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篆隶者,不妨多临习汉金文

汉铜器铭文拓片

华人德  临汉金文(铜器铭文拓片)九种

48×69cm 2008年

铜器上的铭刻文字作为书法临摹和创作的范本,是在清代碑学书派兴起后,到同光时期至民国间才逐渐蔚为风气的。那时有些书家的创作理念是愈古愈高,如陈介祺、吴大澂、李瑞清等都认为三代金文气息最深厚,学篆书以金文最古妙,秦汉石刻则稍次。

三代的金文大多是以范浇铸而成的,笔画较粗,有些书家往往用厚重迟涩的笔法来书写。战国时期已出现铁器,因有比青铜更坚硬的刀就可以在铜器上凿刻文字,所以一些战国时的金文是刊刻而成的,笔画坚挺瘦劲,与范铸的金文意趣大异。黄宾虹喜写金文对联,运笔瘦劲轻灵,柔中寓刚,似取法于战国时刻划金文。

西周《牆盘》牆盘铭文
小篆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丞相李斯等人省改大篆而成,传世遗迹有泰山、琅琊台等刻石及后世摹刻的几种刻石文字。这些字都圆转匀称,一丝不苟。写篆书者,其文字形意皆须遵循许氏《说文》,稍有失误就会招致识者的讪笑,以为不通六书。故后世写小篆者,非玉著,即铁线,线条袅娜对称,少有改作。而秦代权量诏版,文字多为凿刻,有工整者,亦有率意豪放者,风格多样,而内容皆相同。汉代铜器常见者为:鼎、钟、钫(皆用以盛酒浆或粮食,钟圆钫方),壶、樽(温酒器)、镫(照明用)、炉(有取暖和熏香两种),镜、洗、带钩、量斛(量器)、鐎斗(军中用,可温酒食及巡夜打更用)、弩机(射箭用机械)、印章等。
秦诏版
西汉上层社会使用的铜器多数有铭文,铭文以刊刻较浇铸为多。汉代铜器铭文不像商周鼎彝多铸在器物底盖内壁,内容多是册命训谟、纪事颂辞,而是刻在器物外壁缘口显现处。内容多是物主所在,器物名称,重量容量、纪年及监治造作的工官姓名等。铜洗,铜镜等铭文还有富贵吉祥、延年益寿一类的辞语。
铜器的制作,凡宫廷内用器,均由少府所属尚方制作,兵器则由考工制作,官印的印工文书由兰台令史职掌。郡国也有工官,以制作各种器具,往往各地方都有其擅长制作的器物,地方工官所作器物,除供本方国诸侯王及官府使用外,还要作为贡品进贡中央。
工匠的技艺往往都是世代传授的,他们不能随便改变身份,一般都不识字,器物上的文字是监造管理的官吏所书,然后由工匠刊刻制作。所以西汉许多铜器的铭文中常有这些官吏的官职姓名。这些官吏,监造人有俸禄六百石的丞、令、卒史、尉、属,主管人有二百石的护、佐、令史、啬夫、掾等。这些令史、掾、佐等都是郡国选拔出来的书法优秀人员。所以这些铜器铭文并不是工匠所书,也不是什么“民间书法”。
全形拓《六舟剔镫图》局部,灯盘底部刻有文字
我“好古不求秦以上”,游艺于两汉书法已将近四十年,汉金文时有涉猎。汉金文书写,不完全恪守六书,或篆或隶,或工或拙,甚为随意,回旋变化,余地较大。其字多为刊刻,即便是范铸者,也瘦劲挺拔,故宜用一分笔,提笔而书。细细体味刊刻时以利刃在坚硬的铜器上刻凿,自有很大阻力的那种感觉。笔画须圆韧而有弹性,然决不能轻脱软滑,放纵无归;也不能迟涩粗重,尾大不掉。
汉代各铜器上铭文字数少的仅数字,多则二三十字,且许多是记宫名、官名、重量、容量,重复字较多,然而两汉为四百多年的大一统朝代,所留下碑刻、简牍、印章、砖瓦等数量极多,以其时文字之结构,与刊刻笔画之特征,变而通之,自能化字千万。这与写三代吉金明恩,须拘于各时期、各国、各器文字,若有杜造改作或混而用之,则会贻笑于方家有所不同。
若单从个别汉代铜器铭刻看,自然不能和商周重器或两汉名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相埒。但是就像篆刻者以汉印为经典一样,汉金文整体应是学篆隶书法的人取法参考的渊薮。由于当今搞书法的人以跟风为时尚,或学篆隶浅尝辄止,仅知数种重器巨刻,对汉金文不知或漠视之。
华人德 题汉画像石拓片《得爵禄》
49×89cm 2007年
我建议写篆隶者不妨多关注汉金文而用心临习。
这对丰富线条质感,增加结体意趣,以致形成风格,提高品位,皆有益处。关注和临习的人多了,就自成经典。
原题:《汉金文的传与承》
作者:华人德(原载《中国书法》2009年9月刊)
(0)

相关推荐

  • 书法起源——金文的发现与研究

    书法起源--金文的发现与研究 2021-09-02 20:52·生活闲记 后母戊方鼎铭文/商青铜,河南安阳武官村北地出土. 大家对"金文"两个字会有些陌生吧,我也是一样,初次看到这 ...

  • 被堪称金文小篆清代第一人,这字清新别致!

    [书史] 朱为弼以专写金文而著称于时.他也是著名金石学者,有<续纂积古斋鐘鼎彝器款识><伯右甫吉金释>等著作. 阮元巡抚浙江时,朱为弼曾入其幕中并作为主要助手协助阮氏纂< ...

  • 汉代铜文上的金文,精致又好看,颇有装饰设计意味

     ②金文 在汉代,由于漆器.陶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将铜用于铸钱的用途,使得铜器的数量为之减少.汉代铜器主要为日常实用的器具,器物铭文刊刻多于浇铸,内容多是器物所属,重量容量.纪年.吉语及监造工官名等,文字 ...

  • 陆明君:刀斧之下的“篆隶笔意”:清代碑学建构中的误读

    在清代碑学的建构中,从开始关注北碑到对北碑的渐次赏悦与推崇,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人们寻求到了北碑中所蕴涵着的"古法"或"篆隶笔意",从而确立了北碑的正统地位. ...

  • 丛文俊:误入写篆隶的“雷区”,终易落俗格

    ‍ 丛文俊,山东文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练习篆隶是对书法基础点画质量最好的训练.可 ...

  • 写篆隶,怎样出古意?

    今人学书法,常常取法高古. 因此,篆隶成为很多书法爱好者的最爱. 写篆隶,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篆隶要求一笔不苟,沉稳缓慢,尤其符合修身养性: 二,篆隶字体古朴雅致,不是实用字体,因而投展常常出奇制胜 ...

  • 练书法,为什么一定要写篆隶?

           最重要的是能直接"入古",易得古意.       此外,写篆隶,至少还有两个好处:       一,篆隶要求一笔不苟,沉稳缓慢,尤其符合修身养性:      二,篆隶 ...

  • 丛文俊 || 误入写篆隶的“雷区”,终易落俗格

    丛文俊,山东文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练习篆隶是对书法基础点画质量最好的训练.可上古 ...

  • 北魏《崔頠墓志》,书法秀劲严整,虽中杂篆隶,却无险怪之习

    ​<崔頠墓志>清拓本,29.5×31.0厘米,四开半.北魏天保四年(553年).书法秀劲严整,虽中杂篆隶,却无险怪之习,几似南朝人所为,绝无北方习气.石清道光.咸丰年间出土于山东益都,曾归 ...

  • 篆隶楷是如何一步步从“美”写到“丑”的?

    所谓正体,即正楷书法,是相对行草书而言,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这些字,一笔一划交代清楚,不像行草书那样有连笔,这种书法的发展有着很有意思的发展脉络.正体书法发展史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以唐朝的唐楷为划分, ...

  •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

    . 大家都知道,书法脱胎于汉字,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但是呢,两者的关系又没这么简单,书法其实还是汉字书写的一门学问.所以,对于练字的我们来讲,了解一点文字学对我们写书法还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大家看下面 ...

  • 高清|如何用篆隶笔法写楷书?傅山小楷《金刚经》给出了答案

    "荡荡乾坤病,戋戋肺腑收!" 这是清初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来自灵魂深处,撕心裂肺的痛苦! 傅山像 他是傅山,<七剑>中的剑客,医史上的妇科高手,同时,他更是书法史上值得 ...

  • 此碑以隶写篆,方笔厚重,堪称碑刻奇品!

    吴<天发神讖碑> 是我国古代碑刻中的奇品 宋代即断为三截 至清嘉庆十年(1805) 因尊经阁刷印<玉海>不戒于火 与书版同遭焚毁 因此原石拓本稀少 而翻刻颇多 此碑书法称奇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