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1),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2),此六者,地气(3)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4),名曰奇恒之府(5)。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6)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7)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8),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9)。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注释】

(1)方士:此处指懂得医理的人,或医生。

(2)女子胞:即胞宫,现称子宫。

(3)地气:即阴气。

(4)藏而不泻:藏,贮藏。泻,输泻。指奇恒之府能贮藏精气,无输泻功能。

(5)奇恒之府:奇,异也。恒,常也。指脑等六者,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其形态、功能异于寻常之脏腑。

(6)天气:即阳气。

(7)传化:传输转化,传导、消化水谷及糟粕。

(8)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通“粕”。魄门,指排泄糟粕之门,即肛门。使,役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指魄门也为五脏主使和使用,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9)满而不能实:满,指精气盈满。实,指精气壅实、呆实。意为五脏精气宜盈满,但不能壅实不行。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我听到医生对脏腑的议论,有的把脑髓作为脏,有的将肠胃作为脏,或者作为腑。我冒昧地提出彼此相反的疑问,但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希望听一听其中的理由。岐伯回答: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组织器官,是秉承阴气所生的。它们都能贮藏阴精,好像大地贮藏万物一样,所以是主贮藏而不传泻,名为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种器官是秉承阳气所生的,像天阳之气运转不息,所以主传泻而不贮藏。它们还能接受五脏浊气,名为传化之腑。浊气不能长久停留,而应输泻。肛门也是五脏的役使,水谷糟粕不能长时间留藏。所谓五脏是贮藏精气而不是主传泻水谷的,所以,五脏精气宜盈满,但不能壅实不行。六腑是主传导消化水谷而不是主贮藏精气的,所以,六腑水谷和糟粕宜暂时充实,但不能满滞不行。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饮食入口至胃,则胃中充实而肠中尚空虚,饮食从胃而下,则肠中充实而胃中空虚了。所以说:实而不满,满而不实。

五脏六腑的功能见下表。

【按语】

本节讨论了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奇恒之腑的名称主要由其结构功能所决定的。在性能上,它们属阴像地,主藏蓄阴精,与五脏性能相似,但脏与腑之间有表里配偶关系,而它们却没有。

因此,既与一般的脏与腑有相似之处,又异于一般脏腑,故称“奇恒之腑”。

五脏的功能主藏精气,故精气宜充满。同时,精气又要保持运行流畅,不能壅实不行,才能灌注营养全身器官组织,故其功能特点是“满而不能实”。所以,五脏病理不外乎精气不满和脏气壅实两端。临床上脏病多虚,虚则补之,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静中寓动。如补脾当配和胃消导之品,养心宜佐以和血活血之品,补肺应伍以宣肃之品等;脏亦有实证,主要为精气壅实不行所致,如肝气郁结、肺气壅滞、心血瘀阻等,治疗当以疏通为大法,寓补于通。

六腑主传化物而不藏,传化物包括水谷及其糟粕,还有五脏代谢后的浊气。为保持传泻的通畅,六腑应处于一种“虚实”的状态,如“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这种“实”是暂时的,水谷和糟粕在六腑中不可久留,消化道不能同时充满,需要按时排空,故其功能特点概括为“实而不能满”。因此临床上六腑以满而不通为其主要病理特征,多见食积、便秘、癃闭、黄疸、水肿等实证病变,故凡治六腑病以通降去实为大法,所以后世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说法。

“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对临床意义颇有指导意义。由于魄门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临床无论外感、内伤病变,下查魄门是不可忽略的方面。首先,对于疾病预后的判断,查魄门可知其吉凶。如昏厥证,二便失禁者,为脏气衰败之象,预后多不良,治当急固其气;而大便秘结不通者,多为实证,治需急通其便,以泄其邪。其二,在疾病治疗中,魄门病变,调理五脏;五脏病变,通调魄门。如魄门输泻失常所致的泄泻证,治有温中健脾的附子理中汤,温补肾阳的肾气丸,疏肝解郁的逍遥散、痛泻药方等。便秘证治有针对肾阳虚的济川煎、半硫丸,治疗肝气郁滞的五磨饮子,治疗热传大肠的麻杏甘石汤等。五脏病变,通调魄门,如心经火盛,导热下行,方用导赤散;肝胆火盛方用龙胆泻肝汤;邪热壅肺方用凉膈散、防风通圣散;胃肠热结方用大承气汤等。

其三,在治疗原则的确立上,脏腑病变引起的泄泻、便秘,当求其本,调理五脏,但因二便失调直接影响脏腑功能者,则应急先调治魄门,先治其标,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者治其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