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友谊桥:相距3800米时差23小时,冬季可随意走动

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恩怨已持续多年,甚至从苏联时代就已经有了“冷战”的先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俄之间其实还有一座相距仅3800米的“友谊桥”,岛民们甚至可以在冬季期间随意走动来往,没有任何限制。由于恰巧处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两座海岛因时差23小时而分别被戏称为“明日岛”与“昨日岛”。

事情要从18世纪初开始说起,当时的沙俄势力逐渐渗透北冰洋,最大收获就是1732年发现了阿拉斯加大陆,女皇安娜一世遂命勘察加半岛海军派出“大北探险队”,于1772年在阿拉斯加建立第一座俄国贸易站。

由于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大陆桥”下陷而成,平均水深仅42米,北冰洋淡水缓慢汇入白令海使得两大海洋之间的水温差异较大,冬季海冰密集,探险队因而给出建议:夏季可无阻通行,若冬季遭遇结冰,船队可停泊在白令海中间位置的拉特曼诺夫群岛暂避风险。

拉特曼诺夫群岛其实只有两座海岛,沙俄地图中将其标柱为大小拉特曼诺夫岛,大岛面积约25平方公里,小岛仅5.1平方公里。但从避风港功能角度来看,小岛更具有先天优势,在阿拉斯加建立贸易战后,沙俄海军在小岛上设了一座由因纽特人值守的补给站,专门为沙俄海军与过往渔船提供服务。

当时的沙俄意图占领整个阿拉斯加地区并掠夺财富,但总共就5万因纽特人,别说捕鱼业,就连盛产的皮草也与沙俄的预期有很大差距,于是出现了沙俄赔钱维护阿拉斯加稳定的局面,仅驻军就超过了3000人。

19世纪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准备登陆勘察加半岛狙击沙俄北美势力,而此时的沙俄正遭遇史上最大危机:货币贬值经济危机、积欠大量外债无力偿还;连年征战树敌太多,以致英国直抵远东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才将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

美国购买阿拉斯加的初衷是在美俄之间设立战略缓冲区,到了美苏冷战期却意外发现大量油气矿石,为防止苏联卷土重来,美国率先提出设立“日期分割线”,双方约定以拉特曼诺夫群岛为界划分国际日期,随后美版地图标柱为迪奥米德群岛,小岛则被称为小迪奥米德岛。

按照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规则计算,俄罗斯这一面的大岛时间要比美国一面的小岛晚23个小时,可双方之间的距离只有3800米。这就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对俄罗斯大岛而言,3800米外的美国小岛是“明天岛”,而小岛则把大岛当成是“昨天岛”,两地最初因冷战而被誉为是“美苏冰幕”,持续几十年没有来往。

大岛最初有阿拉斯加渔民定居,小岛渔民遭遇风暴时也会泊在大岛暂避,随着苏联解体、楚科齐半岛日益萧条,大岛渔民们就干脆都搬到小岛定居,只在冬季才前往大岛加固修缮房屋与码头,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俄罗斯人,却在美国地界生活,目前小岛总人口为154人。

为什么是冬季才去大岛?

因为每年11月至来年3月之间,两座海岛之间的海域会被冻成一条厚达数米的“冰桥”,只要两头驯鹿就能将维护所需的木材工具直接运到大岛上,以便捕鱼时暂住。冷战期间美苏双方都没有阻止因纽特人在国境之间随意走动,苏联解体后就更不可能出面制止,双方之间还出现多次以民间活动为媒介的友好互动,故而又被赞誉为是美苏、美俄年代从未“断交”的“友谊桥”。

为了维持这个“优良传统”,阿拉斯加因纽特人协会已持续多年举办各式各样的联谊会,邀请志愿者、慈善家以及各界社会人士登岛参观,甚至岛上的幼儿园毕业典礼也会大操大办,邀请数百人前来观礼。

2015年我在美国期间受邀前往参加典礼后,2019年又收到邀请函,令人动容的是邀请函的最后一句话:我们鼓励每个人都这么做,因为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一村人”的努力。这里的“一村人”实际是指“地球村”。

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友谊桥”并没有让“地球村”提升多少存在感,美俄双方关系一旦紧张,就会分别下令关闭两岸通道。按照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数据显示,2019年阿拉斯加对小岛只开放了30艘次航道和20次直升机航路,而俄罗斯楚科齐开放次数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一整年也就五六次。

所以,第三国游客想前往小迪奥米德岛体验因纽特人的生活,需由岛民出具邀请函再经因纽特人协会提交给阿拉斯加州政府,获得审批后还要上报给联邦海岸警卫队批复,拿着批文交给州政府盖章后才能去威尔士码头登船,或在约克市乘坐直升机登岛。

在多数情况下,小岛上的因纽特人处于自生自灭中,阿拉斯加州政府曾多次建议岛民迁往内陆生活,但联邦政府却迟迟不愿审批,因为岛民们在小迪奥米德岛定居,则意味着海岸警卫队不用耗费巨资驻军,再加上岛民们不停的在美俄之间斡旋希望增加双方联系,使得州与联邦双双“弃之不理”,岛民们的生活成本因此急剧增加,只能依赖路过的邮轮转运少量生活物资,因为直升机的费用实在太高。

由于冬季过于漫长,而夏季海域水文极不稳定,真正可供渔民作业的时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在没有网络与稳定的电力供应之前,岛民们几乎没有娱乐项目,直至2005年美国联邦在岛上设了一座军用雷达后,才不得不铺设水电管网直通小岛。从此,岛民们才有了电视信号与十分昂贵的网络,但要遇到暴风雨或严寒季节时,别说手机没有信号,就连电视都看不了。

在岛上长大的儿童,只有父母愿意迁往内陆或签署“无补偿搬迁协议”才能获得联邦给予的教育与医疗福利,由于联邦在阿拉斯加出现多次涉及“虐待”与“反悔”先例,岛上因纽特人十分排斥迁居,使得三十多名未成年人至今仍无法享受美国福利,其中约有1/4是法律意义上的俄罗斯公民。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唯一的乐趣就是被父母允许的“跳房子”,从地势较高的房子一栋栋的跳到海边,不仅能锻炼他们的体能和跳跃能力,在发生意外时也能保命。

岛上的因纽特人还有一项十分特殊的捕猎传统,几乎每个小孩都会的应急求生技能:收集海岸边的各种螺类或小杂鱼,用尖钩刺穿悬于绳上,饿极的海鸟一口吞下诱饵后会被尖钩刺穿喙唇无法逃脱。

在过去数十年里,这项传统一直饱受诟病,但阿拉斯加州议员却不敢出面抵制,因为他们从未给予过这些因纽特人应得的福利,甚至“白嫖”了他们守卫边疆国土的功劳。

2015年还有不少美国动物保护协会指责小岛因纽特人捕杀海豹海象,甚至有美国人公开指出“岛民不应该在沿岸下蟹笼捕捞各类螃蟹”,可一旦说到如何保障他们的生存利益时,别说动物保护协会和某些“圣母”当了缩头乌龟,就连美国联邦和阿拉斯加州政府也都闭口不谈,若非岛民亲口对我说出“不要相信他们所谓的民主,那些民主都建立在有利可图”这番话,我也很难想象“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会做出这等事。

印象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幕是:岛民要挖开动辄一米深的冰层,把蟹笼放到十几米深的海水中,第二天再把冻上的冰层敲碎才能取出蟹笼,可哪怕如此也并非每一次都有收获,连续几天“空军”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果让那些指责他们不能捕蟹捕鸟杀海豹的人到这里生活,估计撑不过3天就会哭喊着要回北美大陆吃汉堡。

(纪实类旅游长文不好写,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与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