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国维名老中医痤疮诊疗经验挖掘研究
禤国维名老中医痤疮诊疗经验挖掘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官喜红
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质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并常伴有疤痕,多发于颜面及胸背部。中医称之为“粉刺”、“风刺”或“肺风粉刺”。相对于西医治疗痤疮的局限与各种副作用,中医治疗痤疮的手短更加值得探讨、挖掘。目前痤疮论治方面众多,如从心论治,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肺论治。而禤国维名老中医是皮肤科诊疗上有独特的经验,他总结皮肤病的证型复杂,顽固难治者不外乎虚、瘀、湿、痰,而肾虚是许多皮肤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最重要的因素。多年来,榻教授通过大量临床治疗观察发现,痤疮的发病除与肺胃血热有关外,其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过旺。故他在痤疮的诊疗上遵从从肾论治的独特的思想,并取得良好效果。 目的: 通过对榻国维名老中医痤疮诊疗经验数据挖掘的示范性研究,总结整理、验证榻老的学术精华,包括中医病证、处方用药、疗效评价等细节实现客观化、标准化,同时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榻教授治疗其他皮肤疾病的独特思想打下基础。也为今后大规模的名老中医经验整理挖掘工作提供方法学参考。 方法: 收集禤国维教授门诊痤疮患者的诊疗资料60例,运用关联规则与频数分析方法,在SPSS Clementine统计软件上进行统计分析。 成果: 1.榻国维教授对痤疮关注点:痤疮颜色,面部油腻情况,胃纳,睡眠,二便,女性月经情况。 2.得出基本核心方: 60例患者用药共43味,使用频次大于总数10%(即6次)的药物由大至小排序为: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生地、甘草各60次,丹参、侧柏叶各59次,桑叶、白鲜皮各55次,蔓荆子52次,白花蛇舌草46次,布渣叶20次,茵陈16次,柴胡15次,夏枯草8次,陈皮7次,知母、桑白皮、浙贝母各6次。 榻国维教授治疗痤疮的核心方为:女贞子、旱莲草、生地、甘草、桑椹子、丹参、侧柏叶、桑叶、白鲜皮、蔓荆子、白花蛇舌草。 3.症状与和中药之间关联挖掘能与禤教授用药经验相切合。 结论: 采取关联规则和频数分析方法能较好的挖掘榻教授关于痤疮诊疗经验的关键点和方证规律的经验。
机 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