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营养、最安全、最良心、最放心食物——这位老师讲透了
郑播德/文
什么是最营养、最安全、最良心、最放心的食物?
它,既不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x品xx品,
也不是什么昂贵的“高端食品”,
而是平平实实的家常素食——植物性食物。
人类选择植物性食物,
从远古时期采摘野果、野菜、种子就开始了。
随后漫长的百万年以来,
尤其是进入农耕时代之后,
植物性食物一直是人类的首选,
也是生存最重要的靠山。
自古以来,
中国有高度重视“植物性食物”的传统,
堪称知行合一的典范,
祖国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中记载: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菜为充。
(民间至今有“饭少加夹菜”之说)
到了春秋时期,
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
伟大政治家管仲先生,
在其重要著作《管子》中说:
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
在《史记·管晏列传》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
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传颂不衰的名句: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其中的“仓”,
就是指粮仓、谷仓,
是储备五谷杂粮之仓,
是一家一地一军一国最重要的靠山!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中的“粮草”,
就是人吃马喂的植物性储备粮。
肉类是公认的易臭、易腐败、
不耐储存的腥膻之物,
在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
绝非行军打仗食物的首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公元1356年,
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
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
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
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
所以尽管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
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
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
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
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他还非常清楚粮食等物资
对支持他的政权与军事活动的重要性。
尽管军务繁忙,
他每到一地,
总要关心当地农业生产,
鼓励种田养蚕。
他安排军队耕种粮食,称为屯田。
任命专管官员,
负责修筑堤防,兴修水利,
保证军粮的供应。
在徽州,
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
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实际总结了朱元璋一贯实行的方针,
他非常地高兴。
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
一步步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帝业。
熟读历史的当代伟大领袖毛泽东,
自然也会高度重视国家的粮食战略。
1972年12月10日,
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
传达了毛泽东主席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
文件批语中说:
毛泽东主席讲了《明史 朱升传》的历史故事。
明朝建国以前,
朱元璋召见一位叫朱升的知识分子,
问他在当时形势下应当怎么办。
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
取得了胜利。
这是毛主席“借史定策”的历史佳话。
另一句人民大众耳熟能详的方针,
“备战备荒为人民”,
则是1965年毛主席在制定国家“三五计划”提出来的。
其中的“备荒”,
就是准备应对“荒年、灾年、粮荒、粮食短缺”之意。
我们现在常说的“粮食”,
就是指以五谷杂粮为主体,
蔬菜瓜果为补充的总称。
粮食——植物性食物,
是如此重要。
当今世界上,
存在着两套有关食物的知识体系。
一套是西方的营养健康体系,
很多人是从营养学的角度研究食物,
也从国外引进了营养健康教育。
这是一个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医学体系之上的“现代营养学”体系,
以人体和食物中的金属非金属化学元素、分子、
细胞、基因等作为研究对象,
以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作为衡量指标,
以“分析法”为手段,
对食物进行一系列粉碎、提取、
计算、定性定量分析和取舍的
“微观营养学”。
其优胜之处,
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实验检测仪器设备、
试剂等检测工具和方法,
让人们了知食物的“微观”状态和成分,
进而按需取舍、计量搭配、按量食用,
以期达到“精准”来解决人的营养需求和疾病康复问题。
其短板和局限,
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容易落入“繁琐哲学”迷局,
只见微观不见全体,
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只见沙石不见泰山。
它在短短的发展历程中,
名词术语、指标指数越来越繁复,
研发和使用成本越来越高昂;
它经常会“自相矛盾、自我推翻”俗称“打脸”,
常自称“科学进步、最新研究发现”。
殊不知,它的“精准”只是相对的。
“精确”未必等于“准确”,
更不等于“精准”,
更不等于一定能“精准解决疾病康复问题”。
例如,
它时而“胆固醇坏”,
时而“胆固醇好”;
时而“牛奶补钙”,
时而“牛奶导致钙流失、骨质疏松”;
时而“荤素搭配”,
时而“肉食致癌、红肉致癌”,
令人哭笑不得、无所适从。
一套是中国的食物文化和知识体系,
讲求阴阳平衡、药食同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
相对于“现代营养学”而言,
中国、东方的食物文化和知识体系
则可称之为“古代营养学”。
它是一套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建立起来的
相对“模糊、粗线条、低门槛、低成本”的
古老科学体系,
符合“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制衡、
药食同源、大道至简”的
“道”的准则和思维方式,
简单、实用、适用、便利、低廉、效验。
它历史悠久,
不因时代变迁而摇摆,
堪称“亘古不变”。
我们今天看它,
还是需要在“正知正见”的基础上“中西汇通”,
善用其精华,
扬弃其糟粕,
不要迷信、盲从。
例如,主张“药食同源”的古老中医、中药体系中,
就有用蛇、蛇胆、龟、龟甲、龟胶、蝎子、蜈蚣、蜘蛛、
全虫、穿山甲、水蛭、鹿茸、鹿血、
驴皮阿胶、狗鞭、牛鞭、羊鞭、睾丸、
蛤蚧、海马等等动物尸体、器官、
血液、粪便等“入药”的“丑陋传统”。
我们今天必须知道,
这些古老的荒谬陋习,
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丝毫无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且祸害无穷,
必须坚决扬弃。
经过二战以后“短缺经济”时代
到今天“物质过剩”时代半个多世纪的探索,
经过西方科技、东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当今世界的顶级营养学机构和专家们,
(如,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下辖的癌症研究所)
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
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
对人体健康、人类健康、环境恶化、全球暖化的
巨大和持久危害,
以及植物性食品对健康、对环境保护的巨大利益。
具体详情请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