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父亲与程砚秋、赵荣琛、王吟秋之间的合作。
钟世章、钟长江父子
钟世章老先生(1916—1992)是北京人。自幼热爱京胡艺术,早年拜金子年为师,先后曾为马最良、谭富英、王玉蓉、白玉薇、童芷苓、言慧珠、李盛藻、李少春、李慧芳等京剧大师操琴。后来成为了程砚秋先生中后期的著名琴师。
因为战争原因,程先生停戏并于青龙桥务农,正届盛年的周长华,为了生活不得另傍他角儿随班南下了,程先生与他早失去了联系。抗战胜利之后,程先生重新登台,这时身旁有人把我父亲介绍给程先生,父亲说当他同程先生握手时,觉得他有力的劲握和小臂有节奏的挥动,不像是柔软旦角的能轻拂慢捻水袖轻弹的兰花秀指,简直是荷锄八载劳动的茧掌。 “来,快坐、快坐,别客气!”程先生边说边让座。坐定之后,他拉过一把稍高的硬板椅子,腰板挺直地坐在写字台旁,略事寒暄。他咽了一口普洱茶,兴致勃勃地说“看到抗战的胜利,很高兴!我早就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败日本军阀的!沦陷八年今朝得以扬眉吐气的我们,说起这些,自然是滔滔不绝。程先生的话不太多,但他的爽朗大度全无一般青衣旦角私底下的职业性的忸怩神态,内行人也只有从他嫣然一笑而倩然后敛的习惯口型上,察觉出他半生戏剧生涯在神态上所刻印下的一丝痕迹。
谈笑之间,程先生问起我父亲近年与哪些同行合作,当他知悉曾与他的磕头大弟子程派青衣陈丽芳合作多年时,身姿略微前倾,很感兴趣地问道:“你们经常演些什么戏呀?”我父亲告诉程先生说“与谭富英、李少春、李盛藻合演过《武家坡》《汾河湾》等戏目,”。
就这样,在程先生因改组苦寻琴师无门的情况下,我父亲1945年至1958年间成了程砚秋先生专职琴师。并为电影《荒山泪》创编序曲并操琴伴奏全部唱腔。他与程砚秋先生合作达十余年之久,他的伴奏方法得到了程砚秋先生的高度认可,在理解与体会程派唱腔上有独到之处,开创了一种符合程派特点的伴奏方式与伴奏体系。程派的伴奏方法与众不同,我父亲之所以能够与程砚秋先生长时间的合作,直到程砚秋先生逝世。与他刻苦钻研程派唱腔的艺术特点是不可分割的。他通过掌握程腔的气口、节奏、唱腔的轻重、剧情的变化、控制琴声的音量与程派唱腔水**融的艺术境界,呈现给观众完美的艺术享受。
期间,我父亲给程砚秋操琴伴奏的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英台抗婚》、《马昭仪》、《三击掌》、《武家坡》、《珠痕记》、《审头刺汤》、《文姬归汉》、《窦娥冤》、《柳迎春》、《大登殿》、《碧玉簪》、《青霜剑》、等剧目。
1958年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逝世后,我父亲随中国京剧院四团调到宁夏京剧团工作。1959年3月9—11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人民剧场举办‘纪念程砚秋逝世一周年演出’,我父亲回京参加纪念活动。程砚秋大师的弟子赵荣琛先生、王吟秋先生分别演出 《荒山泪》《贺后骂殿》、《碧玉簪》他们二位均由我父亲操琴伴奏。当时武汉京剧团的李蔷华老师、王玉敏老师演出《窦娥冤》,江新蓉(程砚秋大师唯一的女弟子)演出《三击掌》等。
1960年1月6日以继承和发扬程派艺术为主的剧团--北京青年京剧团在北京举行成立典礼,原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原中共北京市文化部副部长高戈等人讲话。参加人士有萧长华、欧阳予倩、薛恩厚、金紫光、马连良、裘盛戎等。这样我父亲从宁夏京剧团调回了北京青年京剧团,在建团典礼上,赵荣琛先生、王吟秋先生都感谢党和政府对流派艺术的重视和对演员的培养。从此我父亲专为赵荣琛先生、王吟秋先生操琴伴奏了。
1983年纪念程砚秋先生逝世25周年演出,赵荣琛先生与俞振飞先生合作演出程派名剧《春归梦》。当时在戏曲节受到了极大的轰动,一大批青年演员都没有看过这出戏,并且赵荣琛先生是和俞振飞先生共同演出此剧,还有当年为程砚秋先生伴奏过的乐队,鼓师白登云先生、京胡我父亲钟世章、京二胡夏魁连先生。那次演出从演员到乐队是最佳组合。
临近(1983年纪程系列活动,赵荣琛演出《春闺梦》。钟世章先生和“鼓王”白登云在后台对腔)演出前几天我父亲带着我到赵荣琛先生家里去说戏,当时赵荣琛先生居住在小庄离我家不是很远。我和我父亲一起来到了赵荣琛先生的家里,一起来的还有白登云先生、夏魁连先生、黄金陆先生、曹宝蓉女士、我父亲刚刚落座也就是一颗烟的功夫,赵荣琛先生把我父亲叫到另外一间屋子要单独说点儿事……我出于好奇就跟了进去,赵荣琛先生对我父亲说“我琢磨把原板的第一句腔改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于是赵荣琛先生唱了一遍”我父亲听完马上说“很好!改得好!我再给你抖两弓子,好就下来了”我父亲说完此话赵荣琛先生笑了,我父亲也乐了,两位合作多年的老搭档一起笑着离开了那间屋子。
大概是八十年代初,沈阳京剧院来到北京演出,该院演员吕东明演出的《锁麟囊》效果甚好。她是赵荣琛先生的弟子。北京的演出结束之后应天津方面的邀请沈阳京剧院又来到了天津,沈阳京剧院特意邀请赵荣琛先生一同前往天津参加演出,有我父亲还有鼓师白登云先生、二胡夏魁连先生。
到达天津那天接站的人很多,都是天津戏曲界的知名人士,这其中有赵荣琛先生的弟子张志云女士。在大家的怂恿下赵荣琛先生及其夫人陆培英女士、白登云先生、夏魁连先生还有我父亲一起来到了惠中饭店休息。之所以选在惠中饭店入住,因为它离中国大戏院很近步行几分钟就到。在赵荣琛先生来天津之前,沈阳京剧院已经在中国大戏院开始演出了,尤其是吕东明很受欢迎。天津的戏迷得知赵荣琛先生来津要与吕东明同台演出《锁麟囊》,天津的戏迷更是热情高涨戏票早已销售一空。
入住惠中饭店以后,赵荣琛先生的房间里客人不断但有一人一直呆在房间里他就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张世麟先生,看得出来他与赵荣琛先生关系很好!晚饭后赵荣琛先生在张志云、李荣威夫妇的陪同下来到了中国大戏院看台,而后回到饭店休息。第二天一早我父亲来到赵荣琛先生的房间进门就问“怎样?昨天累了吧?”
“还可以,就是我的腰不太好,可能是老毛病又犯了”我父亲一听很着急地说“那今天晚上可怎办?赶紧找个大夫看看吧”赵荣琛先生没有马上回答,只是躺在床上向我父亲点点头。我父亲说“那你先好好休息,我就不打扰你了”随后我父亲离开了赵荣琛先生的房间。消息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张志云、李荣威夫妇、张世麟先生都来了商量对策。
随着晚上演出的临近,赵荣琛先生的病情加剧了,这时有人叫来医生为赵荣琛先生看病,但效果不很理想。按原计划赵荣琛先生演《锁麟囊》当中(朱楼、换朱衫)两折戏。因赵荣琛先生病情不见好转,所以临时决定改演(春秋亭、换朱衫),赵荣琛先生的病主要是腰不好(朱楼)那一场的身段比较多,换成(春秋亭)应该没有问题。为了不让天津的观众失望,赵荣琛先生就这样坚持着晚上的演出。可是知道内情的人都为赵荣琛先生捏把汗,因为当时赵荣琛先生已是六十多岁了。白登云先生、我父亲、夏魁连先生及这次与赵荣琛先生来津的随行人员,都非常敬佩赵荣琛先生这种高尚的艺术品德,他的这种敬业精神乃至现在也是我们梨园界学习的楷模!为了保险,两位医生一起与赵荣琛先生来到了中国大戏院,密切关注着赵荣琛先生的病情。
演出准时开始了,观众的情绪很高涨,吕东明的出场就得了个碰头好。所有的观众都期待着赵荣琛先生的亮相,但观众并不知道赵荣琛先生带病坚持今晚的演出。(春秋亭)一场开始了,当赵荣琛先生推开轿帘唱起二六的第一个字春……台下的观众沸腾了,唱完了西皮流水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了整个中国大戏院。我当时在后台目睹了这一切!已过花甲之年的赵荣琛先生,用他深厚的程派艺术功底,把这段西皮二六唱的淋漓尽致。虽然他的调门不如六十年代初期,但他的艺术魅力依旧不减当年。
大家的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唱完了(春秋亭)到了后台他的病情加重了。据说是医生用药不太妥当,赵荣琛先生呕吐了,根本无法继续后面的演出。这时侯台上已唱到(三把椅)了,后台的全体人员都很焦急。大家束手无策。张世麟先生紧锁眉头面色铁青,站在上场门一言不发。(三把椅)结束了,舞台总监要求乐队暂停,他拿着话筒走上了舞台略微停顿片刻,然后对观众说“观众朋友们,请允许我向大家解释一下,赵荣琛先生由于旅途劳累腰病复发,一会儿的(换朱衫)就由他的弟子吕东明为大家演唱,望观众朋友给与谅解”。
此言话音未落,台下的观众一片哗然,天津的观众大家众所周知。用他们的话说“我们被骗了……”无论舞台监督怎样解释都无济于事。没有办法赵荣琛先生只好在别人搀扶下,缓慢的走上了舞台。观众一看这才明白赵荣琛先生没有欺骗他们,这时候舞台总监把话筒递给赵荣琛先生手里,他对大家说“感谢天津观众对我的厚爱,等我把病养好,一定满足大家的要求,谢谢大家!”此番话说完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赵荣琛先生在掌声中缓步的走下了舞台。
当晚赵荣琛先生就搬到了天津胜利宾馆居住,那里的条件比惠中饭店要舒适,便于赵荣琛先生休息。第二天来了一位医生给赵荣琛先生看病,据说这位医生是骨科专家医术超群,在天津很有名气。他也喜欢京戏,而且他与天津梨园界的圈内人士都很熟悉。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大夫……的确!张大夫不负众望,赵荣琛先生的病情好转了许多,可以下床活动了。这样一来,大家的心情也随着赵荣琛先生的病情的恢复而轻松了下来。由于赵荣琛先生养病,原来的演出日程重新安排。我父亲、白登云先生、夏魁连老师都去走亲访友,在天津他们有许多朋友,天津的著名京剧演员赵慧秋老师邀请我父亲、夏魁连老师到她家中聚会。那天很热闹赵慧秋老师唱了几段程派,一起到赵慧秋老师家中的还有天津京剧团的金子铭、吕玉勇等等。
经过几天的治疗赵荣琛先生的病完全好了,可以登台演出了。所有的人都异常兴奋!我父亲接到通知下午到胜利宾馆与赵荣琛先生说戏。我父亲来到宾馆见到赵荣琛先生马上就问:“都好啦!嗯,看上去没问题了”赵荣琛先生笑着对我父亲说“我这老毛病总是跟我过不去”赵荣琛先生谈笑风生……我父亲拿起了京胡给赵荣琛先生伴奏,当时在场的人都听得如醉如痴。尤其是李荣威老师他十分酷爱程派,他听得更加入迷。赵荣琛先生那天也很高兴,把一出《锁麟囊》的主要唱段都调了一遍,这在平时很不多见。我父亲对大家说:“你们一饱耳福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大家期待的一天终于来到了,赵荣琛先生的身体完全康复。中国大戏院的海报贴出消息,赵荣琛先生继续为戏迷演出《锁麟囊》(朱楼、换珠衫)两折,其它场次由吕东明主演。晚上的演出准时开始了,大家期盼着赵荣琛先生的登场亮相。前面的几场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吕东明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京剧演员,虽然她为赵荣琛先生她的老师前面垫戏,但她在把握剧情、理解人物等各个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毕竟她是赵荣琛先生的亲传弟子。
(朱楼)一场开始了,赵荣琛先生演唱的二黄慢板第一句—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其中的情字就得了个满堂好!到了最后一个腔全场的观众“炸窝了”。后面的快三眼赵荣琛先生处理的惟妙惟肖,再加上找球的身段一气呵成。充分展示了程派的艺术魅力!
最后一场(换珠衫)的西皮二六与(春秋亭)皆然不同,(春秋亭)演唱风格行云流水,而(换珠衫)则不然。这段二六很不好唱又是江阳辙,大家众所周知赵荣琛先生在吐字、发声、归韵这方面十分讲究。赵荣琛先生用着他深厚的艺术功底,把这段二六唱的扣人心弦让人回味!演出结束了,观众拥到台前与赵荣琛先生握手。当时的场面很感人……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戏院。赵荣琛先生、我父亲、白登云先生、夏魁连老师虽然都已故去了,借此机会表达我的缅怀之情。
1983年是对于喜爱程派的观众来说是大开眼界、大饱耳福的一年。因为那一年刚好是程砚秋大师逝世二十五周年,由赵荣琛报批、文化部主办在北京举行纪念演出,这次演出云集了全国各地的程派演员,其中有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世济、李蔷华、江新蓉、林玉梅、吕东明、钟荣等等一些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的夫人果素英女士观看了每场演出,程砚秋先生的生前好友冯牧先生、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也每场必到。
可以说那次纪念演出活动盛况空前。在这次演出之前,王老师经常来我家里与我爸爸对戏。中午在我们家里吃饭,我妈妈负责做饭。我妈做饭的口味我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但每当王老师来我家吃饭时我妈烧出来的菜都发甜,我就问我妈这是为什么?我妈说“你王叔叔他是南方人,他喜欢吃甜一点的菜。王老师一听乐了……他很感慨地说“钟先生,在您家里吃饭就够麻烦的了,还让孩子受委屈,真是不好意思!”我爸说“咳!你不必客气,你我之间好几十年了吃顿饭算什么,更何况我五级你四级,你吃不穷我”。说完两位老人哈哈大笑……。
王老师到我家与我父亲对戏的那段时间,我还没有参加工作,在家跟我父亲学习京胡。多少也懂一些程派唱腔的特点。我感觉他的声音很甜润,唱腔处理的很细腻,而且中规中矩。中间休息时我父亲说“你还真瓷实,完全按着程先生的版本来处理”。王老师接过话茬儿“师傅怎样教得我,我就怎唱不敢乱来,再说了我师娘还在,我还要面对师娘啊,还是先继承后发展为好。”我父亲接着王老师的话继续说“你在上海养病多年,很久没有在北京唱了,这次纪念演出是你展示程派艺术的最好时机。前几天我到程家与程夫人聊天儿,程夫人对你格外的关心!她祝你这次演出圆满成功!王老师坚定地点了点头。
从此,王老师就一直活跃在北京的京剧舞台上,给广大的程派爱好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像资料,使我们永远缅怀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