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

郑 钢

如何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如何从知识教学迈向素养教学?如何从传统教学走向现代教学?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美国教育学者威金斯和迈克泰格的“逆向设计”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路。

用结果来组织学习

逆向设计的核心是“以终为始”,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再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确定预期结果,也就是学生在学习后达成的标准和目标。

值得借鉴的是,它将仿佛“莫不可测”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基于大问题、大概念、关键问题、持久的理解等一系列方法和支架,促进教师洞察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教师将课程标准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逆向设计的培养目标是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恰当地连接、理解和使用离散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逆向设计关注基于学习预期结果的证据设计,是一种颠覆性的设计思路。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先考虑教学,然后再设计评价。然而,学习证据的提出引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应该设计什么样的评估依据,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明确学生学习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还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收集能证明理解证据并考虑评价的方法。

教师必须根据想要收集到的学习证据设计教学,而不是根据内容和活动来思考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回答“我要带领学生去哪里,我的学生到达哪里了,下一步怎么办”三个问题,这样的教学以学习为目的徐徐展开,又以学习为结果慢慢聚合。

用任务来设计评价

逆向设计中,学习证据、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教师通过学习任务检验学生是否正在学习,学习是否正在发生,从而评估学习和评价学生。这个任务并不是完成一次测试,或者背诵事实或概念,而是完成一件事情;评价也不是依赖分数或对错,而是设计量规评价给予全面评估。

学习任务是由形成性任务和总结性任务组成,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形成性任务是为了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为学生提供指导,以帮助他们为完成最终任务做准备;总结性任务代表的是一项总结性评估,代表学生在一段教学结束时所知道和能做的事情。形成性任务与总结性任务的结合,有效解决了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问题。逆向设计明确将评估置于教与学的中心地位,显示了这样的论断:评价不是教学的事后行为,而是教学的中心点。

所谓的任务,其实就是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件事,建构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任务的界定超越了以往将教学聚焦在活动参与和知识灌输的传统做法。这些传统做法较少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很少涉及学生“知情意”的统一,忽视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塑造。

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课程标准,下“启”课堂教学。一旦学习证据和任务设计好了,教师就知道该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收集学习证据并在学习任务的框架下设计课堂教学。如此,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始终保持一致,从而确保学习真实发生。

用理解来定义学习

西方有句谚语“仅仅知道并不意味着你理解它”。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在一次极好的课堂体验后,学生似乎对知识知道了更多,对内容的理解很深入,应用很扎实。但是当他们离开课堂尝试完成作业或任务时,却会出现许多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把中学生比作一门炮,十年中往里装知识,然后发射,发射后,炮膛里就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了。我观察被迫死记那种并不理解、不能在意识中引起鲜明概念、形象和联想的知识的孩子的脑力劳动,就想起了这愁人的戏言。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愿望。”这段话形象地概括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学习被降解为记忆和背诵,而不是深刻理解。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旗帜鲜明地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义为“追求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他们对“理解”在概念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解释,概括和界定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六个侧面,深入到情感和元认知的层面,进一步揭示了理解的复杂性和情境性。

逆向设计的“理解”,关键和精髓是“建立知识间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并融入情感、认知、态度和价值”。这与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是高度一致的。

(作者系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党支部书记)

(中国教师报)

(0)

相关推荐

  • 屯留一中:打造“四新”高效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课改经验总结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课堂变革为保证.在<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的强力推动下,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生动鲜 ...

  • 新时代,课堂教学需要深化

    新时代,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流程设计:从个人设计走向集智协作设计:从流程设计走向学程案设计(即从教的逻辑走向学的逻辑):从课时设计走向单元:从目标.内容.方法.资源到评价的正向设计走向从评价出发倒退的翻转 ...

  • ADDIE教学设计模型知识地图——培训&教育工作者必修的300 知识节点

    ADDIE教学设计模型是最经典的工具,不管是SAM的敏捷模型还是迪克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型,基本上都是ADDIE模型的演变,如果是职业培训师.在校教学的老师.培训经理.培训总监,你都需要详细的了解ADDI ...

  • 基于逆向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参考论文

    摘要:翻转课堂的应用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尝试在逆向设计的概念基础上发掘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入持久 ...

  • 议题式教学---拟好议题:实现素养教学的关键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作者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如有不当,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基于活动型课程建设的议题教学.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把主题和活动情 ...

  • 何捷:知识图谱——精准定位教学的“GPS”

    2012年,谷歌(Google)正式提出了知识图谱的概念,并宣布以此为基础构建下一代智能化搜索引擎.我们所理解的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来源于智能化的图书情报和信息处理技术,即将文献中 ...

  • 教学目标、知识的类型与教学策略

    要提高课堂教堂效益,让课堂学习任务落实得更好,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是都应该"抛弃"的. 要 ...

  • “导、学、练、展、评”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思考

    "导.学.练.展.评"目标导学课堂     "导"-配对应课题<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知达学习任务及情境问题.以"任务为线"驱 ...

  • ​素质教育创新下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谈谈美术课的单元化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重视.不论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学生所强调的,最多的就是语数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美工人才.我们现有的很多产品,需要通过改善它的外观,去增强 ...

  • 《微课设计与制作》第二周教学正式上线

    你好!通过第一周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对微课的相关理论和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恭喜你在微课设计与制作的道路上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前一周的学习,大家的劲头都很足,课程讨论区的热度也一直处于沸点状态,特别是案例讨 ...

  • 《微课设计与制作》第一周教学正式上线

    本单元将带领大家了解微课的相关知识,你将接触到很多新概念和新名词. 01 什么是微课  将为你呈现国内各种代表性的微课界定(包括教学团队教师观点). 02 微课有什么基本特征  总结.提出并诠释了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