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原文】

心之合(1)脉也,其荣(2)色也,其主(3)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4)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5);多食辛,则筋急(6)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7);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五脏之气也。

【注释】

(1)合:配合,指脏腑与组织相配合。

(2)荣:荣华,指脏腑精气外荣。

(3)主:克制之意。

 

(4)凝泣:泣,同“涩”。凝泣,即是凝结而不通畅的意思。

(5)拔:除也,有脱落之意。

(6)急:拘挛。

(7)肉胝(zhī)而唇揭:指肉厚并且唇缩。

【白话详解】

与心脏相配合的是脉,它的荣华表现于面部,而克制心的是肾。与肺脏相配合的是皮,它的荣华表现于毛,克制肺的是心。与肝脏相配合的是筋,它的荣华表现在爪甲,克制肝的是肺。与脾脏相配合的是肉,它的荣华表现于唇,克制脾的是肝。与肾脏相配合的是骨,它的荣华表现于发,克制肾脏的是脾。

所以多吃咸味的东西,会使血脉凝滞,而面色失去光泽;多吃苦味的东西,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吃辛味的东西,会使筋脉拘挛而爪甲枯槁;多吃酸味的东西,会使肉坚厚而唇缩;多吃甜味的东西,会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些都是由于饮食五味的偏嗜而受到伤害的情况。所以心喜苦味,肺喜辛味,肝喜酸味,脾喜甘味,肾喜咸味,这就是五味和五脏的对应关系。

【按语】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主司五体,开窍五官,外荣于体表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依据五行相克规律,脏腑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湿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肾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即水克火;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火克金。中医认为饮食中五味入五脏,能充养五脏,但五味不均衡、五味太过则会伤及五脏。

(0)

相关推荐

  • 多食咸

    ​多食咸: 咸多伤心: 抑制血的生发 血脉凝聚 脸色变黑 酸多伤脾: 肌肉角质变厚,"肉胝皱" 嘴唇失去光泽,并往外翻 甘多伤肾:头发失去光泽.掉发 苦多伤肺:皮肤枯槁,毛发脱落 ...

  • 心欲苦

    ​心欲苦: 五味所合: 心欲苦, 肺欲辛, 肝欲酸, 脾欲甘, 肾欲咸 意同五味所入 五味五脏 相宜之意 心欲苦, 肺欲辛, 肝欲酸, 脾欲甘, 肾欲咸, 五味所合 五味五脏相宜 意同五味所入 中医应 ...

  • 《黄帝内经》系列之:自然疗法思想探讨,值得参考 收藏

    <黄帝内经>确立的中医学模式为环境-形神医学模式.认为人不是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一员,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人体,而且考虑到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精神心理因素 ...

  • 肺者,气之本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阳中太阴,通于秋气 解读: 肺通过呼吸和 宣发肃降的功能 敷布人体,一身之气 而到人体的皮肤毛孔 使得人体,滋润光泽 肺藏魄 气旺盛则 体健魄全 体魄健全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及五味治病的原理

    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及五味治病的原理 [原文]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1),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原文] 太阳脏独至,厥(1)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2)当俱泻,取之下俞(3).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前卒大(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气口决死生的原理

    黄帝内经中气口决死生的原理 [原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1)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2)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3).府精神明,留于四脏(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诊法的要点,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诊法的要点,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原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1)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2)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的脉时相应关系

    黄帝内经中的脉时相应关系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1),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黄帝内经中认为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原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1)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五脏自身脏气的传变以及五脏与时间五行属性的相互变化关系

    黄帝内经中五脏自身脏气的传变以及五脏与时间五行属性的相互变化关系 [原文]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1),传之于其所胜(2),气舍于其所生(3),死于其所不胜(4).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脉,病脉,死脉的区别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病,死脉的区别 [原文] 夫平心脉来,累累(1)如连珠,如循琅(2),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病心脉来,喘喘连属(3),其中微曲(4),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5),如操带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