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揭秘:为何国人偏爱金锭?
“元宝”两字源于元代银锭背面上的“元宝”铭文。《元史·杨湜传》中谈到:至元三年“以湜为诸路交钞都提举,上钞法便宜事,谓:‘平准行用库白金出入有偷滥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这就是“元宝”一词出现在银锭的最初记载。
在收藏市场上,古钱币的收藏价值是存世量、文化价值、铸造工艺来决定的。当今世上最为稀 少、价值最 高的“金锭”已经相当难觅,已算得上是举世难寻的宝贝了。其中大清寿字金锭凭借其较好的成色,成熟的铸造工艺以及美观的外观设计为众人所喜爱和追捧。
由于资源的稀 缺性与大清金锭所特有的收藏文化,大清金锭早早就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宠儿。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有少量的大清金锭出现在一些综合性的拍卖场次中,每每引起收藏界的瞩目。
金锭从来都是主要作为货币储备或者饰品,银锭从汉至明前期也流通极少,虽然发行“制钱”是以银价为准,却并非法定货币。明后期始以“银元宝”、碎银等作为流通货币,至清朝方作为主要货币流通。但流通和银锭与“库银”是不一样的,“库银”均为“标准件”,成色好、锭块大、分量重,有明确的铸造地及年限号,而社会流通领域的银锭,则系“库银”按需求比率投入流通后的分解熔铸。
金元宝锭型规制,风格明显,戳记清晰,原始包浆,上美品,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清代老元宝,像这样的元宝,它身上聚集了岁月积淀,同时又有历史文化,自然超越了纯金本身,具有很大收藏价值。
金银元宝,这种承载着悠久货币文化和历史的古代钱币,虽然已经退出了商业舞台,但它现在的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是经由工匠之手铸成,因此每一件元宝都是独 一 无 二的艺术品,现今存世的古代元宝,非常稀 少,而铭文元宝更是不多见。如今,古代金银元宝作为一种珍贵的收藏品,被各路专家学者及收藏者们争相看好。
金锭是古代最值钱的流通货币,一般都是银元宝和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八两白银或1500个铜钱。传统意义上的金锭一般指的是金元宝,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名称不一样,如最早黄金货币战国楚国版状的为金版,汉代马蹄形的为马蹄金,饼状的为金饼,宋代弧首束腰的为金铤,元代之后两侧起翅的为金元宝,到了清代还有长方形金锭、立方体金锭、椭圆形金锭、葫芦形金锭等,其中最为少见的为船形金元宝,器型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