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绪彬:母亲 | 母亲节特刊
母亲
钱绪彬
母亲,一个令全天下人肃然起敬的称呼。只有她,能孕育生命,能温暖整个世界。
少儿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我儿时最喜欢唱、最喜欢听的一首经典之歌,因为它唱出了儿女的心声,唱出了母亲的伟大,唱出了人间的温暖。然而,我到不惑之年以后,对这首歌开始敬而远之了。
自从10年前母亲离开我们以后,我就害怕听这首歌。每次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时,就有种触景生情的感觉,心里都会有隐约的痛。这种心理作用,一直挥之不去。尽管这样,丝毫不影响我经常想念母亲、梦见母亲,尤其在逢年过节时会更加想念。
虽然我与母亲共同生活了42个春秋,但真正与她朝夕相处才十几年。因为我自参加工作以后,一年到头难回家一次,即便回去,也才几天时间,像点火一样,匆匆返回单位上班。因此,总感觉与母亲相处时间短暂,孝敬她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母亲过早的离开,给我们子女留下永远的痛。
母亲虽然个子矮小,识字不多,却是一位通情达理、勤劳朴实、慈祥善良的普通农村妇女。她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父亲是当地一名赤脚医生,常年在外,顾不了家。一年四季,种地、操持家务和抚养儿女等大小事情,自然全落在母亲一人肩上。从小,母亲把我们5个儿女拉扯大,独自日夜忙碌,吃苦受累,挨冻受饿,付出太多,很不容易。正因如此,她的身体过早的落下很多毛病。那年月,由于贫穷落后,劳累的母亲长期得不到很好休息和治疗,最终病入膏肓,饱受磨难。
从小,我最爱吃母亲包的饺子。在我们老家,饺子叫包面,形状像船,个头比一般饺子大。这种饺子,是用瘦肉、芝麻、核桃仁、黄豆面、韭菜等食材制作而成的馅。做起来也比较复杂,先将各种食材切小、捣碎,然后配好佐料,搅拌均匀即可。饺子皮是手工擀做后,切成的四方块。包时,陷放得特别多,自家包的饺子特实惠。这种饺子,不仅味道香,营养好,吃着酥,还不腻,是地道的土家风味。我出来工作几十年,各地风味饺子也吃了不计其数,但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做的味道。我曾经的《母亲的饺子》一文,先后被《武汉铁道》和中国作家网等多家网站采用,这或许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据大人讲,小时候我肥肉吃腻了,长大后再也不想吃。于是,每次吃饭时,母亲都会习惯性地将不多的瘦肉往我碗里夹,特享受这种被宠爱的幸福感觉。想当年,我携妻女回家过年,吃饭时,母亲依然旁若无人地给我不停地夹瘦肉,直弄得我不好意思。
母亲将我们抚养成人后,本该享享清福,可她又承担起帮我带孩子的重任。她默默忍受着城里生活的不习惯,悉心把孙女带到三岁,直到上了幼儿园,才放心地回老家。那时,她边带孙女,边绣鞋垫,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已为人父的我深深懂得,只有父母对儿女才会有这种浓浓的爱。我常年在外工作,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怕我分心,影响工作,对家事经常是报喜不报忧。有一次,母亲生病大出血,差点失去生命,却让家人封锁消息。当年,还没有手机,直到后来回家才得知。当时,我既伤心又激动,忍不住“责怪”家人好心办坏事。一直以来,我特别感谢母亲默默的付出和无私的爱。每次回想,心里总是酸酸的。来世还要她做我的母亲。
在母亲病魔缠身的那几年,每次回家,见她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驼背的身躯,双手的老茧,还乐呵呵地硬撑着身子忙前忙后做一大桌子可口的土家菜,心里既高兴又不是滋味。有几次想劝劝她,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因为我知道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要身体能动,都会停不下来。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不知疲倦地忙碌着,直到生命的终点。
母亲是我紧握她的手离开的。当时,看见母亲慢慢闭上眼睛,我紧拽住她的手,并撕心裂肺地呼喊,再一次将她从死神里拉了回来,她痛苦地慢慢睁开模糊的双眼,并滚落了两滴眼泪。在场的家人劝我“别让她这么痛苦!”于是,我不再呼喊,母亲便永远闭上了双眼,阴阳两隔。霎那间,我感觉全身像触电一样发麻。心想,这肯定是母子连心的心灵感应。她仿佛在叮嘱我们“要好好地活下去”。我在悲痛欲绝中失去了母爱,头脑一片空白,仿佛天塌下来一样,六神无主,痛苦、无助涌上心头。心想,从今以后我也成了没妈的孩子,几度痛哭失声。瞬间,我才真正理解生离死别的含义。我平生第一次亲眼目睹一个鲜活生命的离开,而她却是我的亲娘!
母亲去世后,几年都不习惯。有一次,我举家回老家过年。走进家门,看见了父亲和哥嫂等所有人,就是不见母亲,我便不吭声地四处寻找。后来,猛然想到,她早不在了,于是,我只好偷偷地抑制住内心的痛。
母亲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最珍贵、最温暖的爱。享受母爱很幸福,失去母爱很痛心。母亲,我笨拙的笔怎能写尽您的伟大?《世上只有妈妈好》,帮我们歌颂伟大的母爱,因此,我会再次亲近这首歌。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父亲,依然精神矍铄,笑口常开。风趣幽默的父亲,像个老顽童,是家中一宝,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恩惠。家人都围着父亲转,哄他开心,愿他长寿,共享天伦之乐!这些其乐融融的情景,如果母亲天堂有知,定会跟着乐。
钱绪彬,湖北长阳人。作品散见于《武汉铁道》《荆门晚报》和中国作家网、作家网、中国散文网、原鄉書院、湖北作家网、宜昌作家网等报刊、网站。其中,《父亲的小背篓》荣获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最后的泪》荣获第四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二十八载接生路》荣获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宜昌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网创作员。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