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化之道第05期 | 第一课 文化之道导论

第一课 文化之道导论 目录

一、导论:“文化之道”释义、价值与方法

(一)“文化之道”释义

1.“文化”何物?

2.  我知“道”吗?

3.21世纪文化之道

(二)“文化之道”价值

(三)“文化之道”方法

二、文化之道的核心理念: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

(一)建立个人文化(四系统)

(二)养立文化个人(五品质)

三、文化之道的六大要素、问题与规律

(一)文化之本原:开文化源流

      (二)文化之趋势:明融通文化

        (三)  文化之精奥:争独立自由

主要思考题:

(四) 文化之使命:亲民族人类

(五) 文化之方法:入众妙之门

(六)文化之境界:止于至真至善至美

文化之道的六大要素、问题与规律
01
文化之本原:开文化源流

1、浮世绘:灵魂的无根失重状态

⑴宗教、世俗中的人的灵与肉的矛盾。宗教、世俗不同眼光中灵与肉两种生命之轻重。轻飏的灵魂之根、之重、之形。

⑵无根而飘、无家可归的灵魂。外国人给中国留学生上中国文化启蒙课。失重:身体失重与灵魂失重及其原因。

⑶高等教育中的高专业、低人文的反差、原因及其影响。脑子中专业知识充实与人文精神空虚。有专业目标,无人文目标。

学界反响: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博士生导师杨叔子设考《论语》,发人深省。

2、开文化之源,寻文化之根

“见其造而思其功,观其源而知其流;……见其所生,则知其所归矣。”(《淮南子》卷20)

古老而永恒的人之三问:“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往哪里去?”高更[法]油画(1898年,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我从哪里来?认识自己的根(过去)——什么样的环境与文化、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成长的得与失?

我是谁?认识自己——自己的自我意识。

我现在何处?认识自己的位置(现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位置、社会历史与个人历史的位置、人性位置或灵魂位置?

我往哪里去?认识自己(相关社会)的趋向与归宿(未来)——发展趋势、目标、理想、信仰,以及包含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我究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究竟为什么活着?我究竟该怎样活着?)。

遂成四问。每问实质?所含子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开始寻找我的文化之源,文化之根。邓园园  T0013134

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打开文化源泉,汲取文化养料,逐步成长为一个有良好教养/美好人性的人,特别是一个挚爱、真实、负责、独立、自由之和谐个性的中国人呢?根:家庭、学校(特别是大学)、民族、人类。中国根。

(1)个人生活阅历,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的根本性来源。

(2)环境,由小到大,包括:家庭、小学、中学、大学、社区、社会等。

生活环境(包含经济环境,也即物质生活环境,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

教育环境(学校、社区等),

交往环境(个人交往的圈子。朋友圈:外圈、内圈、核心圈(最重要的、真诚而智慧的朋友),

艺术环境(艺术各门类,包含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 电影\电视\曲艺\手工艺\书法等),

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

(3)读书,读书读经典,特别是读人文元典,读书范围包括人文、文学、哲学、历史、传记等,以及其它报刊。

(4)艺术,尽可能用艺术各门类养料滋养自身。

(5)榜样人物,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等优秀人物。

(6)历史,包括人类、民族历史,文化史,科学史,近现代史,特别是20世纪史,共和国史,另外还有家族史等。

3、先读精读人文元典  承传创新人文基因

“读人文书籍先读什么?”读点人文大书,方副大学生之“大”名。我想,是否先读人文元典为好。

“为什么要翻那些几千年前的故纸堆呢?你说传统文化重要,美国没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但发展最快,最发达!”

美国果真没有传统文化吗?美国“发展最快,最发达”和传统文化没关系吗?《富兰克林自传》对青年的启示。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曾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探讨了作为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新教之伦理,对形成美国资本主义精神,进而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迅速发展所起的文化基础的作用。富兰克林可说是一个典型的形象说明。在《自传》中,他回忆基督教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上帝引导我找到处世之法,运用这种方法,我取得了成功。”他谈古希腊文化对自己的熏陶:“有一本普鲁塔克(Plutarch,古希腊传记作家­——作者注)写的书,名叫《名人传》,我曾反复阅读,觉得受益匪浅,没有白费时间。后来我弄到一本色诺芬(苏格拉底的著名学生之一­——作者注)的《回忆苏格拉底》,里面有很多苏格拉底的论辩的实例,我为之着迷”(柏拉图所撰对话更佳)。当然他也读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人类理解论》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等书。在这些经典的启示和激励下,他给自己列出了著名的“富兰克林道德十三条”。

02
文化之之趋势:明融通文化

1、偏执文化:我们的文化缺陷

(1)重读鲁迅的《文化偏至论》。

(2)偏执文化之偏执具有相对性。“偏执文化”偏执什么?“偏离正统文化或主流文化”?偏执文化是“有特色的文化”吗?

(3)从一种文化形态看,偏执文化更多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形态、专制政治的政治形态相联系,即:

自然经济——专制政治——偏执文化。

(4)几种典型的偏执文化:

河伯式偏执:隔水“不辨牛马”,“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庄子》秋水1)

纳西斯式偏执:Narcissism(古希腊神话),一种文化自恋。

希特勒式偏执:日耳曼,优等民族优等文化;犹太,劣等民族劣等文化。

日本式偏执:日本朝野的军国主义倾向,拒受战争罪责。日本细菌战,“国家无答责”?王选,正义之讼,“感动中国”!

左倾式偏执:所谓“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大革命”,大革文化命。

塔里班式偏执:所谓“净化社会文化”,摧毁巴米扬大佛。

西方式偏执:西方中心,白种人优秀。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李白《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2、融通文化:当代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1)文化趋势问题  文化趋势问题的提出,重要性,相关的历史大背景。其概括何以可能的条件。

(2)何谓融通文化  融通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本质、发展的大趋势与总特征。这一概念揭示各种不同文化的一种关系,一种内在关系,比“多样文化”概括更为深刻、丰富。这一概括既适合于世界,也适合于中国。整个现代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自文艺复兴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与民主政治相联系、在偏执文化与融通文化的基本矛盾运动中,由偏执文化不断趋向融通文化的艰难曲折的必然的现实的过程。实质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学科、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交往、沟通和融洽、融合。因为文化就是人化,融通文化着眼于人们之间的融通(前提或更深刻的本质是得文化之“道”即文化之神髓,这是人类精神的精华与共通融合之神韵)。

(3)融通文化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待完善)

(4)融通文化的几个特性:

① 多元性。以承认多样文化的存在为前提,而不是只允许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 开放性。一种文化与多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不是自我封闭。

③ 过程性。融通文化不仅是一种状态,尤其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④ 创新性。在某种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冲突中产生出新的特质,而不是简单相加。

⑤ 相对性。文化的融通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进行,因而是有限的、相比较而言的,而不是无边际、无限、孤立的。

⑥ 完善性。不断克服自身文化的缺陷,超越自身,相对全面美好,而不是毫无缺点。

⑦ 个性。保持并创造自己文化的特性,是和而不同,而不是无特点的大杂烩。

⑧ 批判性。其思维方式是批判性思考,而不是随意揉合。

3、克服偏执文化,走向融通文化

⑴ 21世纪高等教育的高文化之所在。融通文化的大趋势给了我们一个历史高度和宏观视野,使我们的大学文化教育得以高屋建瓴。高科技与高人文/高文化。

⑵ 两种文化,两种人才 

1)偏执文化产生病态人格/个性、片面专才。

2)融通文化孕育健康人格/个性、和谐人才。

人挣扎在两种文化之间。 “生命并非没有矛盾,而且错误不少,它虽然达不到高不可攀的真理,却一贯致力于达到精神上的和谐,而这和谐,就是我们的至高无上的真理。”

——[] 罗曼·罗兰《母与子》上,初版序语P2

⑶ 学会在某一问题上融通文化。明融通文化是为了“造势”,造融通文化之势。努力学习、理解和运用融通文化的文化观、文化方法论,逐步达于融通文化的文化眼界、文化心态或文化态度,逐步掌握融通文化的文化方法和文化能力,逐步创造出融通文化的文化性质和文化状态。融通文化高于偏执文化。这是既理想又现实的文化目标。我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亲和力?

医学文化之道第05期到此结束。

注:本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用。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若您对以上内容有更多的想法和意见,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区畅所欲言,与我们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探寻医学文化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