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成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抗药性”:脑机接口有望精准作用于神经调控治疗

忧伤、自卑、失眠,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抑郁症已经不再是电视上才能听到的名词,它已经悄无声息地侵入了人们的生活。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有至少3.5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恼,每20人中就有1人首受抑郁症困扰。虽然大部分患者可以接受抗抑郁药物和认知治疗,但仍然有20%的患者会出现“抗药性”,这些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怎么办?

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成立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同时,中心的第一个临床脑机接口研究项目——“难治性抑郁症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临床研究”正式启动,更多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将在此获益。

什么是脑机接口技术?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伯民介绍,简而言之,就是将人脑与外部设备连接,既可以获取人脑的信息,又可以对人脑施加影响。“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认识人脑、研究神经精神疾病,并且通过脑机接口进行反馈治疗。”

据悉,脑机接口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高科技领域,涉及人工智能、脑科学、类脑等领域。脑机接口研究的进步,能大大提高许多疑难的神经精神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酒精依赖等的研究和诊疗水平。

孙伯民说,近二三十年来,抑郁症诊疗从药物治疗发展至物理治疗,传统药物难以直接作用于相关紊乱的神经环路,因此植入电极芯片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不过,它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我们只能通过其主观表达和症状来判断,不能精准调节。”

未来,脑机接口将改变这一现状。据悉,植入的芯片将有神经信号的记录功能,可以随时传递数据,由此一来,医生能及时得到患者的反馈,看到脑中的抑郁相关信号变化,在抑郁症状出现之前就通过电刺激让症状扼杀在摇篮里,从根本上抑制电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蒲慕明介绍,相比欧美国家,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此次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上海交大相关领域的专家联合攻关,在神经界面、芯片、电极和神经解码等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瑞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介绍,瑞金医院有丰富神经精神疾病临床资源,而上海交大在计算机及生物工程领域有传统优势。为整合两者资源,强强联合,瑞金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临床中心。该中心将聚焦难治性抑郁症、强迫症、帕金森病等临床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开发相关脑机接口产品,建设我国自主化脑机接口和脑机融合系统平台。孙伯民和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教授吕宝粮担任中心共同主任。

据透露,中心的首个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研究已通过伦理审核,正式启动后,将面向社会招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入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