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经角度论述张仲景的建中思想(二)阳明病和少阳病的建中思想
在阳明病中,阳明经证,虽然中虚的表现不明显,但是,张仲景在用清热生津药时,仍然离不了甘草补中固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张仲景的竹叶石膏汤,首先用甘草固中,半夏、粳米补中,人参健脾升阳,把脾胃中焦的阳气保护好了,才用石膏、麦冬、竹叶清热生津,利尿通淋,这和使用白虎汤一样,白虎汤用了石膏、知母的同时,也加入甘草,护卫中焦脾胃不受损伤,用粳米养脾和胃,保护中焦脾胃的意图非常明显,到了阳明腑实证,由于阳明腑证热证实证明显,所以没有用补中建中的姜草枣,以防止影响泻下通腑的功效,但是即使是阳明腑实证,如果不是痞满燥实的大承气汤证,在调胃承气汤中,也是用了甘草,以防止泻下药物伤及脾胃。
少阳病表里同病,少阳属于中枢,是由阳转入阴的一个阶段,一方面是阳明有热,阳明经郁热未清,一方面是太阴虚寒受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小柴胡汤,首先用姜草枣建中固中,保护健运中焦,加入半夏、人参更是保护中焦气血,健脾益气,降逆止呕,小柴胡汤七味药,保护健运中州的药物用了五味,中焦健运了,加入黄芩、柴胡,清解少阳郁热。此外,在柴胡七方中,也都用了姜草枣健运中焦,起到保护轴心脾胃的作用,使身体有足够的抗邪能力。
到了三阴病,都是身体脾胃虚寒,心神虚衰的病症,尤其是脾胃虚寒的症状比较明显,张仲景更是注重建固中州的作用。几乎所有的方剂都用到了姜草枣。
明白了张仲景的建中思维,我们在学习和使用处方,理解记忆方剂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一个处方,首先建立中州脾胃正常的运转模式,然后进行外围药物的加减调整,这就形成了一个六经用药的圈,一圈一圈的组方用药,涉及和使用药物就会简单多了,通过辨证论治,处方加减变化,就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运用自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