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郭台铭“左右手”,被雷军点赞,现在他的耳机把周杰伦也“征服”了

从富士康到小米生态链公司,再到创立自有品牌,谢冠宏把这个过程比作“生死蜕变”。
一次斯坦福大学的公开演讲上,谢冠宏将自己在消费性电子产业的从业经历以某个标志性事件为基准,分为三个阶段——入职富士康、成立首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宣布成立独立耳机品牌。
在富士康,谢冠宏是最年轻的事业群总经理,也是ipod、Kindle、Lenovo等产品的操盘手,专利授权超过1000件,但因一次请假事件,让他意外地从最年轻的事业群总经理成为一个“失业者”,离开了工作十年的富士康。
离职一年后,在一次与雷军的见面中,谢冠宏被雷军的“你做什么我都投”的承诺所感动,在50岁那年创立1 More耳机品牌,研发的小米耳机至今为止销售了2000万副,1 More科技也成为发展最快的小米生态链公司之一。
从富士康到小米生态链公司再到创立自有品牌,谢冠宏把这个过程比作“生死蜕变”。
从“功臣”到“失业者”

谢冠宏曾是富士康的功臣。

十年前,谢冠宏就敏锐地意识到,未来音乐、书籍都会被数字化,ipod这样的产品实际上就代表着未来,但在当时,秉持这个观点的谢冠宏被下属称为“天马行空领导”。
为了拿到ipod订单,谢冠宏拿着一台播放器样机飞往美国的苹果总部找Tony Fadell(ipod之父)交谈。连续两个礼拜的等待,终于换来与Tony Fadell一次15分钟的交流,并获得一次制作样机的机会。“没有提供任何信息,只是让我们做好每一个环节。”谢冠宏把这次机会视为考验,最终样机工程能力评为A+,顺利拿到ipod订单。
也正是因为富士康拿到的ipod订单,iPhone、ipad订单才相继而来。直到现在,富士康依然还是苹果最主要的代工厂。
然而,拿下ipod订单还不足以让谢冠宏松口气,郭台铭“出其不意”的考验常常让他倍感压力。在做出第一版亚马逊Kindle样机时,郭台铭拿着样机问:“经得住摔么?”说完就把那台Kindle扔在地上,“如果当时摔坏了,Kindle这单生意就没了。”谢冠宏回忆说,样机被捡起后操作如常,Kindle如期下单。
从那时起,Kindle电子书的代工都独家给了富士康,“这在行业里几乎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一次普通的请假事件,谢冠宏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离开富士康。2012年下半年,谢冠宏因女儿生日向郭台铭口头提出请假,结果在请假当天接到郭台铭的电话,要他赶回参加会议,“不来就别回来了!”就这样一句气话,谢冠宏从富士康的“功臣”变成失业者。
失业后的谢冠宏并不是没有机遇,作为曾经的富士康事业群总经理,谢冠宏得到不少制造业抛来的橄榄枝,但谢冠宏没有接受这些offer,他解释说,“不想和老东家成为对手,从感情上我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当时也很沮丧,这么拼命落得如此下场,再去适应其他老板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回顾富士康,谢冠宏对郭台铭没有怨言,“他脾气很糟,动不动就骂人。但他也很理性,因为对于他来说,如何使用人才,是很重要的机会成本,我一点都不埋怨”。
雷军的“承诺”
离开富士康后,谢冠宏唯一能想到的出路就是创业,“除了创业我没有其他的出路了”,但其实谢冠宏的创业之路除了自身考虑,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雷军。
当年,雷军的小米手机还未成气候,曾以小厂商的身份拜访过富士康,在当时还是总经理的谢冠宏有过一面之缘。短暂的交流让雷军对这个总经理制造业的经验颇为欣赏。
后来,一次在香港的YY直播活动上,雷军邀请谢冠宏一起参加,并已与他进行了一次深谈。“你想创业的时候来找我。你做什么我都投。”那次深谈后,雷军给出了这样的承诺,这个承诺让谢冠宏颇为感动,从那时起,谢冠宏开始认真考虑创业的事情。
虽然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是决定做落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产品要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对手难以模仿,同时需求又要非常旺盛,国内没有知名的品牌。”初期的设想,谢冠宏将产品进行了限制,多次讨论后,最后将产品定格在耳机上。“耳机的需求几乎与手机的平等的,但国内在耳机方面没有知名品牌,而国际品牌的价格普遍偏高,这对于创业来说是个好机会。”
2013年,在雷军的牵头下,谢冠宏的1 More科技在一个月后宣布成立,同时也成为首个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公司。
1 More的首个订单就是设计制造“小米耳机”,这款耳机被雷军设定在49元,同时要求音质要向高端耳机看齐。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要求对于耳机而言是非常苛刻的,因为市面上50元以下的耳机几乎没有成本去提升音质。但对于谢冠宏来说,研发团队几乎都和他一样来自富士康,他们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非常了解,能够在制作流程上进行简化,因此“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谢冠宏也颇为苛刻,“供应商不能用太小的公司,品质上会有风险,也不能用做大的,那些大供应商可能不会用心对待。”最后,凭借多年累积的制造业人脉,谢冠宏找到了适合的供应商,并尽可能把材料的成本降到最低。
就这样,从图纸设计到研发生产,小米耳机仅仅过了4个月就面世了。在业界,类似的研发生产最快也需要1年的时间。
截止目前,创业三年,1 More耳机的总销量超过2000万台。对于这样的成绩,谢冠宏说“运气好罢了”,其实这运气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富士康的从业经验和雷军的信任,“从郭台铭身上,我学到了抽刀断水的执行力,在雷军身上,我看到了顺势而为。”
“他们的懒惰是我们的机遇”
在2015年12月,1MORE的粉丝趴上,谢冠宏宣布“1 More正式更名为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更名后,1 More除了为小米提供耳机外,自己也将推出了独立品牌“万魔耳机”。

实际上,随着业务增长,做独立自有品牌是不少小米生态链公司的选择,例如华米的AMAZFIT;青米科技的“青米”品牌。不过包括1 More在内,这些生态链公司大多依靠小米的“单品爆款”来运作,销售渠道主要依附于小米平台,这导致自身的独立性不强。

针对这一现状,谢冠宏早有准备,“我们在品牌创立之初就决定进行双品牌运营的模式。”其中一个品牌面向B端,主要为小米等手机提供代工业务;而另一部分品牌则面向消费者,设计及供应链与B端产品进行区分,独自运营品牌,而这一做法在今年还会更深入,“未来我们会独立两个法人,成立两家公司来运营万魔品牌。”

类似的案例在业界并不罕见,例如华硕与和硕。2002年,和硕从母公司华硕分离,专门从事代工业务,“这样的好处在于独立后,品牌更容易在消费端进行运营,同时不影响B端的订单。”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2016年9月底,1MORE联合周杰伦宣布周杰伦战略入股,正式成为1MORE股东。同时宣布周杰伦担任万魔的首席创意官。“我们的客群是中国的年轻人,很多人都认同周杰伦的音乐理念。他的加入给1MORE带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

实际上,耳机品牌牵手明星在业内也有案例,最知名的品牌就是由美国说唱明星Dr.Dre创办的Beats,靠着与诸多明星合作成为时尚潮品耳机的标志。

“在国内,耳机基本上都是贴牌代工的,能叫得上名字的都是国外比较高端品牌。”谢冠宏觉得当下的耳机行业不应如此,同时他也表示,“其实这些所谓高端品牌太懒,他们在新技术的转变太慢。这对于我们其实是机遇。”他这份自信也不无道理。在最新出炉的《消费者报告》杂志中,万魔的耳机与Grado、Bose、Jabra、Marshall等一起获得推荐,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品牌。

作者|陈鹏杰
范越|范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