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名医名方张聿青 霍乱方集
名医名方张聿青经典医案 霍乱
张乃修(1844-1905),清末医家,字聿青,又字莲葆。祖籍江苏常熟,又迁居无锡。父张甫崖,兄仲甫,均业医。少自少年时从父习医,同治二年(1863年)曾随父为太平军治病。同治五年(1866年),于大市桥“信性堂”应诊行医。尝旅居沪上十余年救奇难大症无数,医名大振,从游者甚众。《张聿青医案》为清·张乃修原著,经其门人吴玉纯(文涵)整理编次而成。全书20卷,收录张幸青临床诊治医案1100条例,按外感、内伤、杂病编排,于每一病证后附以医案。选案严谨,记录翔实,辨识精细,论证精当,处方确切,记载了张乃修先生疗效卓著的临床经验与用药特点,尤其是每案后的批注,切中肯綮,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医案专著,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临床医生必读之书。
霍乱
验案赏析
案1
朱(左) 吐泻交作。中州阻窒,恐至内闭。
川朴(一钱)槟榔(一钱) 制半夏(二钱) 青陈皮(各一钱) 鲜佛手(一钱五分)川雅连(吴萸汤拌炒三分)木香(五分)范志曲(二钱)赤白苓(各二钱) 淡干姜(六分)广藿香(三钱)枳实(磨冲五分)鲜生姜(二钱)伏龙肝(一两煎汤代水)玉枢丹(一锭用佛手藿香汤旋磨旋冲旋饮)
案1
童 吐泻交作,心胸窒蔽。气湿交阻,清浊不司升降,恐其内闭。
制半夏新会皮 炒竹茹 赤白苓 嫩苏梗 川朴 大腹皮 陈香薷 鲜佛手 煨木香伏龙肝 玉枢丹
案2
陈(左) 痛泻之后,继以呕吐,中州不舒。脉形沉细。此寒湿内阻。
川朴枳实 大腹皮 广皮 南楂炭 制半夏 蔻仁 赤白苓 鲜佛手
案3
郁(左) 带病入闱,病邪未澈,昨复啖饭二次,复食冷柿三枚,寒食交阻,胸中阳气逆乱,阴阳之气,一时挥霍变乱。泄泻稀水,继而复吐。阳气闭郁,肢厥脉伏,汗出不温,目陷音低。频渴欲饮,中脘不通,胸中大痛。中阳毫无旋转之权,有内闭外脱之虞。拟黄连汤以通胃中阴阳,参以芳化而开闭郁。
台参须(一钱)甘草(四分) 淡干姜(七分) 枳实(一钱) 制半夏(二钱) 川雅连(七分)川桂枝(七分)焦楂炭(三钱)车前子(三钱)橘皮(一钱)辟瘟丹(七分)
【二诊】用仲景黄连汤以和胃中阴阳,参以芳化而开气机,六脉俱起,肢厥转温,胸痛亦止,泄泻亦减。
病虽转机,而湿热何能遽楚,以致湿化为热,劫烁阴津。舌苔干黄,毫无津液。频渴欲饮,时带呃忒,小溲全无,神识迷沉。极为危险。勉拟辛咸寒合方,参以芳开。
生石膏(一两)滑石(四钱) 官桂(六分) 茯苓(三钱) 寒水石(三钱)猪苓(二钱)于术(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五分)鲜荷梗(一尺)紫雪丹(六分)
案4
姚(左) 外寒束缚里热,致寒热互阻,三焦清浊相干。吐泻交作,中脘不通。宜苦辛以开三焦。但霍乱时症,未可与寻常并论。
制半夏(二钱)川朴(一钱) 淡吴萸(三分) 川雅连(五分) 云茯苓(三钱)晚蚕砂(三钱)藿香(三钱)炒竹茹(一钱五分)白蔻仁(五分)广皮(一钱)香薷(一钱)太乙丹(五分)题臣饮食内停,寒热杂感,致清浊相干,三焦闭塞。始则上吐下泻,今则欲吐不出,欲泻不爽,腹笥板滞,按之满痛噫出卵臭,脉伏肢厥,螺瘪目陷清浊溷淆,湿食停阻,吐泻虽得稍停,而浊积更加闭塞,气道不宣,阳不敷布。危险已极,勉与显卿仁兄先生同议苦辛开通,降泄浊积。即请高明商进。
川雅连(姜汁炒七分)上川朴(一钱)枳实(一钱五分)木香(五分)橘皮(一钱) 淡吴萸(七分)姜半夏(二钱) 白蔻仁(五分)大腹皮(二钱)范志曲(二钱)备急丸(三分佛手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