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书了,那么前言会是这样的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市面上所见的数学书大致都是按年级来划分,这应该是我见过的第一本打通初中和小学之间的数学书。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见过太多的孩子陷入了学习数学的误区之中而无法自拔,很多错误的观念从小学开始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放大——一直到不学习数学为止。这些当年被数学折磨地死去活来的孩子变成家长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较自己的父辈有了显著的提升,很多人具备了看懂孩子数学作业的能力——然而当年就做不出来,现在估计更是够呛。至于要上手去教?那就说笑了。许是沉浸在当年的误区过于美好而无法自拔,直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令人遗憾的是剩下的那些数学曾经学得还不错的幸运儿,哦,不,现在是幸运家长,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具备合格的数学教学能力,他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这么简单你到底是哪里不会?!”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笨的儿子(女儿)!”
“什么为什么?!这不是显然的么?”
似乎只记得贼吃肉,而忘记了贼挨打的那些苦难日子。
因为数学和数学教育是两门不同的学问——就像数学和数学考试一样。
所以,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矛盾就是家长辅导的强烈意愿和自身教学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本书想解决的事情。
作为一门几乎最古老的学科,数学让很多现在为人父母的家长在他们现在孩子的年纪无比抓狂过,所以他们不愿意让孩子重蹈覆辙。
无奈的是,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又一次陷入苦海。
数学并不好学。每当我看见《轻松玩转数学》、《三分钟教你学会函数》这种标题时,真的很想直视这些作者的眼睛——唯有见识过数学的力量,才知道凡人应该在数学面前始终保持谦卑。
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学习、教学经验的数学工作者,我从内心深处认同数学是挺难学的,所以更有必要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验。
最开始的时候,我是在公众号上写,后来经不住出版社的邀请,决定还是把这些文章集结成册,更好地方便读者
这些经验是形形色色的。有的看起来会很有趣,有的可能会很功利,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行之有效的。
之所以说比较,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实在太大。带了这么多年的学生,深知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执行起来有多难。这本书比较适合家长指导中等略偏上程度的学生,对于顶尖的和基础较薄弱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作为一个高校数学老师,参加过多年的高考数学阅卷工作,来写这样一本书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比较好地理解整个数学教学体系。在初中和小学阶段,某些重要的技能和知识点的训练会被忽视,而加大升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的训练强度。然而被忽视的这些内容有些在高考中变得至关重要——不过高中老师很多时候会默认这已经是掌握了的东西。
我们就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没有因式分解技能、没有对一元二次函数的理解的“优秀”初中生就这么进了高中,当发现数学学习陷入窘境时,却连自己的问题在那里都找不到。让初中和小学老师对高考内容了如指掌确实勉为其难,而且中考和小升初也确实非常重要,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做一些微小的工作来帮助学生们。
选取内容的难度是略高于升学考试的难度,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耐心阅读,你凭什么要求你的孩子来仔细阅读这些文字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来说,家长的督促和陪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作为曾经的教师,我可以很负责地说:一碗水端平是个伪命题。没有哪个老师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哪怕他能叫出班上所有学生的名字,记住他们的生日,甚至家长的名字。一个人再精力充沛,除以五十以后,还能剩下多少?如果你连一对一都防不住你的孩子,还想指望老师在一对五十的情况下搞定?
毕竟娃是亲生的不是隔壁老王家的,所以再苦再累再不想回忆,也还是应该陪孩子一起学,最好是能给予一定的指导——你们的背后有我在撑腰。
有细心的家长可能会问:贼老师,为什么这都是代数的部分?不对,要是代数的话,二次函数呢?还有几何的呢?
要作图,懒,下一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