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书
《郝万山讲伤寒论》国家级精品课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有大量的临床体会,张景明 讲中医
《倪海夏讲伤寒论》《倪海夏讲金匮要略》《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淘宝上有讲稿卖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陈克正先生撰写了《叶天士诊治大全》,将叶氏所有的医案,按照疾病分类,将每个病案所用的方药,全部确定剂量,冠以方名,附以作者本人的方解
《温病条辨》吴鞠通 《医林改错 》王清任 ;《脾胃论》李东垣 《傅青主女科》、陈士铎的《辨证奇闻》
《医宗金鉴》、《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这三本书,是号称清初三大国手所著,临床水平之高,有口皆碑。《医宗金鉴》,是名医吴谦于乾隆年间奉旨率40余位御医所编,目标非常明确,是为培养中医临床人才所编写的。理论部分只有《伤寒论心法要诀》、《金匮要略心法要诀》,然后是内、外、妇、儿、骨伤、针灸各科,紧扣临床这个核心。每个病一、二首方,每个方都疗效显著。这部具有“皇家气派”的大著作,完全不讲深奥的理论,以歌诀的形式写成,通俗易懂,易于记诵。流传极广,过去很多中医学徒就是靠读诵这本书,打下了一生的临床基础。
《张氏医通》,是名医张石顽所著,参编的也有20余人。这本书的特点是对每个病的源流及历代治法,都有介绍,辨证非常详细精确,治疗的方法丰富详尽。例如,痹症一病,详细到手指疼痛、脚跟疼痛,且均有治法。作为临床参考,价值很高,但是不好记诵。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此书详列古今医家外治之法并结合个人外治经验。综观吴氏外治方法,除以膏药为主,并扩大它的治疗范围外,并有敷、熨、熏、浸、洗、擦、坐、嚏、缚、括痧、火罐、推拿、按摩等等一二十种之多,可以说,他对中医外治法作了一次划时代的总结。
《神农本草经》、《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 《叶天士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则系华岫云收集叶氏晚年医案,
《经方实验录》通过近代著名中医经方家曹颖甫与其弟子姜佐景临证的100例病案,详细阐述了师生二人数十年运用经方治病的经验。
一些现代病可参考:1、王洪图,我国著名的内经研究大家,《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2、刘渡舟,北京中医药大学终生教授,首批中医博导 ,《刘渡舟验案精选》,陈明的《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金匮名医验案精选》;3、岳美中,1959年,他被派往苏联,执行医疗任务。1962年,他随中国医疗组赴印度尼西亚为当时任总统的苏加诺治疗左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症,《岳美中医案集》,4、何任,首届国医,中医治疗肿瘤领军人物,《何任疑难重症验案选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何任》;5、干祖望,首届国医,中医耳鼻喉口腔科的创始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干祖望》《干氏耳鼻喉口腔科学》;6、朱良春,首届国医,善用虫药,《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朱良春》《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7、韦文贵,首届国医,中医眼科专家,《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8、冉雪峰,“南冉北张”中医泰斗,祖辈五代御医。《冉雪峰医案》;9、班秀文,首届国医,中医妇科领军人物,《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10、赵炳南,他造就了中医皮科学科的发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1、翁维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专业的开创者,《药膳食谱集锦(第二版)》;
《药膳与健康》孟仲法,作者是上海药膳协会会长。翁维健、孟仲法的食疗药膳书囊括了古今及民间有名的食疗药膳方。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施今墨、蒲辅周、李辅仁、韦文贵等。这些书网上可下载。
同一病种,可查阅这些名医的医案,找出他们治疗该病的思路和基本药方,通过信息处理,把方子开出来。清代徐灵胎在《兰台轨范》中言:“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
----------------------------------------------------------
化学教授李宁先:我是怎样学习中医的(摘录)
带着各种问题开始学中医。学习中医追着书读是错的,不能以书本为中心,应该以问题为中心。研究问题,不是研究书。研究历史,现状,来龙去脉
第一阶段,以带着问题查资料的方式学习;第二阶段,系统全面地学习中医,即学习研究中医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基本发展规律;第三阶段就是专题研究,如癌症的治疗方法,以及为什么有些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能治好等等。
第一过程,作为化学家来说,所谓治病就是找到一个治疗这种病的一个药物,最好是找到一种对某些病特别有效的药叫做特效药。
所以我学中医给自己治病的开始阶段,就是根据自己病或者自己感觉最难受之点去翻各种中医书,收集能治疗自己病的各种中药,让自己试着吃,如果吃后感觉病情有好转就继续吃;如果感觉不好就换一种药再试,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将资料中药物用量降低5-10倍进行试吃。这样做可以保证对自己身体无害,如果有多种药物都可以治这种病,那么首先选择在临床中使用最多的药物先试吃。由于中医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先用单个基本药物,更多是由多种基本药物组成复方药物,所以从病找药的过程,我也是分别按这种方式进行对自己的病进行试验治疗,即单个基本药物和由不同基本药物组成复方药物。
基本药物是从人参开始,因为有一个药方叫独参汤,它是用来生命垂危的病人的急救药,然后是黄芪、当归、丹参……等等,一共实验过常见的药的200种基本药物,方法是取1g左右基本药物,放入保温杯中内就开水冲泡服,服时先一小口一小口喝,每次相隔1小时,类似西医打点滴,但不是直接进血管而是进胃,时刻观察自己身体的反应和变化。复方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对象范围,主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去收集和选择某种复方药药方,然后用保温瓶冲泡服用,然后根据自己身体感觉和变化决定药方的去留。
第二过程,从中药复方的应用,中医用药从使用单个基本药治病,发展到使用复方药物治病,这是中医治病理念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我在试完单个基本药物,再学习试用复方药物时,明显感到复方中所选用的组成的基本药物的药性,除了针对病人病症外,还有许多基本药物是直接调节人的生命状态的。因此,复方药物的出现在医学治病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病理论,即可以通过调节病人生命状态到达治病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改变病人生命状态进行治病,所以过去中医治病主张攻邪和扶正相结合,攻邪是用药针对病症;扶正是调节人的生命状态,从不正常状态到正常状态;所以在中医复方中每一个复方药方,都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病症,二是治则,三是药物。
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治则,如:补气、补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祛湿、软硬、散结、舒经、活络……实际上都是对人的生命状态的调节。复方中基本药物的选择主要由这些治则决定,并不是由病症直接决定的,这就是中医治病用药与西药的根本区别。西医是药直接针对病症,中医是用药调节改变人的生命状态,再由人的生命运动自己去治疗病症,这就是复方药物使用引起的中医治病理论重大革命。
我在利用单个基本药物治疗自己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病情选用现有复方药物对自己的病进行治疗,如生姜泻心汤、甘草汤、天王补心汤……等等,对自己进行治疗,自己感受到复方药物疗效比单个基本药物要好,于是我便开始对复方的组成与疗效进行研究学习,并通过改变复方组成药物,自己吃服,比较不同组成,自己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对复方药物认识。
第三个过程,自己根据自己病情,自立设计复方药物,在用现有复方药物人们常称经方治自己治病时,总是出现时好时坏,总是不能断根,因为人的身体总的情况没有根本变化。
因为,中医学发展到今天,完全是以另一种方式发展而成,即以秘方和医案的形式,经过历代皇帝组织当时中医学者和上百代中医学者不断收集、整理,最终以药方汇集形式传承下来,中医几千年临床实践记录下来的成千上万个复方,绝大多数复方都是针对人的生命运动某种局部异常现象,或者某个局部脏器和现象,因此它们只能调节改变人的生命局部状态,无法从整体上改变人的生命状态,从根本上消除病源。
因此,我决定从自己当时生命状态出发,自己试验设计中药复方对自己生命状态,进行总体调节,全面提升自己生命运动水平,首先补气、补血、活血,从人参开始,一个一个地增加,如人参+黄氏+当归+丹参……每加一种药体验自己的感觉,主要是试验自己气血运动的变化,对于自己生命状态的影响,在补气、补血治疗基础上逐步加上调肺药物、调脾药物、调节肝的药物、调节肾功能药物、调节心脏功能药物、调节脑功能药物,分别体验自己的感受,最后把这些药物都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对自己生命运动进行全面整体调节复方中药,自己然后坚持吃了一年多,结果自己的心脏病终于彻底治疗好了,不再反复了,整个身体体质也大大提高,从虚寒状态进入了健康正常状态
花了三年多时间彻底治好了自己严重的心脏病,亲自尝试了近二百种基本中药,单独吃了大约三斤人参,但始终没有找到。于是,我开始尝试用复方来治自己的心脏病,从大量的复方中选择与自己生命症状有关的几十个复方,自己一个一个地尝试,希望寻找一个治疗心脏病特效复方中药,结果有些复方有效、有些无效,因为人们在设计时,是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生命状态于我的情况不完全相同,所以可以缓解病情,但仍不能根除心脏病。
为此,我开始改变想法,摆脱化学家寻找特效药的思维,开始从调节整个人的生命状态,通过改变自己整个生命状态达到彻底治好自己心脏病的目的,
二、系统学习中医
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中医的方法不是以书本为中心,去背诵经典著作和经方,而是按照毛主席提倡的:如果要全面了解一个事物,就去系统全面地研究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于是我决定首先调查研究中医学的发展历史。
我按照历史上的时间中医发展的先后,将中医学上著名的医学专著和历代著名的医学名家按照时间的先后做了一个对照表,然后把他们分成两条具体路线,即专著线和医生临床医念,然后分线,按照时间先后分别进行学习,如专著涉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脾胃论》……历代名医医论,读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等。
另外,历朝有些皇帝比较重视医学,便组织当时的医生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临床医用经验药方,加以整理汇编。如清朝乾隆组织当时一千多医生广泛收集各种名方,最后由吴谦编成《医宗金鉴》等。因此,历朝皇帝对中医的重视,组织人员广泛收集民间经验药方,并对历代中医的专著和验方,进行汇总、整理、分析、评价,对中医学的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关于中医知识体系发展的形式,主要是中药药方的积累形式向前发展,因此学习研究中医应以研究药方为主。因为,每一个药方都相当于一个医案,其中有治疗病症、治则和药物选择,几千年的中医临床实践都是通过药方的形式保存流传下来,因此中医的千年精华都藏在几十万个药方中。
对中医发展现状的研究学习主要放在中医临床实践的现状,即已经治过什么人类疾病,已用过什么方法去治这些疾病,依据什么医学理念去治病,如何诊断确定人的疾病。
为此,我学习研究过300多种单一人类生命异常现象病的治疗方法和理念,5000多个古今医案,500多位古今名医的医学理念,特别是研究了十几万个古今医学药方和大约300多种基本疾病临床实践,所记录流传下来的几十万个复方药方是中医发展现状的真实客观系统的表现。
我研究中医发展规律曾做三个专题研究:
1、中医医理发展规律;2、中医知识传承规律;3、中医发展的主要形式。
《黄帝内经》以某一类不正常生命现象为病,将人病归纳为八类,即八纲: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后来,张仲景觉得把人病分成八纲太含糊,不好操作,于是他改变了分类方法。他将人的疾病从感冒到死分成六个阶段,即六经,太阳、阳明、阴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归纳不了的,归为第七类杂病,即出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黄帝内经》和张仲景有一个共同点即把异常生命现象认定为病,但是随着中医临床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人的某种异常生命现象可能是病,也可能不是病,而是人的一种自我调节,如拉肚子可能是肠胃病,也可能是身体自我排毒,不是病。为了确定人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不是病,便提出辩证论治,既根据”证”来定病:即要根据病人的整个生命状态去进一步确定人的某种异常生命现象是不是病,或者进一步确定产生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
这样中医学对病的认识从现象逐步深化到病根的认识,即通过病人的外部生命现象进一步寻找其内部产生的原因,从而使中医诊病、治病、防病向前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于是在金元时期便出现李东垣的《脾胃论》、刘河间的温病论、朱丹溪的阴虚论,以及以后的肾虚论、血瘀论、痰论、湿论……等从不同角度去寻找出现异常生命现象的原因,对病的认识从现象进入病源病根的认识,这就是人们常说从”标”到”本”的认识。真正地研究医学,是一定要从自己的生命状态去研究,去体验的。不是那种阴阳、五行,越搞越糊涂。
比如说我治一个胰腺癌的朋友。我是一名信息处理专家,我没有治过胰腺癌,但我找了几百个胰腺癌的方子,通过信息处理,把方子开出来。
我的方式就是泡茶喝,用开水瓶,把药放进去泡一壶,然后喝两天。因为病人当时不能吃了,我说把嘴撬开,十分钟喂一勺,十分钟喂一勺,我是滴胃,不滴血管,滴血管是化学家,滴胃是中医专家的,他要恢复胃的功能。吃了一年,把人治好.
什么叫病就是失衡的生命状态,什么是中医诊断学就是找出每个病人生命运动内部失衡的具体情况,什么是中医治疗学就是将失衡生命状态调节到平衡状态,什么是中医预防学就是对人的生命运动进行系统管理让它始终保持在平衡状态。
辨人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区别在于,第一辩的目标明确,即整个人的生命运动内部状态;而辨证论治由于辨识目标不明,用证没有规范,往往不同人遇用不同的证,辨证的结果往往不同,原因是没有辩整个人的生命运动状态,而只是辩人的生命状态的某个局部或某个方面的状态,所以辨认的目标不明确、不规范。辨人论治将辨识目标统一规范为:细胞生命状态,细胞组织管理状态、器官工作状态、气血运行状态,以及心理运动状态。每个医生对每个病人的上述五个状态有了清晰的认识,才算是完成了辨认人的生命运动的目标,才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病人生命信息的收集方法改变,不是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而是能够反映上述的生命运动内部五种运动状态的最特征化的信息,即需要对人的生命运动各种外部信息进行特征化处理,从中找出那些能够直接反映上述状态的最特征指标,利用来进行病人疾病诊断也就是诊断时辨证的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特征越好。
1、了解一个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可从脉象、脸色、唇色、舌体颜色……眼神、视力、说话、体型与神态、走路、手脚凉热,身体的痛、麻、酸、痒感觉脉状,女人的月经时间、量、颜色……等等状态来分析诊断。
我从上述生命信息特征化处理,选择了脉象、脸色、视力、走路、异感(痛、麻、痒、酸、晕等做为诊断人的气血运行状态的主要特征指标。)又如,细胞生命运动状态,在过去中医学没有细胞的概念,因为过去没有显微镜,但是中医有对细胞生命运动的描述,如血是靠气推动,气是靠血养的。从现代生命科学可知人体是由多细胞组成,人的整个生命运动都是建立在细胞生命运动的基础上,也就是人的生命所有的活动都是由细胞的生命运动共同完成的,血液是靠细胞推动,中医说是靠气推动的,实际上这个“气”并不是指气体,而是人体细胞的生命运动的气势。中医说血是养气,这是血液是为养细胞的,是为细胞提供生存和工作环境。所以,中医中“气”的概念,无处不有,实际上就是描述人体细胞生命运动一个总的气势。这个气势决定着人的生死和健康水平。细胞的生死平衡被打破,会引起人体结构的变化。细胞生命运动过强、过弱或过时,都会引起人的各种器官功能过强、过弱和各器官之间协调失衡,造成人的生命运动内部运动的混乱失调。
2、诊断人的细胞运动状态,可根据人的体质辨识和人的气的强弱,生命力、自控力、免疫力、神态、体态,以及人体结构的变化,出血、出水、溃烂、肿瘤等,其中最特征指标是人的寒热感觉,因为人体细胞需要在一个恒温系统中生活,过热、过寒将直接影响人体细胞的生命运动状态,所以中医学中高度重视人的寒热变化对人健康的影响。
3、细胞组织运动状态,人的生命运动是建立在细胞生命运动的基础上,但是细胞不是单个独立生存。单个细胞之间必须组成一个集体才能生存和发挥作用,即细胞必须形成严密组织才能生存和发挥各自的作用。细胞组织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多细胞在一起形成细胞组织时,就有一个细胞管理问题,中医学虽然未见到细胞和细胞组织,但是经过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细胞组织经络管理系统,经过经络系统为每一个细胞分配食物、清除排泄物、输送细胞工作原料、送走工作产物、传替对细胞的各种指令。因此,现代科学证明凡是多细胞生命体都存在经络系统,它是水液、物质、信息、能量的通道。
细胞组织运动状态不正常,往往表现为经络系统受阻、水液、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通道受阻,常常表现细胞组织的疼痛、麻木、瘙痒、酸胀等感觉。这些现象除了吃药调节整个生命状态改善外,还可以通过外部物理刺激的方法,如针灸、按摩、艾灸、拍打...等让局部细胞组织加以改善、消除,或者由于经络局部完全阻断造成细胞组织中某些细胞生死平衡被打破,造成其中局部细胞死亡或增生,出现细胞组织溃烂、增生,产生肿瘤,引起细胞组织结构变化,进一步造成人的生命状态变化,如出血、出水、水肿……等等
4、有关器官特别是五脏运动状态识别,由于器官是细胞组织构成,因此任何细胞组织的变化都会影响器官的运动状态和功能,所以器官运动状态的识别是在细胞组织状态识别基础上,主要通过它们的功能状态进行识别,如肺主要通过呼吸、咳嗽、痰、出血识别,脾胃功能主要通过肠胃系统是否畅通,无气、无积食、阻塞、打嗝、放屁、腹胀、出血、便秘、拉稀等识别,肝脏主要观察人的脾气、情绪、睡觉、食欲等识别,肾脏功能主要通过水液在全身的分布情况,小便、腰酸痛、听力、性生活欲望与能力识别,心脏功能状态主要通过脉象来识别。
从上述可见,辨证论治是从人的一部分生命外部信息找出人的病进行治疗。辨人论治是将人的生命运动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外部信息,首先转化为人的生命运动内部运动状态,如气血运行情况,细胞生命状态信息,细胞组织状态及经络运行信息,器官运动状态信息,以及心理运动状态信息,在了解这些信息基础上,根据这些信息对整个人的生命内部运动状态做出一个总的辨识,找出这些内部运动的不协调失衡状态,做为人的疾病最终诊断结果,并以它做为下一步治疗的依据和目标。辨人论治所诊断的人的疾病通常归纳为以下几类:
(A)气血亏虚或运行不畅,即气血数量不足、质量不符、流通不畅受阻。
(B)细胞生存环境恶化,过热或过寒,体亏神散。
(C)经络不畅受阻,细胞组织管理混乱,细胞生存环境恶化,轻则影响工作使器官功能下降;重则打破细胞生死平衡引起细胞死亡或增生,改变人体各种器官结构,造成肿瘤或溃烂、出血、出水……等产生。
(D)各种器官特别是五脏这些功能下降或过旺,组织结构变化使器官无法正常运转,甚至停运,彻底打破人的生命内部协调平衡,危害人的生命直到死亡。
(E)病人的心理状态不正常,不同程度影响着病人的生命内部运动状态。出现上述生理变化,
中医体检,体检项目主要是四个:
1、能不能吃饭2、能不能睡觉3、能不能走路4、一个综合指标,自己感到舒不舒服。
为什么选它们呢?一个人吃饭好,表明他的消化系统良好,他的生命运动所需要物质和能量有保障,奠定了他的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后天之本”。
一个人睡觉好,按时睡觉入睡后睡的深沉,睡觉时间适当,表明他的生命状态心态好,五脏六腑运行良好,彼此协调。
一个人走路好、走路轻快,表明腿脚细胞生活状态良好,腿脚气血运行良好,而腿脚是人体气血运行最困难之处,人老了、病了、气血不足了,首先往往表现为行动困难,甚至要卧床。因此,走路轻快可以表明他的生命运动全身气血运行通畅良好。
一个人感觉全身舒服,表明他的生命状态运行安稳、协调,安放在全身各处报警传感器无异常报警。
一个人的生命运动同时出现吃饭好、睡觉好、走路好、全身感觉舒服,表明他的生命状态处于一个良好健康平衡状态。如果四个指标有一个不正常,表明他的生命运动内部状态出现失衡异常,这就是中医自我体检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