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丸的“意外之喜”
原创 时晋泰 中医书友会 2017-11-22
第1525期
I导读:此案为作者在为祖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过程中,跟诊李宏老师时受到启发,运用血府逐瘀丸治疗后取得良效,从而对六经辨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编辑/闫奇峰)
时某,男,79岁,2015年冬季发作喘憋,动则加重,喉中痰涎盛,胸中有痰鸣音,口唇轻度紫绀,面色黯,微红,鼻头及面颊显现曲张毛细血管,手足静脉轻度曲张,杵状指,胸廓扩张不明显,眠差,烦躁易怒,血压160/90mmHg,二便调。当地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舌暗红苔黄腻欠润,舌外却有水包裹,伸舌欲滴,脉沉弦缓有力。近60年吸烟史,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未系统治疗。
病在肝肺,治以疏肝活血,温肺化饮,处方:
柴胡30g,黄芩10g,郁金10g,龙胆草5g,皂荚15g,清半夏15g,茯苓20g,泽泻20g,生白术20g,干姜10g,细辛5g,五味子6g,丹皮9g,桃仁9g,桂枝10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10剂。
药后痰涎减轻,喘憋略减,口咽干燥,但舌上水裹丝毫未减,余症仍在,调整处方:
柴胡20g,黄芩10g,郁金10g,厚朴10g,龙胆草3g,清半夏10g,茯苓15g,泽泻15g,生白术25g,干姜10g,细辛5g,五味子10g,丹皮10g,桃仁10g,当归10g,川芎10g,麦冬15g,前胡15g,黄芪3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15剂。
药后感觉似有好转,均不明显,喉中有梅核气,口干仍在,余症亦同前,寒与瘀表现明显,但笔者未敢投以重剂,用以上两方加减维持,病未加重,减轻亦不明显,转年春暖,诸症好转。
春夏之交,祖父又出现喘憋,静时如常人,动则喘憋剧,自知用前法效果不理想,联想跟诊李宏老师时,丙申年寒盛火郁,运用丙申年的三因司天方对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效果非常明显,因照葫芦画瓢,拟川连茯苓汤合升明汤:
黄连15g,茯苓20g,制远志15g,清半夏15g,通草5g,麦冬20g,黄芩10g 车前子15g(包),炙甘草10g,檀香10g,白蔷薇10g,生枣仁20g,青皮5g,生姜3片,大枣4枚。15剂。
药后身轻喘憋减轻,胸中自觉清亮了许多,夜间睡眠好转,然口水多依然没有改善,喉中痰阻未减,口干未减。
虽此次效果较前明显,笔者依然觉得未达理想效果,于是停药半个月后,放下杂乱的思维,重新思考祖父的病情,跟诊李宏老师的时间里,学习到了老师的思路,老师没有盯着患者的主症来分析病情,而是从患者整体的状态,属阴属阳,结合阴阳开阖枢与五运六气条件,调整患者的“大气候”,往往能抓住核心病机,挽狂澜于顷刻。
受老师启发,观察祖父,面色晦暗潮红,鼻头及面颊有曲张的毛细血管,四肢皮肤泛青,静脉迂曲,一派血瘀的表现,遂联想老师常引用《金匮要略》中的一句话:“血不利则为水”。
今年丙申年,水运太过,相火司天,爷爷今年开始痰涎加重,口中涎多清稀,然舌苔却欠润,烦躁易怒皆与水运太过和少阳相火联系,欲解其喘憋,当化其水饮,欲化其水饮,当活其血!想起老师常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少阴与少阳同病,合乎祖父的病机!遂处方:
杜红花10g,桃仁泥10g,赤芍药10g,川牛膝10g,大川芎10g,炙甘草10g,北柴胡10g,炒枳壳10g,玉桔梗10g,西当归10g,生地黄10g。10剂。
因煎煮不方便,以大蜜丸中成药血府逐瘀丸代替,每丸重9g,嘱祖父开水化开,每次三丸,每天两次,然药力显然不及汤剂,但效果令笔者震惊。
服药半月,喘憋动甚次数大减,喘憋程度亦有明显减轻,面容逐渐白皙,鼻及面颊毛细血管减少,四肢静脉曲张减轻,四肢皮肤由晦暗变得有些明亮,睡眠大有好转,更令人惊喜的是,继服一个月后祖父多年的灰指甲已开始有新的正常指甲生出(如图)。祖父言全身都轻松舒服了,于是嘱继续服用,必要时可服汤剂加减化裁。
六经衿百病,如今我亲身体会,阴阳开阖,才是中医应该寻找的“病源”,辨清阴阳,方虽不面面俱到,然大气候转变,岂容小冷暖作怪?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阴阳开阖的正确把握给病患带来的是整体的好转,有时并非只是缓解或解决了患者的主诉问题,常常会有很多“意外之喜”,祖父身体的好转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这个案例让笔者感受到中医的真正效力,对中医更加充满信心,同时无比感激李宏老师的引领与点拨。
图为爷爷服药期间足部变化:
上图为服药一个半月后双脚照片
上两图为服药三月后双脚图片
(足大趾趾甲已有正常趾甲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