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与精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化气,阴成形”是在下面这段文字之前就有了的概念。“阳为气,阴为味。(气和味之间是阴阳同出而异名的关系);味归形,形归气(味依靠于形之对味吸收或者说耐受能力而有其利弊,而决定形得要看气的运行状态或者说水平);气归精,精归化;(气要受人自身之精的薄厚来决定, 精也要由人的机体吸收自然的气和食物的合而能化的力量来决定)

精食气,形食味; (精得以生成必然消耗气,形得以补充必要汲取味,犹如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之理,下同);化生精,气生形;(理同气归精,精归化)

味伤形,气伤精;(失衡或者说彼此不匹配的前提下,也就会出现这种结局)

精化为气, (同气归精,精归化)

气伤于味。 (不当的味或者说与形不匹配的味都会影响到气)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气属阳,味属阴;气味是同出而异名的关系,对正常人而言:气多欲达其上,味多欲倾于下。表述的是同出的阴阳之间的争合作用属性)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味属阴,味薄者自然就叫阴中之阳,而味厚者也就是阴中之阴了)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气属阳,气薄者自然就叫阳中之阴,而气厚者也就是阳中之阳了)

味厚则泄,薄则通; (同于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同于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火壮消耗的气就会多,自然耐力就会不足,难于持久,所谓寅吃卯粮者也;

少火可以生气,同理,气的生成也必然消耗掉小火,而小火久畜也必然成壮。

就如艾灸的道理,小火不起眼,久而久之也能形成壮火。药用之理亦同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