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张元怀作品丨记忆里的冬至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还有十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扬州人习惯将冬至叫做大冬。冬至是我们中国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关于冬至,我们这里有许多关于它的传说。
到了冬至,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就开始了,数九就是从这一天算起的。数九的说法源于古代,那时人们缺少保暖防寒措施,寒冷的冬天常常令人感到恐惧,为了熬过漫长的冬天,人们发明了数九,冬至这一天,画素梅一枝,九朵梅花,每朵九瓣,九九八十一瓣,每过一日描红一瓣,瓣尽而九九出,九九艳阳天,此曰九九消寒图。民间更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老牛和老狗;五九六九,赶着太阳走;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路上行人戴草帽;九九八十一,路上行人汗滴滴。
过了冬,长一葱。一年之中,夏至这天,白天最长,而冬至这天,白天最短,白天只有9个多小时,而冬至一过,白天就慢慢变长了,每天长多少?长一葱。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在下午晚茶的时候,将太阳照过树梢而落在地上的阴影,在地上画着一条条直线,用来证明,今天确实比昨天长一葱了。
从养生学角度上讲,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两个节气,就是夏至和冬至。夏至阳气最重,阴气刚刚出生;冬至阴气最重,阳气刚刚出生。当阴阳气刚刚出生的时候,是非常弱小、脆弱的,我们要加倍保护。过去很多老同志告诉我们,夏至、冬至,是老天爷收人的时候,因为许多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阴阳气调整不过来,平衡不好,就在这两个节气里走了。因此,在夏至和冬至这两个节气里,要尽量少干重体力活,多休息、多睡觉,喝喝老母鸡汤,补补身体。
如今,民间仍有一句顺口溜:“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学,学生不把钱”。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里就有“冬至大如年”一说。《后汉书》有这样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在冬至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到了冬至,离过年已经越来越近了,地里的庄稼收了,之前已经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有的人家开始张罗杀年猪、磨豆腐、蒸馒头了,年味越来越浓。腊月里的那个菜饭粥,放一小块咸肉或两、三块咸鸡进去,吃到嘴里不仅很有油性,而且味美可口。农村人家不管穷富,开始准备忙年了,平时舍不得吃的杂豆、糯米,或者带两个老母鸡到集市上去卖,顺便买些对联、挂乐、炮炸、糖果、雪片糕等等回来。旧时,有钱人家的小孩念的是私塾,什么时候放寒假,什么时候开学,全由私塾先生一人说了算。寒窗里的孩子迫切希望早点放假,因为过年时有新衣、新鞋穿,有花生、瓜籽、糖果、饼干、桃酥、大京果吃,大鱼大肉可以敞开吃,放鞭炮,还有压岁钱。过年期间,即使小孩犯了什么错,大人仍然是和和气气,不会责骂,更不会动手打,故有“大人忙种田,伢子盼过年”一说。
冬至这天最重要的内容是祭祖。在我国祭祖文化历史悠久,唐宋时期,皇帝在这一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人将祭拜天地的方式,演变成祭拜故人。人有三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鬼也有三节:清明,七月半,大冬,而且在祭祖的时间上也有特别的要求: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祖宗等不到中。同样是祭祖,为什么清明要早,而大冬要晚呢?有一种说法,清明上坟,要把故人在阴间的魂请回来,所以要积极一点早点“请”,大冬要在家里把故人的魂送回阴间,故应殷殷挽留,可以迟一点。过去修坟墓,不会用水泥将坟墓包得严严实实的,必须有一条和多条缝隙,这样故人的魂,才能方便地出入。通过祭祖这一形式,往大的方面讲,这叫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激励今人把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守护好、建设好。而往小的地方想,就是要让后人知晓我们以后会到哪里去。
各地各乡风,十里不同样,各地祭祖的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小时候的冬至,藏在记忆的深处。在冬至的两、三天前,家里就开始做祭祖的准备了,老祖宗回来吃的、喝的,还有在阴间使用的冥币、金元宝等要准备好,要将家里整理得清清爽爽,让老祖宗回来见子孙们日子过得舒坦,在九泉之下也就放心了。
冬至这一天,要将堂屋平日依墙而放的大桌子,抬到堂屋中间,桌子的上首和左右两旁,各放两只凳子,下首的位置是空着的,放一只烧纸钱的空盆。祭祖宗三代六个人,筷子、酒杯、饭碗,都要按六个人摆放,酒杯里的酒倒少许即可,碗里的饭不要装满,但先要在另一只碗里盛好,再倒过来,成馒头状,桌上三荤三素六个菜。待一切准备好了,敞开大门,子孙们必须毕恭毕敬地立于门内两侧,十分虔诚地恭候老祖宗的光临。在老祖宗们坐下用餐时,家人不得说话,不得走动,特别是千万不能到大桌周围走动,影响老祖宗们用餐,是天大的不敬。20分钟左右,估摸老祖宗们吃饱喝足了,家里的男人,先从父亲开始,逐一到大桌下首,将事先准备好的冥币、金元宝等,边烧嘴里边小声念道,这是给谁谁的,希望老祖宗们在天之灵,保佑家里的小孩学习好,大人工作顺利,全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在这一流程全部做完后,家人要立于门内两侧,为老祖宗们送行。
女孩子出嫁后,夫家就是自已的家,祭祖时自然随夫一同祭拜,但夫妻两家的老祖宗是不可能坐在一起享用的,夫家的老祖宗绝对不会让外人家的祖宗进家门的,所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只有在祭完夫家的老祖宗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钱,拿到室外,找一辟静的地方,烧给娘家祖宗。
将无形的、理念的,当做有形的来做,而且要十分的虔诚,老祖宗们才能拿得到,带得走,用得上。心诚则灵,老祖宗们在天之灵的保佑,才得以见效。大多数家庭,在祭祖这一天,不管儿子在外多忙,一定要把他叫回来,父亲会把祭祖的全部流程,一项不漏地教给儿子,他在心里自已安慰着自己,百年以后,我的子孙们也会这样做。
作者简介:张元怀,笔名源淮,网名劳璋,江苏仪征人,退休公务员。扬州市作协会员,有过10多年军旅生活和30多年从警经历。退休后,写点回忆性的散文,已有多篇习作在《杂文选刊》《椰城》《钱塘江》《山东散文》《白沙》《扬州日报》《徐州日报》《仪征日报》和《西散原创》《首都文学》《中州作家》《文学百花苑》等报刋、平台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