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 创业为啥越来越难
股份制企业毫无疑问,是近代的产物。从洋务运动开始,引入中国。当时清朝的著名学者薛福成,还做过形象的比喻,他说看到万吨压力机压制铁块,跟农妇揉面一样轻松,若把这个工作换成千千万万的人,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人力的大小积攒起来,不如器具的力量来的直接。
当时洋务运动也引进了西方的企业,希望西方的股份制公司制度能在东方落地生根。当时的那帮人都是饱学之士,抓问题都是看本质的一批人。结果在1872年成立轮船招商局十一年后,也就是1883-1884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股灾。 当时的人们思考的是西方的公司制度在中国是水土不服,是2种文化的不交融造成的。1884年发表在《申报》的评论就讲,“公司一道,洋人行之有利无弊,中国行之,有弊无利,非公司误人,实人负公司耳”!又说,“夫公司之设,学西法也,(中国)乃学其开公司,而不学其章程,……但学其形似,而不求夫神似”!
若股份制公司,与中国的儒家文化天生不兼容。再看看劳动报酬的变化:《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讲到,从1993年到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49.49%下降到39.74%,降了差不多10个百分点。而《新京报》做过一个估算,数字更为惊人: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从1983年的峰值56.5%,到2005年下降到最低点36.7%,22年的时间内下降了2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跟我们生活是相关的。跟能否创业也是正相关。
于是人们在等机会,等科技能带来更多的惊喜。于是人们还真等到了:
十多年前,阿里巴巴推出口号:“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只要家里有一根网线,会上网,就可以在网上开店卖东西赚钱;似乎生意真的变得简单了。一大批线下的销售商都跑到网上开店,于是价格透明,服务透明,利润自然也透明了。大家一算,嘿,利润率居然在3-5%之间。这哪里还有什么容易和难之说。简直是打工的不想打工的,老板不像老板。网上开店,成了累死累活白忙活的一族。且让不具备创新力、垄断性的行业越来越难生存,连线下的实体行业都难幸免,由于价格透明,对消费者来说是利好,但这种利好是以忍受更多物流成本为代价的。
即便这样,到了今天,人们逐渐发觉,做生意反而没有20年前好做了。这不是说电商、网店这一个生意;而是做什么生意现在都难,不是说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是销售出去发觉利润没有了,只剩下微薄的一点点。农民难,工人难,服务业也同样难。唯一容易的是大公司、大平台、以及政府权力部门。
人们不禁要问利润去哪了?钱去哪了?
比如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人家自己不需要开一个店;只要把所有用户收集过去,把你们的消费习惯收集过去。
你是卖服装的,只要付钱推广,它就“ 爱好服装 ”的流量推给你;只要您愿意花钱买!
你是卖家电的,他就把最近浏览过家电的用户,推荐给你!只要你愿意花钱!!
这么算来,钱都被平台抽走了。不按照平台的规则办事,平台有一万种法子让你死的很难看,你还找不出难受的原因。你想卖货,不花钱,没有好的排名。没有展现,就没有流量,也就没有客户。
平台推什么,你就跟什么,一定是赚钱的节奏。例如直播带货,例如软营销,例如花钱买流量等等。
在已经价格透明的背景下,所有的公司产品,基本都是雷同的。你的产品和我的产品都是同样的设备生产的,工艺流程也是大同小异,我们要想像以前一样有人买我的东西;对不起,需要从平台手里花费买“ 顾客 ”,排在第一页跟排在第四页是完全不同的。跟你的价格没有多少关系。你能降价,别人也能,你能忍受不赚钱,别人还能。
若我们对比一下企业的寿命,就应该知道企业有多难。
在中国的今天有多少的公司已经活过了200年,或者150年、100年?几乎没有。
相对而言,在日本活过1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大概有两万多家,年龄超过200年的日本企业有三千多家,更是有七家日本的企业寿命已经超过了一千年。
而在中国这样长寿的企业就很少,那么,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不管是现代的工业企业还是其他的老企业寿命都不长? 据公开数据,中国的工业企业平均寿命:我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7、8 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 2.9 年,每年有近100 万家企业倒闭。
根据抽样调查到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有58年。在百年老字号上面,中国更是凤毛麟角,远低于欧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