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华科技布局三大核心产业
上交所“价值引领投资·2020沪市公司质量行”活动近日走进昊华科技。“我们将秉承国家发展战略,承担国企责任,实现高质量发展。”昊华科技董事长胡冬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将围绕以高端氟材料为主的氟化工、以电子气体为主的电子化学品和以特种化学品为主的航空化工材料三大核心产业进行布局。
转型升级
昊华科技原为天科股份,于2018年和2019年收购大股东中国昊华下属12家化工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为先进材料、特种化学品及创新服务供应商。胡冬晨介绍,1999年改制后,12家科研院所企业化,开展市场化经营,由过去的单纯科研院所,转变为盈亏自负的企业,并在各自领域不断进行产业化拓展,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上述12家企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最远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设立之初就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任务。“要把自有技术进一步产业化,加快市场改革,加强业务资源整合,实现进口替代。”昊华科技总经理杨茂良说。
对于转型经验,胡冬晨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加强了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落实了党委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前置程序,为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二是统一规划。包括主业发展、重点项目布局、研发大方向等都由总部布置,企业进行落实。三是预算管理。每年按统一的预算管理,进行考核,企业领导班子工资与实际运营情况挂钩。四是人事管理。从人、物、重大项目等方面进行管理,再通过统一协调、股权激励计划等措施将各企业凝聚在一起,共同发展。
通过收购,昊华科技的产品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当前特殊的形势下,体现出了较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5.69亿元,同比增长5.66%;盈利4.45亿元,同比增长33.76%。
规划布局
目前,昊华科技正在谋划下一个五年规划,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的双轮驱动,实现更大的飞跃。公司早前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十四五”规划开启后,预计资本金开支会比“十三五”规划有较大增长。
胡冬晨指出,“十四五”期间,公司会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深耕细作现有优势产业和产品。目前,公司已在电子气体、高性能有机氟材料、清洁能源催化材料产业化、特种化学品关键材料、退城入园搬迁、民用航空轮胎等领域做出了规划。
同时,把握外延式并购重组机会,扩大公司核心产业规模,实现业务协同和有机增长。“对具有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行业标的开展分析调研,梳理筛选并购重组对象。”胡冬晨说。
近年来,我国航空业发展迅速。ARJ21等已经量产,C929已经开始研发,C919试飞成功,飞机意向订单超1000架。“我们非常看好这一市场,西北院、锦西院和海化院都已成为中国商飞的合格供应商,曙光院正在论证之中。”胡冬晨表示,预计国产大飞机在“十四五”期间会实现产能上量。届时,公司的民用航空轮胎、民用航空玻璃、民用航空密封材料等均可以实现上量。
胡冬晨介绍,5G将促进高性能、高品质聚四氟乙烯(PTFE)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智能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扩大,将间接带动氟材料发展。“昊华科技旗下晨光院经过多年研发、技术攻关,产品已成功配套应用于5G。下一步,公司将提升5G用氟树脂产能,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5G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力争成为全国最大5G氟材料产品供应商。”
自主可控
为了做强做优做大电子气体业务,今年7月底,昊华科技投资2亿元成立了昊华气体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自给率的提升,电子气体作为关键配套材料的国产化率将大幅提升。“预计到2025年国产化率可达到70%以上,为国内气体行业提供很大市场空间。”胡冬晨说。
在我国特种气体的销售额中,电子行业约占41%。而在电子气体领域,集成电路产业占比为42%,是最大的电子气体消耗领域;其次是显示面板领域,占比约为37%。2020年我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预计为280亿元;2020年-2025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700亿元。其中,电子特种气体市场容量在120亿至150亿元之间。
目前,昊华科技量产的特种高纯气体有13种,正在试产的有8种,在研的有8种。此外,公司预研的特种气体产品主要有其他含氟气体、三氟化硼、羰基硫、三氯氢硅、C1-C5范围内的高纯有机气体、VOCs标气等。
为把握“自主可控”机遇,昊华科技将在现有含氟电子气体及小品种电子特种气体的基础上,抓好多项重大工作,包括尽快建成投产洛阳基地4600吨/年含氟电子气体项目,加快大连基地新建成的多套电子特气生产线的调试、试运行工作,加大为用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商务策划;针对成渝地区半导体、面板市场需求,综合研判生产成本,考虑区域优化布局;积极研究国内外电子化学品企业并购机会等。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