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3个方法提升洞察力,帮你掌握正确方法有效决策
本文字数3810,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眨眼之间》。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被誉为“畅销书之王”,他的作品包括《引爆点》《眨眼之间》《逆转》《异类》等,本本都是《纽约时报》的冠军图书,不但创造了书市神话,还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出现了一个名词叫“格拉德威尔效应”,用来形容他对公众的巨大影响力。他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本书探讨了人类在潜意识层面拥有的瞬间决断能力,认为我们在眨眼之间所做出的快速判断,与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后才做出的决定不相上下,甚至更好。作者指出,我们每个人天生就具有这种不假思索的决断力,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妥善运用,就能大大提升在眨眼之间洞察真相的功力。
01、潜意识的瞬间决断力
我们先看一个故事,1983年9月的一天,美国一家名叫保罗·盖蒂的艺术博物馆,搜寻到了一尊非常罕见的古希腊少年雕像,卖家开出了将近1000万美元的天价,但如果这尊雕像是古代真品,那么它绝对值这个价钱,而且当时的盖蒂博物馆也急需通过收藏这样的绝世宝物,来提高自己在业界的声誉。
为了鉴别雕像的真伪,他们专门请来著名地质学家,用当时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对雕像进行了最细致的审查,来确认雕像石材的形成年代和出土地点;同时还聘请了资深律师,查明相关收藏文件的真实性。博物馆前后花了14个月,从技术上和法律上对这尊雕像进行了全方位的审查,没有发现任何破绽,他们就相信这尊雕像确实是古代真品。遗憾的是,审查团队过于重视技术,没有专门请文物专家来鉴定。
后来,盖蒂博物馆不惜血本买下了这尊雕像,并在1986年秋天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展出获得了巨大成功,《纽约时报》还在头版报道了这件事。但是,盖蒂博物馆方的心头始终不舒服,因为有几位文物专家先后对雕像提出了第一眼质疑:一位意大利美术史学家认为雕像的指甲看上去非常别扭;一位古希腊雕像专家说,感觉有什么东西不对;还有一位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前任馆长说,这尊雕像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新”,不像是古董。
这些专家提出的质疑没有证据,纯属主观臆断,盖蒂博物馆当时也就没有采信,但后来他们总觉得不对,为了打消疑虑,他们将这尊雕像包好连夜送往雅典,召集希腊最资深的雕像专家进行研究。
结果让博物馆大受打击:专家们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卖方提供的收藏证明文件是假的,雕像的石材也是新的,只不过用秘方进行了做旧处理。毫无疑问,盖蒂博物馆成了冤大头。到现在在盖蒂博物馆的文物目录中,有一幅立像的图片,旁边标注着:“约公元前530年,或为现代仿品。”
在这个案例中,文物专家们凭直觉做出的判断,胜过了博物馆方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这就是潜意识层面进行瞬间决断的威力。那么,潜意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它在大脑中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1、自动运行
作者指出,潜意识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自动运行”。大脑将很大一部分复杂的思考工作委托给了潜意识,让它时时处于自动运行的状态,从而达到运转的最优化模式。
这正如一架先进的无人驾驶喷气式客机,无需或只需少量来自人类飞行员'意识’的指令,亦能进行飞行。在帮助人们判断周围环境、警示危险、设立目标,以及精准高速地采取行动等方面,适应性潜意识可谓高手。”
2、快速决断
潜意识的另一大特点是“快”。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潜意识就已经帮我们做出了快速判断和反应。这是意识层面深思熟虑的慢系统完全不可替代的。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栋民宅的厨房起火,消防队赶到以后发现火势并不大,于是用水枪向厨房喷水,但火势依然不灭,队员们正要做进一步扑救,副队长忽然直觉感到情况不对,大喊一声“马上撤退”,全部人员刚刚撤离,地板就轰隆一下子坍塌了。
事后他们才发现,火源不是厨房,而是地下室,撤退是非常明智的命令,避免了消防员伤亡。副队长虽然当时也不清楚真实情况,但他的瞬间决断力却救了全体队员的性命。
02、瞬间决断力的薄片分析法
作者说,潜意识瞬间决断力的奥秘就在于“薄片分析法”。什么是薄片分析法呢?根据书中的定义,薄片分析法”是快速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人们通过极少经验即可理解事物和行为规律的潜意识能力。也就是说,潜意识有种删繁就简的能力,能够从大量信息中忽视无用信息、提取出关键信息,并根据这些关键信息来做判断。
举个例子:
爱情实验室。也就是给你看一段3分钟的夫妻对话视频,你能判断出他们在15年内是否会离婚吗?你不要觉得这肯定不靠谱,作者说经过训练的心理学家却能判断出这段婚姻是否会破裂。我们都知道,决定婚姻是否成功的因素太多了,像价值观、性格、习惯、金钱、孩子等等,3分钟的对话视频怎么可能会提供足够的信息呢,这些心理学家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作者说关键就在于薄片分析法。心理学家完全不理会其他因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因素上,也就是夫妻二人在对话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将其命名为“SPAFF”。
此系统分为20个代码,分别对应夫妻在沟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首先,工作人员为每对夫妻拍摄录像,然后再依据SPAFF系统加以分析。其中,反感的代码为1,蔑视为2,气愤为7,戒备为10,埋怨为11,伤心为12,一言不发为13,含糊其辞为14,依此类推。我们只需要将视频中出现的每种情绪记录下来,然后去算一算其中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各占了多少比例。
根据心理学家总结出的规律,一段婚姻想要延续,视频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至少要达到5:1,否则婚姻就有危险。其中,有四种情绪特别值得重视,也就是戒备、一言不发、指责和蔑视,一旦出现了这四种情绪的一种,意味着婚姻存在问题。这里边最严重的是蔑视,一旦夫妻之间出现蔑视情绪,这意味着这段婚姻很可能短命。
事实证明,只要了解了其中的原理,对情绪识别稍加学习,普通人也能像心理学家一样快速判断出一段婚姻的前景,这就是薄片分析法的神奇之处。
作者认为,薄片分析法其实就是潜意识层面的工作原理。潜意识通过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细节,留下真正关键的要素作为判断依据,就能够在瞬间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只不过,这一系列的复杂操作都处于自动运行状态,我们觉察不到而已。
举个例子:
我们想要评估一位医生被提起医疗事故诉讼的风险,你觉得下面哪种途径更好呢?第一,去仔细分析他的档案,查看他的学历、行医资格证、医疗失误的记录等等;第二,偷听他与病人对话的几个小片段。你可能已经猜到了,第二种方式,也就是偷听医生和病人的谈话,能让你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医生因失误被指控的风险,与其所犯错误的多少几乎没有关系。针对医疗失误诉讼的分析显示,遭到起诉的医生中不乏医术高明之人,而有些漏洞百出的医生却从未遭到投诉。
同时,在由于医疗事故而受伤的人群中,绝大多数的人从未提起过医疗失误诉讼。也就是说,因医疗看管疏忽而导致的伤害,并不是病人起诉的唯一原因。病人们之所以投诉,不但因为他们受到了侵害,而除此之外还另有原因。
而这个原因就是他和病人的关系如何,病人是否喜欢他。想要了解这一点,偷听这个医生和病人的谈话当然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如果这位医生对病人语气友善、态度关切,那么他就不太可能被起诉;
反之,如果他语气强硬、态度冷漠,他就可能被病人找麻烦。这也是一个薄片分析法的典型应用,而且这个薄片真的可以非常薄:你甚至不用去听医生到底说了什么内容,只需要注意他说话的语气语调,就可以判断得八九不离十。
薄片分析法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深刻的认知原理,就是信息不是越多越好。人们总是以为,掌握的信息量越大,做出的判断就越准确,其实这是一个错觉,事实上,我们只需要将有限的注意力聚焦到少数几个关键细节上,就可以洞察到事物的本质。有时候,多余的信息不但没用,反而会对决策形成干扰,从而让我们做出错误判断。
比如,医院的急诊室每天会接待大量的胸痛病人,其中有的病人的确有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而有的病人其实在几天之内没什么大事,不需要占用急诊室的有限资源,那怎样才能快速区分这两类病人呢?
对此,心脏病专家列出了四项关键诊断指标:心电图、血压值、是否肺部积水以及是否有不稳定性心绞痛。急诊室的长期实践表明,如果医生严格按照这四项指标来判断,就能达到很高的准确率;而医生一旦开始考虑别的因素,比如病人的性别、年龄、病史、其他症状等等,考虑的因素越多,对病情的判断就越不准确。在这个案例中,多余的信息对医生的判断形成了严重干扰。
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在用潜意识的瞬间决断力做决策的时候,要避免受到诱惑和干扰,因为我们对一件事的偏见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
比如,职场中的偏见。就是身材高大的人通常被认为有领导力,这就不难理解,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 CEO 几乎全部是高个、白人、男性。数据显示,美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5米,超过1.88米的男性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3.9%;而《财富》500强 CEO 的平均身高是1.83米,其中身高超过1.88米的男性占到了1/3。
但事实并不一定,没有人会公开说小个子的领导能力就是不如高个子,然而偏见往往隐藏在潜意识当中,我们意识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偏见。
最后的话:
你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心理世界的仆从,精心照料着你思维生活中微妙的细枝末节,密切关注着你周围发生的一切,竭力确保你能够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