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肝胆湿热,有哪些中药材可以帮忙?看完就全明白了【一点资讯】

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胁肋处灼痛胀痛或按压疼痛,舌头很红而舌苔很黄,口苦,恶心呕吐等症状,那么这就是肝胆湿热的症状。

肝胆湿热是很常见的中医证候,主要症候群为''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主证:胁肋满闷,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搔痒等。

辩证:多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肝胆湿热,该如何用药?

要想清除肝胆湿热,首先这些药药性是寒、凉的,因为寒凉能清热;

其次药味是苦、淡、居多的,因为苦能燥湿,淡能渗湿;

再次,这些药在归经上是要能够入肝、胆经的。

在临床中药学分类上大致集中在清热药里面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里面的利尿消肿药、利湿退黄药。

清热燥湿药多是性味苦寒之品,如龙胆草、黄柏、黄芩、栀子等;清热解毒药也多是苦寒之品,如连翘、蒲公英、穿心莲、蚤休、贯众、半枝莲、青黛、白花蛇舌草等;利水渗湿药多是甘淡凉之品,如薏苡仁、玉米须、涪陵、赤小豆、猪苓等;利湿退黄药主要是凉淡、苦凉之品,如茵陈、金钱草、垂盆草、虎杖等。这四类中最常用的就是龙胆草、黄芩、金钱草以及茵陈。

龙胆草

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苦寒,入肝胆及膀胱经,具有清肝泻火,燥湿的作用,善于清泻肝胆及下焦湿热。然而本药味极苦,比黄连还要苦,且久服有伤正之虞,因此不建议拿来做保健用。

黄芩

味苦、寒,入肝、胆、肺、胃及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清肝胆之火又能和解少阳,亦为清肝胆湿热的要药。

茵陈蒿

味苦寒,入肝胆、脾胃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为治疗湿热黄疸之要药。具有良好的清热退黄作用,但是本品性味较平和,且具有生发之气,因此可以用来居家使用,不过用量要大。

金钱草

甘淡,微寒,入肝胆、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不仅能够清肝胆湿热,也能治疗肾结石、胆结石等。不过,每个地方的金钱草习用品都不一样,具体适用于哪种,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再进行服用。

肝胆湿热患者食疗方

1、黄花菜粥

食材:黄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适量。

做法:

黄花菜清洗干净,备用;糯米淘洗干净,备用;

将黄花菜与糯米、瘦肉一块煮成粥食用,每日1~2次。

功效:

黄花菜粥具有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的作用,尤其是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更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可以说慢肝属肝胆湿热型,因此患者必须要多吃些具有凉血功效的食物。

2、五汁饮

食材:梨、荸荠(马蹄)、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

做法:

荸荠清洗干净,去皮后备用;藕清洗干净,备用;梨清洗干净,备用;

将准备好的五种食材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绞汁饮用。

功效:

五汁饮的主要作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经常饮用还可以帮助肝胆湿热患者有效的缓解各种不适症状。尤其是慢性肝胆湿热型患者,经常饮用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除以上药材外,当然还有一些药食两用之品,比如桑叶、夏枯草、生薏苡仁、白豆蔻、菊花、茯苓、玉米须也都有一定的清肝胆湿热的作用,适合日常保健用。不过,在任何疾病前想服用中药,建议先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