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只是一个人,一个更需要诗的人

诗歌朝圣者徐兆寿

——读《麦穗之歌》随想

李小雨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青年诗人的短诗集,也是一个诗歌朝圣者的心路历程。说朝圣者,是因为他十多年来,在喧嚣市声和物欲横流的世界上独自一人跋涉于诗歌的小路上,为诗歌的振兴和自己的主张奔走疾呼。他历尽嘲讽、打击、背离而不悔。他有信仰,那就是“忠诚、崇高、永恒之道和不朽的爱”;他有理论,那就是对新诗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严密分析后写下的关于“诗歌改革”的诸多文章;他有实践:一首浩荡长诗《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和自88年起的多首精巧短诗。他也曾怀疑,也曾修正,也曾因无法解脱的苦恼而几度罢笔。但始终如一的,却是他在诗歌日益凋零的年代里,奉诗为神圣的事业而付出的情感和身心的代价。他用笔和心见证了我们这个年代的诗歌。

关于他的长诗和短诗以及诗歌理论已在《拯救与逍遥》和《在世俗与信仰之间:忧患浪漫主义魂归何处?》等文章中做了精辟而详尽的论述,在这里我只想谈一点感受,即是他的“真诚”,是“真诚”成就了一个诗人,使他有力量将诗歌写作坚持到底。

我们为什么写诗?相信所有写诗的人都曾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不是为了某种观念或哲学,更不是为了赶第几次“浪潮”。有这样一个故事:著名画家毕加索晚年时曾画了一幅画《画家和他的模特儿》。他在重复画了几十次后,苦恼地说:“最糟的就是一个画家永远完不成一幅画……你永远也写不出‘画好了’这几个字。”面对画布,八十岁的他已不仅仅是为了描画人体了,他只是面对现实重新展开一场对话。画家越是竭尽全力地捕捉着,模特儿越是难以把握,这几乎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斗争。面这种人与现实的角逐,每一步又都使他陷入更深的困惑。很显然,他要求自己的是能够最终把握住一种真正的“实在”,不这样他就无法解脱,不论是做为一个画家,还是做为一个人,他都无法获得自己的意义。

人类精神活动的深刻性就在这里。对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来说,令人惊异和困惑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每天面对的生存,是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存在本身。我们只有通过写作来“抓住”现实,在语言的运动中,展开一个使我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空间……

由此我们注意到,徐兆寿写作长诗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观察和短诗的创作。他的短诗亲切、朴素、善于捕捉细节形象,与他的阶段性的长诗写作相比,他的短诗似乎更能表现出一个诗人成长的历程。比较起来,我更喜欢此集中最后几首《现代人语录》、《个人政治》、《宗教》、《创世纪》、《别失掉自己》等。在这些诗中,他以自身的感受揭示了芸芸众生们日常生活的悲喜剧--这些卑微的人所拥有的真正财富。他收拢了在长诗中飞向太阳的虚拟的翅膀,而换上了踏在那幢“最破、最高的大楼顶端”的双脚,他放弃了天真时代的浪漫主义忧患和感伤而更强调生活中的成熟的理性化思考。他把以往视为神圣的宗教、政治、爱情世俗化了--“在一块几十平米的斗室里/构想着这个家园的前途命运/用三年时间发展经济外好友邦 /把最好的礼物献给岳父/用廉价的牺牲孝敬父母…… /第二天起床却发现生存太难”,“她说,世上没有救世主/一切得靠自己/于是她成了我的宗教/一天 / 她指着腹中的儿子说:/‘我希望他做一个平常的人’/于是,新的纪元开始了”。他的诗句从原来形而上的精英式的呐喊,惠特曼式的长句,繁复绚丽的意象而转变为口语式的不动声色的叙述。这是一个诗人在经历了80年代思想解放、民主改革进程之后到90年代经济大潮中的生存写照,也是一个诗人的创作与时代同步的必经之路。

但是徐兆寿的短诗也并不完全是当今诗坛上流行的“淡化理想,告别英雄,逃避崇高”那种纯私人化、纯客观的写作,他把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质疑都隐藏在平常生活的背后:“西关的夜市一直要开到天亮/穿著西装的乞丐只要钞票/有人说他们都是富翁 /地摊上卖着博士文凭……”细节是琐碎的、消解的,但希望却闪烁在字里行间:“在众人熟睡的清晨/一个劳动者的歌唱惊醒了人们:/我们幻想,我们劳作/我们在绝望中新生……”这结尾似乎是人为的、理想主义的,在此处出现略感刻意,这一方面表现了在对现实的解构和重建之间,作者的不可解脱的矛盾和困惑,但随之,你能感受到一种生活的冲击力,一种裹挟着生命本能的沉重和希望。这些闪着亮色的“生活流”的短诗,从外表看似乎是摆脱了社会历史对个人的重负,而实则却是作者在生命深入回归的过程中感悟到的生命的另一重意义。

在“市场”、“经济”已成为90年代的主流话语中,“理想”、“激情”等以往时代的人文话语日益受到挤压,诗歌中涌现出大量不带有价值判断的私人化的生活空间,这更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在这里,“生存”已成为与人的存在深刻相关的现实,是迫使人不得不面对的东西。你将逃向哪里呢?卡夫卡在梦中变成甲虫,但这不是梦,恰恰正是他的存在本身。因而,以生命本身的感觉和体验来把握这个世界,把个人体验上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诗歌经验,已成为徐兆寿后期短诗的意义所在。实际上,这种对于生存状况的探求,也就是对于我们自身的把握,这种探求是不会完结的,我们只能不断重新开始,我们的意义也就在这通向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探求的路上。说到底,诗歌是一种对自身的拯救,这恐怕也是作者屡经挫折而坚持创作的原因吧。

还需要指出的是,一个诗人大可不必把自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更需要诗的人。他之所以写诗,正如凡高所说:“我作为一个苦难的人,不能离开一种比我更强大的力量。”因而,一个真诚的艺术家只能立足于自己的生存,低下头去看人生,即使他能够指点江山,他也只能永远从脚下开始。

2000年12月    北京

小编 |   梦岚   双 隆

Weixin | 18293065545

(0)

相关推荐

  • 【演讲】海子的赤道——解读《太阳 七部书》(2)

    ▲程广云教授解读海子 海子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处于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的时代.在世俗生活中,他连自己都不能拯救,但是他要在神圣的事业中拯救别人.怎么拯救?通过不幸,通过受难.海子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 ...

  • 诗歌丨蒋一谈:关于长诗写作的一点思考(创作谈)

    蒋一谈:小说家.诗人.童话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祖籍浙江嘉兴,生于河南商丘.现居北京.已出版七部短篇小说集和六本诗集.主要作品有<鲁迅的胡子><透明>< ...

  • 「山子推荐」三行五行皆是歌专题一

    一线诗人样本打造诗歌高地 山子说: 短诗非常容易写,但写好非常难.要像流星从夜幕划过,让人们抬头就能看见,要像雁鸣发出声音,让人们侧耳倾听就能听见. 现<一线诗人样本>征集三行五行诗,并不 ...

  • 专访陈先发:人的诗心,是一颗“致良知”之心

    近日,著名诗人陈先发的随笔集<黑池坝笔记>出版.他在采访中这样比喻自己和这本书的关系:"它就是一架语言的轮椅,上面坐着我这个矛盾的,病了的,写诗的人." Q:让我们从平 ...

  • 我希望我是一个满身是诗的人

    当夜色深蓝的帘幕已垂下,玩累了一天的鸟儿们悄悄栖于枝头,白云也渐渐地隐去:月亮探出了半个笑脸,拉长了城市街道霓虹灯孤单的身影,树木也懒懒地束着腰,打着呵欠要歇息了. 归的人,已归来.城市停止了其白日的 ...

  • 陈富中‖陈年喜,一个戴着镣铐写诗的人

    曾经的商洛八大诗家陈年喜, 三十多年的世俗风雨打磨, 带着燎铐写诗的生活, 贫困户?尘肺病? 农民工?诗人? 走南闯北? 不向诗低头? 却在生活面前低了头. 这是怎样的现实, 这是怎样的真实? 这真实 ...

  • 懂事的女孩很好,但是也需要一个更懂你的人

    懂事的女孩很好,但是也需要一个更懂你的人 2020-11-04 我在写上海女性的时候,老是想问一个问题,但是却一直没有问出口,而这个问题在网上一直也很火,什么懂事的女孩往往都被伤的最狠,而谈钱的女孩往 ...

  • 都在说偷鸡腿的妈妈,却忘了另一个更该说的人

    获得专业育婴师定制备孕至6岁育儿知识 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星期,经过想必大家之前也都了解了. 儿童节听完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真是令人唏嘘. 小编先给我们大蓝鲸的警察点个赞: 首先他坚持秉公执法,没有因为恻 ...

  • 晏非读诗第19期:只能给它换一个更深的让它爬不出来的桶

    2021.5.28 最近家里也养了两只小龟,估摸两个小家伙也会长大,小玻璃缸实在太小,换水也不便,遂及早网上订购了宽大些的容器,有合理的分区,更宜居,但内心也有担心它俩爬出来的考虑,人性使然,但愿傲夫 ...

  • 名家丨洛神和七步诗背后,一个更真实的曹植

    编者按: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对其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他与甄氏的情感纠葛和"七步成诗" ...

  • 每一个读诗的人都是潜在的诗人

    诗歌闲谈(四) --每一个读诗的人都是潜在的诗人 文/平眉 诗歌的修辞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则是文学语言中表达最纯粹最精炼的一种形式.诗言志.诗是诗人心灵的舞蹈,诗是诗人灵魂的表白.每一首诗诞生, ...

  • 诗人艾略特《一个哭泣的年轻姑娘》:用一首诗,再现动人的雕塑

    在历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中,艾略特是始终无法被人忘记的.因为他是20世纪现代诗歌中的一位丰碑式人物,很多诗人的创作都受到了他的影响.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亚当·科希甚至说,艾略特"在文学世界 ...

  • 【探索诗歌】甘肃诗人狂人 || 我与我的生命长居于此 天涯只是纵情之后的一个比方(诗四首)

    谁之过 文 ▎狂人 如何攀爬子夜的空无,去我佛极乐 殿下的屎,向废都张望 庄子耸耸肩,从官冢里爬出 那里建筑了上千栋文学殿堂,每个堂主深深浅浅 他们把性植入诗,桂冠被堕落摘下 古堡大风,吹乱了公主鬓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