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园”的那些小孩儿(七):周靖晗
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警示我们再次严肃地站在人地协调观的角度思考世间万物的关联。
为了引导学生体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当前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城阳一中高二地理组在疫情学习期间,在学习了地理选修教材《环境保护》之后,趁五一长假期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有关环境污染或者生态保护的纪录片,看完之后,结合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写出自己的观后感。
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提交的作品让老师们惊喜不已,深感未来可期!
责任心下思绪飞扬,家国情怀中仗义执言,综合思维中布局谋篇……这些清新的文章犹如一盏明灯,引导着我们发现了“那个小孩”,他正在放飞怀里的小鸟,播撒手里的种子……
自即日起,我们将这些作品整理发表在讲地又讲理的公众号里。旨在鼓励孩子们不忘初心,努力学习,致力于建设人类美好家园。同时也期待着这些作品能唤醒读者力所能及地去保护环境,爱护生态。
如果您恰巧是一位地理教师或者环保爱好者,那么也请一起去寻找那个愿意放飞小鸟、播撒生命种子的“小孩”。
备注:
1-“那个小孩”请在本文最后查找
2-小作者的文中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敬请读者文后留言交流。
《家园》观后感
城阳一中高二7班 周靖晗
五一假期,《家园》这个纪录片令我感触颇深。
影片的开头,旁白者点明了中心:“我们应该做什么保护我们的家园。”因此,从一个客观的角度讲述了地球的产生和消逝......以一幕幕漂亮迷人的世界景观来向我们宣扬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
所有的画面都是航拍的,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积雪覆盖的乞力马扎罗山;种类繁多的热带雨林到一毛不拔的沙漠戈壁;美国德克萨斯州丰收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发达的科技工业区......但更令人心痛和惋惜的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冰川消融,树木砍伐,酸雨侵蚀......看到这,不禁让全球人反思,人类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从古细菌到蓝藻,再到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关联的,分享就是一切”是贯穿全记录片的重要提示。《诗经》里有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焉。”那古代淳朴的自然和谐观却在近代社会小时殆尽。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电力,石油等重工业的大力快速发展,仅仅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将这四十多亿年丰富积累消耗的差不多了。大城市的壮大与发展,带给环境最沉重的打击,这幻影班的繁华还能持续多久,我们并不知道。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明知结局却不愿改变,那最后的结局便是什么也不做。
看完影片后,震惊之余是否应该有一定的反思?文明的开始,是从砍伐第一棵树开始的,然后就进行恶性循环。那这种文明是否代价太大?人类的处境已经不容乐观了,地球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这让那些沿海城市又何去何从?未来离我们太远,又太近,希望我们可以做出改变。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What are we waiting for?”这部《家园》的纪录片并没有消极地向我们展示人们恶行,但却给我们希望和未来。太阳能和光能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使用又向我们展现一个光明的未来!
布莱希特在《致后代人》中说:“假如你们谈起我们的缺点,请不要忘记我们这个时代,要知道,你们逃避的正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有他对于时代的感受,每一个人都面临这个问题,他和时代的关系……逃避只会让地球继续成为“无望的大陆”。”未来是光明的,希望人们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来自幼儿园的声音
寻找“那个小孩”
如果我们吞掉了南北极的最后一块冰
如果我们捕完了海洋里的最后一条鱼
如果我们喝干了最后一条小河里的最后一滴干净的水
如果我们摘掉了最后一个果子
如果我们砍掉了最后一棵树
如果我们用最后一只动物的皮毛做成了大衣
如果我们卖掉了最后几口新鲜的空气
最后
只剩下钱,可是钱又不能吃
只剩下金子,金子又不能用来呼吸
除非
这一天
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的某一个洞里
还藏着一个小孩
最后一个小孩
怀里抱着数不清的小鸟
口袋里装满了生命的种子……
——来自绘本诗《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