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设计你的公众讲话,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主播: 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2月7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抓住听众注意力》。
这本书是由享誉全球的演说家苏珊·魏因申克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让公众演讲印象深刻的技巧。
心理处理机制
表面上,我们是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和皮肤感知,但实际上,这些感官接收到的信息,都要被大脑处理。
在心理学上,专家把这种看不见的处理信息的方式称为:潜意识心理处理。
在相关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平均每秒会接受40亿个感知输入。这个数据听起来貌似很多,但是由于很多感知是无效的,比如看见马路上的行人,或者飘过的云彩,或者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所以我们在同一时间只能有意识地处理4件事。
而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于我们接受到的信息,比如汽车的鸣笛声、风拂过皮肤的感觉、路边的绿化带等等,我们并不会主动记忆它们。这类信息的输入,来得快,去得也快。
因此,心理处理机制可以分成两个层面来解释:一个是无意识的,另一个是有意识的。
如果你要做公众讲话,不管是演讲、培训,还是发言,你都要记住听众有意识地处理信息,一次最多只能应对4件事。
两个效应
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提到过峰终定律。它指的是:人的大脑在经历过某个事件之后,能记住的只有“高潮”和“结束”时的体验。对于过程,我们大多记不住。
可是,问题来了,我们上面不是说大脑一次最多可以处理4件事吗?这只有两件事啊?
其实,对于大脑而言,除了峰终定律,还有两个效应非常重要,分别是: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的是对于一件事,我们只能记住在时间上,离我们最近的信息。比如,你在听一个公众讲话,突然有个电话打断了你,你能记住的只有离你被打断时间最近的信息。
而首因效应指的是,对于一件不吸引你的事,你只能记住这件事的开头。比如你参加了一次培训或者课程,开始是满怀期待的。但是整场听下来,你觉得非常枯燥、无用、浪费时间,而最开始抱着期待听的开场,反而让你印象深刻。它可能是学员间的自我介绍,或者是主办方的活动介绍。
所以,峰终定律、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认知方式。
 
巧妙的设计』
因此,设计一个公众讲话,最重要的是尽量避免听众的记忆中断,尽可能减小记忆中断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人们的注意时间越来越短,专注力越来越弱,所以一旦你的公众讲话超过10分钟,你就要想办法把它分成几个小段,确保每段都有精彩的开头和收尾。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由于人们倾向于记住演说中的开场和结尾部分,所以如果你把整个演说分为若干个小演说,则可以让听众接受更多开场和结尾。这样,他们就能记住更多的信息,自然会对你的演说印象深刻。
其实,这种方式我们一直都在生活中使用,只是很少有人思考。比如这组数字19167542314,如果让你从头记到尾是很困难的。可是,如果你把它分成三组,191-6754-2314,多看几遍你也就记住了。因为你会在大脑中下意识地记忆三组数字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数字多读两遍也就记住了。
这是不是像极了我们记忆电话号码时候的情景?没错,把你的公众讲话分成几段展开,也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总结一下,利用人们普遍存在的记忆规律,你更容易打造很有记忆点的公众讲话。当你尝试把心理学概念用到生活中后,你会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