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印在了这个国家的货币上

  2020年11月2日上午,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年届九旬的袁隆平透过大屏幕,盯着200公里外的稻田。氛围有些紧张。他等待的是一场考试的结果,考生是水稻,分数是亩产。
  中午,测产结果公布——平均亩产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测得这个基地的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双季稻亩产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超世界纪录。
  “非常满意!”几天后,袁隆平还很兴奋,“第三代杂交稻又是新的突破,平均亩产比现有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0%~20%。”
9月27日,农民操作机械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盐碱地水稻基地收获水稻。 徐钦摄
中国养活中国
  21世纪谁将养活中国?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提出的疑问。当时的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未来,全球的粮食生产也难以满足中国巨大的需求。
  
  近30年后的2020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编写的报告预测,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时,中国继夏粮、早稻丰收之后,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预计有望增加。
  
  丰收的背后,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
  
  面对布朗的质疑,袁隆平的回应是:“(布朗)低估了科学、科技进步对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潜力。”他认为,通过科技进步,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2019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到2017年,我国稻谷每公顷产量已达6916.9公斤,较1996年增长11.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1%。
  
  多出来的50.1%,帮这个曾为吃饱肚子愁了千年的东方古国,养活了数亿人——近年来,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7000万人,相当于两个黑龙江省
  

9月25日,在新疆岳普湖县“海水稻”种植基地,管理员布合丽切木· 沙迪尔在运送成熟的水稻。高晗摄

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全面建立起粮食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水稻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种业科技工作者们,在杂交水稻前沿不断创新。
  
  1973年,在各国普遍认为自花授粉的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情况下,袁隆平带领研究组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成具有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等优点的强优势杂交水稻。世界首次。
  
  1996年开始实施的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在基础理论和品种选育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分别于2000、2004、2011、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随后,超级杂交稻最高单产突破每公顷18吨,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2019年10月,兼有三系不育系育性稳定和两系不育系配组自由等优点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公开测产,亩产达1046.3公斤,表现出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籽粒充实饱满、不早衰等特性。又是世界领先……
  
  随着中国水稻研究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2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植物生物学研究已经确立了在全球的卓越地位。特别是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可谓“中国的复兴”
“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8月,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一行专程来到湖南长沙,为袁隆平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上面印着一束杂交水稻。
  
  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为了感谢您,我们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
  
  这个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八成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岛国,气候适宜水稻生长,但水稻产量一直不高,近2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每年需要进口大米四十万吨。
  
  十几年过去,杂交水稻在当地已累计推广种植四万公顷,平均单产从原来的每公顷3吨左右,提升到现在的每公顷7.5吨。这个以稻田、稻穗入国徽的国家,靠杂交水稻,即将终结进口大米的历史。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撰文写道:“当我在世界各地访问时,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这确实是我深信不疑的,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拓宽粮食生产的战略空间
  粮食连年丰收,并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
  
  “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中国的粮食安全》写道。而今年,粮食安全被同时写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四五规划建议。
  
  在袁隆平看来,我国人口在增加,同时耕地在逐年减少,面对这种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通过科技进步才能守好粮食安全这道关。
  
  今年10月,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平均亩产达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业内专家认为,将杂交“海水稻”研究作为未来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而且能解决越南、孟加拉国家等国海水入侵造成稻谷失收的问题。
  
  “我们现在有两张王牌,一张王牌是超优千号(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还有一张王牌,就是第三代杂交稻。”袁隆平告诉我们。
  
  他说他现在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这两张王牌发展到一亿亩,按照每亩增产最低100公斤来算,可以增产100亿公斤。另一个目标是,“海水稻”发展到一亿亩,按照每亩增产300公斤算,可以增产300亿公斤粮食。
  
  什么概念?“100亿公斤粮食可以多养活4000万人口,相当一个山西省的人口。300亿公斤是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1亿人啊……”

来源: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记者:陈欧露,全文有删减

(0)

相关推荐

  • 袁隆平年轻时一心研究水稻,33岁仍然单身,遇良人后,1个月闪婚

    2021年5月22日,有两条新闻震惊全国人民,仅仅这一天内,我国竟连续痛失两位国父,"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与"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时间刷爆全网,全民哀痛不已, ...

  • 我家种杂交水稻的经验

    袁隆平院士去世后,很多人在网上讨论杂交水稻的问题.知乎上还有一个问题,"有没有人吃过袁老的杂交水稻?什么味道?"好像杂交水稻研发出来后就是做战备粮食,没人吃一样.   所以我准备用 ...

  • 杂交水稻,如何改变中国与世界?

    杂交水稻改变了中国 在全球也具有非凡意义 今天上午,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南长沙举行 我们来聊一聊水稻的前世今生 以此缅怀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 01 水稻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

  • 袁隆平的安庆往事

    [声明] 本文使用图片为胡建生.汪军等所摄,在此致谢.   六尺巷文化 致力桐城文化圈(桐城.枞阳.安庆市区.怀宁.潜山.舒城.庐江)建设,讲述600万人自己的故事. 695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 ...

  • 袁隆平:用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身家千亿,却甘愿做个平凡的种田人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身后,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提起袁隆平院士,只要是中 ...

  •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什么农民很少吃到?口感不佳只是一方面

    1994年的夏天,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一位名叫莱斯特·在朗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专家提出了一个观点,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 这就是著名的"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当时这个观点在我 ...

  • 我在海南参加过“南繁” ||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稻米是人类的三大主粮之首(近年国家把土豆定为第四种主粮).人们喜爱稻米胜过小麦.玉米,它可以做成干饭,稀粥,糍粑,年糕,粽子,酒酿,米粉,汤圆,口感好,营养高.婴儿在奶水不足时,首选米油 ...

  • 他是造福世界的中国科学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5-24 16:45 国际社会缅怀袁隆平:他是造福世界的中国科学家 中国日报网5月24日电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 ...

  •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袁隆平:用一生去追逐禾下乘凉梦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却不是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许多地方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能越过越好,我们都必须感谢袁隆平院士以及他的团队培育出的各种高产量高活力的水稻. 野生 ...

  • 除了袁老,还有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

    欢迎订阅本号并加星标,获取有启发性的内容 编者按:杂交水稻是中国自七十年代起的一个举国科研攻坚项目,除了袁隆平外,中国各地还有很多的研究者,毫无疑问,袁老是其中的佼佼者,是旗帜,是领军人物,我们必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