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姿国际 | 养生知识之五脏
五脏的概念
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即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称为“神脏”。五脏的职能虽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进程。五脏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精神情志因素又是密切相关的。
心
心位于胸腔偏左,隔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在五行属火,主血脉,藏神,与四时之夏相通应,《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环运行的功能,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条件。若心血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表现为面色无华、心悸、舌色淡白、脉象细弱无力等。
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则人体神志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若出现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则表明心气、心血不足。
喜为心志,大喜伤心,喜乐过度会使心气散乱,注意力难以集中,重者可见精神散乱,甚或心气暴脱而亡,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若心气逆乱,则喜笑不休,若心气不足,则令人悲伤。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心气虚弱;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就是心虚瘀阻。
心五行属火,心火亢盛,常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等。
肺
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肺在五行属金,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与四时之秋相应。《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肺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肺主宣降,包括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体现在呼出浊气、输布津液精微于体表、宣发卫气等方面;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的清肃通降的作用,体现在吸入清气、向各个脏腑输布津液精微、通调水道等方面。肺气必须在宣降正常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其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等正常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肺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肺主一身之气,贯通百脉,调节全身的气机,故能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
肺在志为悲,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肺开窍于鼻,若肺气虚,鼻失所养,则见鼻塞、流涕、喷嘘、嗅觉迟钝等。喉为肺之门户,若肺阴不足,喉失所养,喉部不利,则声音嘶哑。
脾
脾位于腹腔上部,隔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脾在五行属土,主运化、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包括了消化系统各器官综合功能的脏器(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完全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
脾主运化,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失健运,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塘、倦怠、消瘦等症状。
脾主升,包括升清和升举内脏两个方面的作用。脾主升清是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从中焦上输于心肺、头面,营养全身。脾主升举内脏是指托举内脏,主要是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若脾气虚弱、升举无力,则会出现内脏下垂的病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
脾主统血,指的是脾有统摄、约束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若脾不统血,则会出现长期慢性皮下出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病证。
思为脾之志,过思伤脾。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因为思虑过度造成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源,后天失养,终因操劳过度而亡。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主运化的功能密切相关。脾气健运,则口味正常。脾气虚弱,则口淡乏味;脾胃有热,则口臭;脾有湿热,则口甜、口腻等。
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在五行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主藏血,与四时之春相应。《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躁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肝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是指肝气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情志的调畅、脾胃之气的升降及生殖功能的调节等作用。若肝失疏泄,则会出现情志抑郁、善太息;若肝气横逆犯脾胃,则出现暖气、恶心、呕吐、皖腹胀痛等症;若肝气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则表现为急躁易怒,两胁胀痛,心烦失眠,甚至血随气逆,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咯血、猝然昏仆、不省人事等症。
性情急躁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箭伤逆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
肝藏血,指的是肝具有一定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治出血的功能。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
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在五行属水,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在四时与冬季相应。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
肾藏精,主生殖,为封藏之本。若肾精气不足常见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等症。肾精宜蛰伏闭藏而不宜泻,若肾失封藏,则会出现滑精、遗尿、多汗、大便滑脱不禁及女子带下、崩漏、滑胎等。
肾主水,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肾主水功能失调,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若气化失常,关门不利,阖多开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发生障碍可引起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若开多阖少,又可见尿多、尿频等症。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保持呼吸深度的作用。若肾中精气不足,摄纳无权,则肺吸入的清气不得下行而归藏于肾,就会出现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病理表现。
老百姓常说“耳大有福”,背后的原理就是肾开窍于耳,肾气充足则耳大饱满、精力充沛,做事业自然拼劲十足、无往不利。经常耳鸣或者听力下降的人,就是表明肾气不足。
肾在志为恐,如果肾精充足,人体在接受外界刺激时,能产生相应的心理调节,虽恐而不过。若肾精不足,稍受刺激,即易恐惧不安。反之,过恐又会伤肾,肾气不固,出现遗精、滑胎、二便失禁等。
五脏的关联
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其具体联结的系统结构有:肝系统(肝—胆—筋—目—爪),心系统(心—小肠—脉—舌—面),脾系统(脾—胃—肉—口—唇),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毛),肾系统(肾—膀胱—骨髓—耳—发)。这五个系统相互之间并非孤立,而是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和气血的流贯相互联系。五脏机能的协调共济,相互为用,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保证。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