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理想父母理想人生
理想父母理想人生
题记:她有一对身不逢时、意气消磨,物质精神皆濒临绝境的父母,尤其母亲控制欲旺盛、母女关系紧张。从儿时的愤怒,到少女时代开始逃跑,甚至尽快将自己嫁掉都成为逃离的手段……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原生家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年近九旬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中饱含了宽容、悲悯与祝福。
这本书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年近九旬时送给父母的一份独特礼物:她平生最后一部作品《我的父亲母亲》。
2013年11月7日,莱辛以94岁高龄辞世,我想像老人终于可以上天堂向父母求证了:“嗨!阿尔弗莱德(莱辛的父亲)、埃米莉(莱辛的母亲),我写了一本书,书的前半部分,我专为你俩设计了一套理想人生,你们看看满意吗?对不起,没把你俩写成两口子,不过请放心,爸的老婆、妈的老公都是我瞎编的,不许生气、吃醋啊!”
一家人团聚的场面多温馨!可多年来我一直有个疑问:天堂之上,六七十岁,甚至更年青就辞世的父母,如何与耄耋之年的儿女相认。就样貌而言,如何分清父母和子女?产生如此荒唐的想法,可能与我从未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有关,他们去世时都年仅40多岁,因为暴病和饥荒。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莱辛为父母打造理想人生,首要之务是必须彻底抹杀掉影响了父母一生的重大社会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
让我们温习一下发生在上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吧。一战历时4年(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资料显示,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堑壕战为主、装备更落后的一战更血腥、更残酷,简直可以用“搅肉机”来形容。
理想中的阿尔弗莱德和埃米莉生活在没有被一战阴霾笼罩的英国。他们都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尽管一个不受母亲待见、一个幼年丧母,但都没有影响这两个精力充沛、素质优越、目标坚定的孩子成长为人群中惹人瞩目的一对。
阿尔弗莱德英俊、乐观、随和,是个板球高手,酷爱无拘无束的农场生活。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看,老莱辛用多么温情脉脉的笔调构想父亲的理想人生:许他一个丰满美丽、善解人意的好老婆,一个虽麻烦多多,但终生不渝的好兄弟。虽然自己父母人情寡淡,却拥有情同父子、母子的“干爹”“干妈”。 理想中的阿尔弗莱德一生“老婆、孩子、热炕头”,在从小生活的、水草丰美的英国农场里岁月静好、今世安稳。
理想中的埃米莉,与阿尔弗莱德相识于花季,虽互不讨厌,但终其一生只是熟悉的陌生人,未擦出半点火花。这是一对配错了的夫妻,老莱辛恐怕在少女甚至幼年时,就这样冷眼旁观自己的父母,对他们的婚姻作出了判断。真的,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眼睛雪亮、嗅觉惊人。
相比安稳的阿尔弗莱德,埃米莉的理想人生要跌宕、精彩许多,埃米莉的人物形象也比阿尔弗莱德更丰满、更具立体性,这是为什么呢?答案也许是爱恨交加、情绪复杂。事实上,与精力旺盛、控制欲强烈的母亲的终生战争深深影响了莱辛的创作,她的很多作品都涉及母女关系的主题。
所以老莱辛干脆没有给她理想中的埃米莉“分配”一个孩子,一个都不给!老莱辛给她设计的命运轨迹是这位美丽、优秀的护士嫁给了她理想中的丈夫:生性冷淡、技术超群的外科医生。虽然夫妻生活淡漠,但埃米莉挺享受自己作为上流社会各种聚会的召集者、女主人的光鲜和精彩。
丈夫去世,埃米莉只消沉了很短时间,这个精力旺盛、组织才能惊人的女人,开创了令世人瞠目的辉煌事业:以丈夫留下的丰厚遗产为基础,打造自己的慈善王国,建立了多所面对贫穷孩子的专门学校。
老莱辛想必非常得意自己创造出来的理想母亲形象:看,你每天都过得那么忙碌、充实,充满成就感,你终于不用充当其实你并不擅长的角色:母亲。你终于放过我了,哈哈!
理想越是美好,现实愈是残酷。书的后半部讲述了阿尔弗莱德和埃米莉两个人的真实人生。简而言之,阿尔弗莱德是一战战壕中的幸存者,战争给了他一副木制的假腿。他这样看待自己的死里逃生:“真是非常幸运。我是说,如果你非常想活着的话。”
事实上,性情恬淡的阿尔弗莱德一生都没有从一战的残酷中彻底醒来,战争摧毁了他的身体也摧毁了他的记忆,因为记忆里尽是恶梦,尽是死亡,尽是那些如烟花般灰飞烟灭的年青战友,这样的日子过不好!更何况这样的日子还是背井离乡、错误选择在了非洲一块英国殖民地上度过。
一战之后,萧条的英国经济让阿尔弗莱德和埃米莉看不到希望,他们作出了一个事后来看很莽撞、很理想化的决定:去传说中土地肥沃、赚钱容易的英国自治殖民地南罗得西亚(即今天的津巴布韦)经营农场。无论是身有残疾、不擅经营的丈夫,还是浑身洋溢中产阶级情调,热爱交际、音乐的妻子,他们都不适合在蛮荒的非洲小农场谋生,但已掉头无路。
一对身不逢时、身不逢地、意气消磨的父母,这是莱辛从小面对的生活真相。从儿时的愤怒,尤其是对颓唐到卧床不起,认命之后又将旺盛精力往女儿身上倾倒的母亲,到少女时代的逃跑,逃出绝望的农场、绝望的生活,甚至尽快将自己嫁掉都成为了逃离的手段……阅读也是一种逃离当下的方法吧,通过邮购,少女时代的莱辛源源不断收到从英国寄来的文学书籍,这也为她日后从事写作打下了基础。
1949年,莱辛终于走出非洲,回到她父母的国度英国,并很快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非洲的悲惨经历滋养了她,挣扎的家庭经历滋养了她,漫长的一生,莱辛以著作等身、题材多元著称,成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我的父亲母亲》也许算不上莱辛的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但是,相比那部著名的、跟砖头一般厚,但看完后我却无甚印象的《金色笔记》,我永远记住了这部饱含了对父母的宽容、悲悯与祝福的书。
因为个人资质,因为来自的家庭,因为所处时代,因为各种际遇和偶然,所以不能苛求这个世间有完美的人,所以我们每个为人儿女者,请尽量宽容父母当年的不成熟。宽容父母没有给自己完美的家庭、完美的童年,但请铭记回忆中的丝丝温馨,然后,目光向前,去为自己相对完美的人生努力、飞奔!这是一位伟大作家在年近九旬的暮年给我们的启示。
插图/陈颖
作者简介
李春玲,1974年出生,北京某报编辑,曾出版随笔集《花儿都有权利开放》。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