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 也谈金鱼疾病的家庭防治

金鱼的鱼病治疗是一个老话题了,几乎每一本观赏鱼的专著里,都有介绍鱼病防治的章节。但鱼病问题依旧长期困扰着广大金鱼爱好者。心爱的鱼儿生病了,无从下手给鱼诊断、治病,鱼儿纷纷离去,却束手无策…难道说众多专家著书介绍的鱼病治疗方法不起作用吗?显然不是。那么对于鱼病治疗我们究竟“卡”在哪里了呢?

误区一:缺少适合家庭治疗鱼病的方法
大多数观赏鱼书籍针对的读者对象是专业的养殖户,多以水产科学的角度,对鱼病的成因、治疗方式进行阐述。以鱼病判定为例,病因往往错综复杂,很多鱼病的表现都很近似,病原体又小,除一些较明显、情况单纯的鱼病可凭目检作出有把握的诊断外,一般都有必要通过显微镜进行镜检,再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判断。对病鱼进行解剖,查看鱼体内的异常情况也是常事。这些观赏鱼书籍可起到指导性作用。但这些条件一般金鱼爱好者往往并不具备,将金鱼视为宠物,也不忍心进行解剖。因此无法按照书中的镜检、解剖的图示进行鱼病辨别。

另外书本里介绍使用的观赏鱼鱼药,确是用于水产养殖的常用药,但与观赏鱼市场里所售商品鱼药相脱节。养殖用的化学药品在城市里难以购得,有些药品如土霉素、痢特灵在一般药店已经难寻踪迹。而且养殖用鱼药包装量大,即便是能够知道在哪里销售,也不方便购买。

例如:鱼场中用来治疗细菌性烂鳃病的特效药二溴海因,一瓶500克,足够几亩养殖塘所用,一般爱好者区区几个水族箱,不等药品用完,药品就早已过期失效了。而且药品具有副作用,大包装不便于准确称量施用,还可能造成鱼儿药物中毒。鱼场对于鱼病治疗与家庭有很大区别。

误区二:盲目采用不正确的治疗方法

现在观赏鱼网站、论坛比比皆是,广大爱好者通过论坛获得了金鱼繁育的相关信息。在论坛上,关于鱼病的治疗是个热门话题,常常见到一个鱼友所问的鱼病问题,会收到众多热情鱼友的回复,提供了N种治疗“药方”。有些方法貌似言辞凿凿,其实不然。仅仅凭借鱼友笼统的对鱼病表现描述就妄下处方,这其中会有很大的信息偏离,造成误判。往往不等将各路“药方”一一尝试,鱼就死了。

面对恳切的鱼友提问,有经验的鱼友会谨慎推荐使用一些副作用小的成药,或者通过指导改善饲养环境,提高鱼儿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鱼病的目的。如将水温控制在最佳状态、隔离病鱼、低密度、增加光照使用、紫外线杀菌灯,这些方法看似普通,却都是防治鱼病的基础。

在渔业养殖中,一些药品是被列入禁药的。禁用药品,如:孔雀石绿、硝酸亚汞…是为了避免药物残留,造成人们食用鱼肉后中毒,这些药品具有毒性,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市场上是控制销售的,家庭治疗鱼病时,应该慎重使用或不使用。而另一些药品虽被禁用,是为了避免人食用鱼肉后干扰正常人体免疫,其中就包括: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红霉素、环丙沙星等,作为金鱼饲养而言,这些药品,是可以使用的。家庭治疗鱼病,应首选那些“高效、低毒、无公害、使用简便、易于获得的”鱼药。掌握一定的鱼病防治方法,是保障鱼儿健康成长的必须。

以下就来谈谈对于鱼病防治的看法:

病菌导致鱼病的治疗:

可导致鱼病的病菌有很多种,可被细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和藻类几类,但并不是水中带有病菌就一定会导致鱼病的发生,病菌往往“欺软怕硬”、“乘虚而入”,最容易感染受到外伤或者体质较弱的鱼儿。对于这一类疾病,一旦发病,也说明水体中病菌量较多,在治疗前应该先用同温度晾晒好的水将原缸水换掉50%以上,水中病菌也就随之大大减少,之后再加药治疗。

以治疗细菌性疾病为例,推荐上野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治疗细菌性鱼病的药剂,俗称“上野黄粉”。此药上市已有10年以上。其成分为10%含量的呋喃苯烯酸钠(Sodium Nifurstyrenate) ,属于呋喃类药品。

此药对于防治: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竖鳞病、赤鳍病等效果很好,且药性温和,对鱼没有伤害,也常被用作新进鱼隔离期间的疾病预防。每100公升水放入上野黄粉2克和0.3%浓度的盐,连续药浴5日。上野黄粉遇阳光失效,药浴期间应避免阳光照射。

体外寄生虫治疗:

体外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甲壳虫等几类,寄生虫疾病依靠金鱼自身抵抗力是不能治愈的,要及时进行治疗,传统多以敌百虫、硫酸铜、硝酸亚汞作为治疗药剂,敌百虫属于有机磷药物,容易受到水中有机物的作用以及温度的影响,使用浓度较难掌握,且遇碱分解成剧毒物质。

此类其他传统药品也多具有毒性,且很多寄生虫长期使用单一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往往需要加大药量才能产生效果,但高浓度药物对鱼也会造成伤害。因此提倡轮换使用一些新型药剂。

以常见的小瓜虫病(白点病)为例,使用特效白点净效果很好。此药不含汞盐,不会对金鱼、水草、硝化菌产生不良影响,首日每10公斤水添加1毫升药品,全缸施药。第二天起减半添加,根据病情轻重,连续使用3-7天即可治愈。

对于肉眼可见较大的寄生虫,如猫头蚤、鱼虱,可用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涂抹在着生部位,寄生虫可暂失活动性,用镊子将病虫去掉。由于寄生虫在鱼身上已形成伤口,应预防病菌性疾病的发生。

金鱼体内疾病的治疗:

体内疾病是指鱼体内由于致病菌或寄生虫的存在,导致的体内疾病。用药物浸洗法治疗体内疾病作用甚微。药物不能及时接近病灶,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可以透过投喂、灌服、注射等方法,使药物进入鱼体内治疗。

以大蒜治疗细菌性肠炎为例。大蒜是居家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几乎家家必备。大蒜具有天然杀虫解毒、杀菌止痢及促进食欲的作用,其有效成份是大蒜辣素,又称大蒜素。以新鲜大蒜,尤其以紫皮独头蒜下药效果最好。将大蒜剥皮后捣烂,加入几滴清水,将蒜汁按照1:10的比例与颗粒饲料拌匀(大颗粒饲料最好事先砸碎),直接投喂即可。

由于大蒜有效成分在空气中会自然分解失效,鲜大蒜添加饲料应现配现用。如果饲养鱼多,操作麻烦,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人工合成的大蒜素粉(在钓鱼用品市场,大蒜素作为诱饵添加剂出售),加几滴水,掺入饲料中后,晾干即可长期保存。

大蒜素粉除用于治疗肠炎病以外,对其他鱼病也有预防作用。不仅如此,大蒜素还有促进金鱼生长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2%的大蒜素粉,长期投喂金鱼,体重增加较对照组要高20%。

不明原因鱼病的治疗:

饲养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暂时不明病因的鱼病,可观察到鱼儿呆滞,色泽暗淡,食欲减退。此时如果盲目下药,反而适得其反,不如尝试用盐来治疗。盐治疗鱼病最为广泛,根据盐的浓度,其作用不尽相同。

低浓度的盐溶液对于病原没有杀伤作用,但可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如果金鱼自身抵抗力强的话,一般病菌性疾病可以自愈。当病因不容易判断时,可在饲养缸中添加一些盐,使盐浓度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此浓度的盐对于金鱼没有伤害,可以长期使用。

在盐浓度较高的(>1%)水中,鱼体表粘液会产生亢进分泌,原先付着在体表的病原菌,会随着分泌的粘液而离开鱼体,使鱼体的带菌量降低,抑制了病菌的扩展速度。浸洗过鱼的盐溶液里留有大量被“冲洗”下来的病菌,应该及时倒掉。浸洗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在盐浓度很高的(>3%)水中,由于盐溶液的逆渗作用,可使寄生的病原包括细菌和寄生虫死亡或者离开鱼体,但此时的盐浓度甚至高过海水,如此高浓度盐水对金鱼也有伤害,浸洗时间根据环境温度和鱼的体质,应该控制在1至5分钟以内。鱼场常用此方法给鱼“消毒”。

对待病毒性鱼病:

病毒类鱼病的治疗,尚属难题,一旦发病,难以治愈。2003年,发生在日本、台湾等地区的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病鱼的传染性很强,死亡率高达80%以上,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有控制原产地的输出,和病鱼的销毁一法,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而市场上一些标称治疗此类疾病的鱼药,往往难以证明确实的疗效。

病毒类鱼病以预防为主,对发生病毒类疾病的病鱼要及时隔离,避免传染到其他鱼只,所用鱼具也要区隔使用,为没有发病的鱼群创造出相对洁净的饲养环境,防治病毒的蔓延。

声明: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