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根丨行苇春秋·怡神倾情文化地
《行苇春秋》这个文学平台诞生时间不长,但影响力蒸蒸日上的文学爱好者平台,是个深受许多文化人喜欢的快乐大家庭。在这个平台上,聚集了一群不分年龄长幼、、不论职业差异、不讲生活贫富、不分居家南北的作家、诗人,他们唯一的共同情感就是衷爱文字,唯一的爱好就是笔墨春秋。是这一共同点让这些人从五湖四海相聚到了一起。
《行苇春秋》 的家庭成员中,不乏文化界久副盛名的文学世匠,生活中精品佳作春色满园的时代骄子,但不容否认,这群人当中更多的是痴情文学笔耕不缀的奋斗者。在这个家庭里,没有人为取得的成功沾沾自喜,更没有人未尚未到来的光环而忧心冲冲!因为从走进这个平台时,大家的初衷就是本着交流、学习、友谊面来的。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群体里,认识同道,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道不同不相为谋”,社会上的个别人很难理解,这些人聚会在行苇春秋这个文化园地里,不为名、不图利、到底是为的什么?平台上的作者们,不在意被人误解不务正业,不介意被人嘲讽附庸风雅,为了文学创作情愿自我陶醉在冷板凳上,情愿孤灯前彻夜不眠,挽着笔杆让思绪旋转,伴着灯光让情义阑珊。这群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怕有人在背后冷言讽刺地说“干的全是亏本卖买” ,也不在乎有人说他们是逆经济大潮而动的书呆子。是呀,文字之路,是一条寂寞而清贫的路,一生走这条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他们的生活简简单单,只为对文学的崇尚,只因对文字的追求与喜欢感到开心,感到快乐,足也。
《行苇春秋》中不乏一些专业编辑、媒体人,一些写作出版方面技巧方法对于他们简直是轻车熟路,举重若轻,但是同样的,这个创作群体里,也有许多的隔行隔山的业余文学铁粉,他们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对文学专业知识薄弱一些、技能水平有所欠缺,但是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爱与热情则与他们相比分毫不差。他们在文学创作天地的谦虚态度更上人敬佩,刻苦拚搏的精神更让人感动,他们在向老师的虚心请教的同时,从一字一词的点滴做起、从电脑码字做起,负薪挂角做起,因为他们热爱写作,文字已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写作时间久了,交流创作经验多了,他们后发优势开始显现出来,与群里大师的拉近了增广集韵的才智距离,更贴近了心灵、增加了亲情和友谊。他们所写的诗歌、美文、小说及紧扣时代脉博文学作品,总是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总是源源不断把正能量从这里传递,礼义忠孝温暖人心,影响社会。平台上的作家诗人们,以一双睿智的慧眼打量着世情百态,发现真善美,用充满灵性的笔诗化耕耘这片园地,呕歌赞美人生,分享欢欣愉悦。有人评价说:“《行苇春秋》就是盛产怡神食粮丰收地,是作者们施展才华的百花丛” ,这话我信。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他们有一双聆听的耳朵,一双细微敏锐的眼睛,一颗不忘初心的心,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用马良的神笔把平淡无奇的文字变成锦绣珠玑,变成传世隽永美文。发掘文化精萃,传承文明成果,赞美山河壮丽,弘扬社会正能量。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从《行苇春秋》发表出来,传遍神州大地,影响了多少文学圈中志同道合者,呈现出人们喜离乐见的文化大丰收的美丽景象。有几句歌词用来比喻《行苇春秋》开办以来的形势实在恰如其分:“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
《行苇春秋》这群人相聚在一起,他们的热爱与执着,他们的才华与追求,让每个字,每句话,每个章节,每篇文章,都能够彰显起对人们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对民族的深情。为民族光明美好的未来,在做着涓涓小溪必将汇成滔滔江河的工作。小小文字,在这群人手上,有感动、有思索、有忧愤、有欢乐,引领人们克服困难、斩浪劈波、冲破禁锢、重铸道德,迎接那辉煌璀璨梦想成真那一刻!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就是这样,社会就是这样,人民就是这样——永远只会记住和尊重对文化有过贡献的人” 。心中都会充满对文字的敬畏,文化创作路上,也难免人遇沙漠、身陷沼泽,只要你与我紧守理念,咬牙坚持,苦也乐,累也乐,文学群里共同携手、以苦为乐,共创《行苇春秋》美好的明天,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猛进高歌!
作 者 简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