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应用

当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已全面介入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中,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模式。目前,不少高校教师都尝试借用新媒体辅助教学,但从整体来看,大多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教学工具应用的初级阶段。那么,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教学?自媒体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谭天教授的新媒体教学实践为例,探讨自媒体时代下的教学模式创新,希望对新闻传播教学模式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教学

我们以《网络与新媒体研究》这门课为平台进行了全新的教改实践,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本科生课程教学采用了课堂讲授、在线学习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考试包括微信、微博运营报告和新媒体案例分析两种方式。2014年研究生课程教学首次尝试“产学研一体化”,他们与广东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DV现场》合作,让学生结合理论,全面运营其官网、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在新媒体时代,互动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元素,谭天教授的互动教学除了课堂讨论之外,还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充分利用QQ、微博、博客以及“暨大新媒体”官方微信等平台进行教学,他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并随时可与老师进行讨论。

我们在新浪博客“谭天论道”和微信订阅号“暨大新媒体”上,可以随时发布学术热点和前沿资讯,带领学生积极思考;同学们通过转发、评论和老师随时互动;“暨大新媒体”官方微信除了每天向公众推送一两条新媒体新动态、新文章之外,还开设教学模块,内容包括作业点评、答疑集成、课外阅读指导等,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回复,构成了网络的学术讨论空间。更为私密的QQ群和微信群则是谭天教授指导自己研究生深入进行学术讨论的另一个平台。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还吸引了大批校外学生和学者参与到讨论中来;不仅促进了本门课程学生的学习,还带动了其他关注“谭天论道”博客和“暨大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用户粉丝。这种在线学习实际上具有慕课(MOOS)特征,其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大众学习公共通道的建立,帮助学习者在开放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交流讨论形成知识网络中的“节点”(Nodes),并最终在知识网络中形成多群体学习路径的生成式课程。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结合理论去运营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由于人力、财力、时间和经验不足,同学们所运营的只能作为媒介产品,离媒介平台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同学们对于新媒体的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抽象的概念,而是真正懂得了“服务为王”、“以用户为中心”等互联网思维,并运用到了自己的实践中去。

例如:充分体现网络思维的微信号“吐槽君”,就是利用反讽的网络语言,以热点和观点吸引了不少人气。在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要运营好一个媒介产品要做的有:一是从内容产品到服务产品的转变;二是从受众模式到用户模式的转变;三是从信息传播到关系传播的转变。

运营“吐槽君”,同学们从一开始简单的以内容为主,到逐渐开始有了服务用户的意识,例如世界杯、高考期间推送的文章,就是在恰当的时间节点推送用户想要了解的信息,及时而又有趣。不时举办的抽奖活动,促使用户们在朋友圈大量转发,实现从信息传播到关系传播的转变。此外,同学们还积极思考,几次改版,运用不同的方式去探索新媒体产品的运营。

同学们在运营新媒体时会更加积极思考在课堂上从没想过的问题:怎么样变单一传播为双向交互,变自己做为大家一起来玩?怎样变作品为产品,而且不仅做内容产品,还要做服务产品;还要研究用户及行为,熟人怎么做?陌生人怎么办?我们产品的独特性在哪里?与此同时,学生在实践中享受了前所未有的探索乐趣。对这一教学创新同学们热情高涨,反响强烈。

将新媒体作为一个平台用到教学中去,是教学理念的革新,老师与学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关系,更是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朋友关系,新媒体平台打造的亦师亦友,活跃互动的学术氛围,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同学们利用新媒体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已经是在对业界前沿的探索,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实践的检验,无论是做研究还是搞实践,都对学生大有裨益。

二、  产学研结合的实战训练

协同创新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长点。“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高等教育机构同企业合作,协同研发,创新技术,既能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声誉,又能促进教学,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谭天教授在课程中开创的“产学研一体化”实战训练,是实践“协同创新”教育理念的一个案例。

“产学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这涉及到与校外与社会的合作,一般教师往往囿于社会资源的匮乏而止步。谭老师依托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媒体人脉,加上媒体转型和节目创新都有很强的需求,校媒双方一拍即合。践行“产学研”就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我们指导学生全面运营广东电视台《DV现场》的新媒体,就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范例。

《DV现场》栏目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创办于2011年5月,秉承“直击现场、关注民生”的宗旨,聚焦普通市民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的利益鼓与呼。节目始终要求记者站在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力求为观众带来最直接、最原汁原味的画面和声音。2012年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全国十大创新栏目,2013年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全国十大名优栏目。

《DV现场》虽然有官方微博微信,但在资源整合上还略有不足,亟需寻找一个新的途径去扩大互联网的影响力。媒体的官方微博不仅仅是传统媒体发布内容的平台,更不应当是另起炉灶式的新媒体,其应该重视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我们除让自己的学生参与到《DV现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论坛贴吧三个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中去,带领学生将营销学的4P理论、病毒式传播等应用到电视新闻上,拓展传统媒体的渠道,打造新媒体平台。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资源整合,两者之间互动性的增强,对于提升彼此的影响力都有助益,以实现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

以《DV现场》的官方微博为例: 在同学们接手《DV现场》的新媒体平台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其官方微博粉丝数由11万增至12.5万,粉丝净增数达到1.5万,平均每个月增加5000人。每天实现200名以上的新增粉丝订阅数,比较稳定。在6月20日世界杯有奖竞猜开始阶段,日增订阅数1694人,达到高潮。

从“消息发送人数”指标上可以明显对比出运营团队接受前后的变化。4月16日之前,主动发送消息的去重用户数(包括非粉丝)的数量几乎为0,而4月16号当天,消息发送人数达到53人,此后均保持在这个数据上下。可见,在精心运营的情况下,微博的消息发送情况有明显的好转。

种种数据证明,同学们运营后的成果是很显著的。同学们不仅仅是将它作为电视节目的延伸,更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第一、明确目标用户,提升官方微博活跃度。第二、总结微博发布规律,获取用户最大程度的注意力。第三、精选搭配图片及视频,引发视觉传播轰动效应。第四、注重沟通与反馈,赢得用户信任与支持。第五、重视微公益传播内容,塑造官方微博品牌。第六、与传统媒体互通,打造兼容开放的传播平台。这些经验的提出,不仅让同学们对于理论有了充分的理解,并且对业界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同样,在其他平台运营的效果也很显著:官方微信的粉丝数由85557增涨到94476,论坛和贴吧的配合也起到了网络推手的作用。从各自为政到协同作战,《DV现场》的新媒体平台构建为我们当下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现实意义。目前围绕《DV现场》正形成电视新闻播出平台、互联网平台和线下活动(小记者夏令营、公益项目苹果书屋等)三位一体的O2O媒介平台,既有内容产品,也有服务产品。

社交平台的作用在于,它一方面能使个体用户与其圈子内的人展开互动,共享资源,维系关系;另一方面,它又要能打破圈子内关系的封闭性,通过突破时间空间和物质成本的限制,形成更多、更好的资源流动,并赋予个体最大程度的机会,使得个体能嵌入到另外的圈子中,并顺带将自身的圈子与外界的圈子发生关系,形成交集,从而增强转换的可能性,并在整个社会网络中实现嵌入。毫无疑问,关系转换的目标是通过个体价值最大化来实现平台价值最大化。不可否认的是,谭老师这一次带领学生与业界的合作,不仅验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也为业界实践提供了很强的指导意义。

2014年7月16日由暨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联合举办的“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运营报告会”在暨大新闻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内外师生参加了研究生课程《新媒体研究》的考核汇报。公共频道《DV现场》栏目组和《DV现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论坛贴吧三个新媒体运营小组分别作了汇报和讨论。此次报告会对学界和业界都深有启发——学界和业界并不是各自为政,彼此脱轨的,而是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

我们的授课方式旨在拆掉学校教学的两堵“墙”,一个是拆掉课上和课下的“墙”,利用新媒体打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成为常态,也让学生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更积极去思考;另一个是拆掉学校和社会的“墙”,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使得业界和学界共同探索,相互支持,共同成长。两种“拆墙”,前者是增强教学效果,后者是提高实战效果。相比之下,后者操作起来难度更大,但价值更大更值得去做。新媒体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新闻传播的教学中,对其它课程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原文《自媒体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应用》《新闻爱好者》2015、6

(0)

相关推荐

  • 如何利用微博实现地理科普和教学

    2007 年,中国第一个微博网站"饭否网"问世,叽歪网.腾讯滔滔网也相继跟进,但是当时微博旋风并未能刮起.时隔两年,2009 年8 月,新浪微博开始内测,高调打出"这年头 ...

  • 去想,就现在!

    先说个小故事.前两天跟一个在播音名校就读的学生聊天的时候,问起了她寒假在地方台实习的经历.得到的回答在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她说,实习结束后,经过仔细考虑,还是决定考研了.意外,在于这是我很熟悉的 ...

  • 商科教育|数字化时代赋能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戳视频看精华开讲?? 只有去真实的大海中试炼过,才有可能成为一条真正的船. "数字化时代,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进入全面调整升级期,对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也正在倒逼新商科教育的改革创新, ...

  • 健康教育课教案 流感的传播和流行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有关内容,让同学们清楚当前是流感发生的多发性季节.认识流感的传播重要性,一旦遇到感冒发烧,应该及时治疗,掌握流感的主要症状,使学生了解流感有关知识,并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 ...

  • 大佛:为什么说互联网金融为主的新媒体应该多传播正能量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里,个性化和主角化越来越成为主旋律.相较传统媒体的被动接受,新媒体中开放.及时.互动的特色下,个体都拥有了登上中心舞台的机会,每个个体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更是信息的传播 ...

  • 新课标新教程 | 生物学教学中好的情境是什么样的?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谭永平在重庆做新课程培训时的观点: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 ...

  • 电教媒体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电教媒体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石亚梅 侯马市特殊教育学校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同时也 ...

  • 浅谈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工作

  • 走进传播伦理——读《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伦理的演变》有感

    收到张咏华教授寄来的新著<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伦理的演变:从职业伦理到公民伦理>,我就急不可耐地打开拜读.2015年,我就在互联网治理国际论坛上发表论文<伦理应该成为互联网治理的基石&g ...

  • 新媒体大数据在线课堂第四讲 《把握新闻传播规律 提升舆情应对水平》课堂笔记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网络舆情是当前舆情的主要呈现方式,其传播特点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使得它成为各种思想观点和非理性情绪的集散地,致使舆情态势易发频发. 全媒体时代,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 ...

  • 中新网广东新闻 深圳柏涛蓝森国际建筑设计备受好评-柏涛设计“钢铁海鸥”

    中新网广东新闻5月12日电 (记者 程景伟)随着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日前的举办,举办地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也惊艳亮相.其中,造型宛如"钢铁海鸥"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简称&q ...

  • 是宣传还是传播?教育类新媒体怎么做?

    教育类新媒体怎么做?不少人还是沿用宣传的思维模式,宣传其实是一种单向的传播,其理论是灌输.教化,而传播则强调交流与沟通,新媒体传播还是一种双向互动式传播.它面对的不是受众而用户,用户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 ...

  • 探究式教学在新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的运用

    陈庭 新高中地理教材在山西.江西.天津试验修订后,即将向全国推广.实施,新教材强化了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正确阐述人地关系为基本线索,构建内容框架.新课程.新教材呼唤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