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四种坐姿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椅,古人席地而坐,就是在地上铺上席子,然后跪坐其上。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屁股坐在脚后跟上。今天日本、韩国还保留这种坐法。

如果将屁股抬起,上身直立,就是,也叫长跪、跽。由坐到长跪,表示将要起身站立,也是对别人表示敬意的动作。《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秦王长跪表示要向范睢请教。《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中樊哙突然闯入,项羽按剑而跽,是准备起身自卫的动作。

还有一种极不礼貌的坐法,叫“箕踞”。其姿势为屁股坐在地上,两腿平伸,上身与腿部垂直,形似簸箕,因而得名。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箕踞”是对秦王的一种蔑视。《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箕踞”是对生死超然的态度。

与“箕踞”不同的是“踞”,就是蹲着。《说文解字注》“居,蹲也。...今足部改居为踞。...足底著地,而下臀、耸其膝曰蹲...。从尸,古聲......”表示蹲着的“踞”最初写作“居”,是从尸(与人体有关),古声的形声字。顺便说一下,今天“居”更多表示“居住”的意思,实际这个意思古代都写作“凥”,《说文解字》:“凥,处也。从尸得几而止。”“凥”是停止,居住的意思。后来“凥”字废弃不用,用“居”来表示“居住”的意思;而用“踞”表示蹲着的意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