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镜头还欠缺什么?我觉得不是光学素质

照片即历史

我希望有一天可以为我的偶像拍一套照片,我决定进一步将这个号打造成内容丰富有趣多元的胶卷摄影,传统摄影平台,感谢各位新朋友的加入,更感谢各位老朋友多年的支持

国产镜头的未来

这段时间在与铭匠光学合作的过程中我对国产镜头的认识有了一些改变,也更多地尝试使用更多的国产镜头。过去摄影爱好者对于德国镜头有着极端的崇拜,虽然德国镜头品质出众,但已逐渐被日本镜头赶上,而现在看起来,国产镜头的素质也不见得比德国,日本差多少,当我看到网上一些照片需要放大到200%去吹毛求疵恰恰证明了我们一些国产镜头的品质。

当然,这仅仅限于我在胶卷的使用上,如果在数码上使用很快问题便暴露出来。我们的国产镜头究竟还欠缺一些什么?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升?

这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

我想先给大家讲讲国产镜头在外国的情况。

目前国内做镜头比较大的大概有5家:

中一光学:这5家里最早做镜头的,在中国东北。中国东北过去是光学基底,有一定基础实力,现在产品主要是以微单口为主的手动镜头。这几年经常参加国际器材展,在国际上已经有点名气。前几年曝光的梅耶丑闻,骗子使用的就是中一光学的镜头。
长庚光学:也就是老蛙品牌。这家是制造超广角著称的品牌,可以制造超广角,大光圈,小变形的镜头。从技术上来看,老蛙的特长是设计和非球面,他们是目前国产厂家里用非球面用得最多,也是最好的一家。
永诺:原本是做闪光灯的,很多人觉得永诺的灯没有神牛的厉害,我觉得可能只是神牛的产品线更高端一些的原因。永诺是目前国内主要做自动镜头的厂家,本来只是做一些上个世代的日本设计的产品,这两年也有一些较为复杂的镜头比如35/1.4。
七工匠:这两年逐渐兴起的一家厂家,一开始主做徕卡M口,现在开始向微单口扩展。七工匠的镜头的技术含量在这几家中要略低一些,但也有一些规格惊人的镜头比如75/1.25。
铭匠光学:这是这5个牌子里最后出现的一家,以一枚和徕卡35/1.4外观极其相似的镜头出道,主做徕卡M口和微单口,擅长做超大光圈镜头。
目前各家国产镜头素质参差不齐,同一家厂家也有好有坏,但整体来看大约有这样几个特征:
手动:国产镜头除了永诺全都是手动镜头,而在目前世界上,日本制造手动镜头的只哟COSINA一家包括代工蔡司镜头,德国制造手动镜头的只有徕卡,但徕卡拥有自己的自动镜头系统。再剩下的就是KICKSTARTER上那些众筹了。
高指标:目前的国产镜头里,稳定属性镜头非常少,大多是比较挑眼的指标,包括大光圈,超广角,超广角+大光圈等等。国产镜头虽然起步晚,路子野,但许多镜头的用料和设计并不落后,大量镜头使用非球面镜头和最新的复杂结构设计。光学原料上,一些厂家也使用进口标牌玻璃,或是国内特质的玻璃。
定焦:目前国产镜头几乎都是定焦头,反正变焦我是一个都没有看到。变焦镜头设计难度并不大,但手动操作有诸多不便。别说国产了,COSINA同样一支变焦镜头都没有。
不成体系:目前国产镜头大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各种接口都来一点,焦距也不全。
便宜:国产镜头一定比同规格,或者差不多规格的日本,德国镜头便宜,而且还不是便宜一点点,有的时候可以便宜10倍。
之所以会有这些特性,我觉得有这样一些原因:
1.为了保证素质:定焦镜头素质比变焦头稳定,相较于高水平变焦镜头,设计难度还是要低一些。
2.技术限制:由于国内的镜头厂家实力都不强,直接制造自动对焦镜头技术不足,即使可以制造,各家卡口技术不同,对接也颇有难度。
3.市场需要:大家试想,在这个物质欲望横飞的年代,一枚50/1.8,50/2.0的镜头会引起你的注意吗?如果像COSINA那种超高素质的镜头也只能面前引起我这样成天写器材的人注意,那一枚国产镜头大家会去看吗?当然不会,所以加码,制造大厂家不爱造,不敢造的镜头自然能够更快被市场所认同。
扯了1500个字了,那国产镜头走向世界到底欠缺什么?
首先我倒觉得是基本功。
目前国产镜头虽然素质还不错,但是在镜头基本制造上的工艺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尤其是光圈问题非常突出,现在世界上正常的镜头厂家哪一枚镜头的光圈不是等距离的?但是国产镜头许多镜头还在使用日本,德国在50年代就淘汰的按光圈大小伸缩的光圈,前宽后窄,到5.6以后的档位已经很难调节,实际上5.6和11完全不是一回事。此外,镜头的整体做工也缺乏打磨,相对粗糙,字都能刮下来。也许有朋友会说镜头外观和镜头性能有什么关系?镜头是一种精密光学仪器,一分一毫都不能差的,刻度要求是非常高的,镜身上的标示哪个没用?如果镜头给人感觉字体粗糙,对焦手感还不如60年代老镜头,甚至还有点滑丝,接口不准等等(徕卡M口插上去以后框跳不全,我试过大概5种镜头,个个这样!这是因为接口差了一点点)
我觉得走向自动还是必不可缺。
这里我想给出国产镜头的一个刚刚没提(我故意放这个部分)的重要特征,小众。不是说副厂镜头就一定小众,一定非主流,你看日本三大厂,特别是适马的用户特别多。要走向主流,要让最多的相机,说白了就是尼康佳能单反,索尼富士微单上挂上镜头,自动是必不可缺的。没有自动等于这些相机进化了好几代的自动对焦功能都报废了,也许会有那么几个爱好者买着玩玩,但你要指望更多人用就不现实了。
大家看到就算是强如奥林巴斯,柯尼卡美能达也是说倒闭就倒闭,继续当前这种作坊式的制作,这种妥协权衡的道路恐怕是走不远的。
缺乏平台宣传,是国产器材的阵痛。
在各类媒体里,图像类,摄影类本来就是非常弱的,和体育类,娱乐类,时尚类根本不可能相比。其实国内主流影媒给国产镜头很大的关注,然而国产器材想要登上更高的舞台就很难了。我想如果不能出现在更高更大的宣传平台上,不能将器材与话题性结合起来,那么国产器材就很难摆脱小众和灭亡的命运。毕竟卖镜头实际上是投入大,回报少的。
在这个后影像时代里,每一件事都光怪陆离,却又合情合理,希望我们的国产镜头越走越远,越做越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