就赶上了战争,直接投奔了新四军,后来被整治了30多年,却从没有放弃希望,依然成为国家的栋梁。可见乐观这条家训,深入每个子女的心中。

  不得不说,梁启超的家训,教育方法每一句都深藏智慧,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而他的教子智慧,也与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梁启超一直致力于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爱,同时帮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要感恩、要乐观、要敢于面对挫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