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课

别人都在做的事,不代表你也非要做,别人追求的虚妄,也不一定就是你的极乐。

上周在外校讲课,迎着秋季的晨光,有些清凉。

我讲授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三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节解决问题的课,课后受到领导的肯定。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导课

1.出示五彩缤纷的玻璃球图片,还有亮亮和明明玻璃球的关系:亮亮有3颗玻璃球,明明的颗数是亮亮的2倍。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答?

预设:①明明有多少颗?②两人一共有多少颗?

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且解答出来,可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大家看一看。

出示问题:你能用图画的方法画出亮亮和明明玻璃球的关系吗?

<2>学生自由画图,教师巡视。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找出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作品。

<3>学生展示作品。

①把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哪副作品能更清楚表示出两人的关系?”

②引导学生说出:3颗的2倍,就是2个3,用乘法计算。

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关于倍的认识中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

2.改变“标准量”,让学生再次画图。

把亮亮的玻璃球数量改为5颗,该怎样画图,让同学们用最清楚的画法表示出来

①学生画图。

②强调:5颗的2倍,就是2个5,用乘法计算。

3.继续改变“标准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亮亮说:我家有100个玻璃球呢,这时我们该怎样表示?

新授课

同学们,亮亮有100个玻璃球,我们是不是还要一个一个的画,那该怎样表示?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画法。

2.学生汇报

3.找出有代表性的画法展示。

4.引导学生说出画线段图应该注意的问题。

<1>你觉得画线段图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说出:100颗的2倍,就是2个100,用乘法计算。

<4>教师总结:线段有两个端点,要画出来。画的时候上下要对齐,把上面的线段“克隆”到下面,每段要一模一样才好。

5.出示例题,自主探究。

<1>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2>说出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要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

1.篮球有6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4倍,足球有多少个?

2.练习十一第5题。

3.练习十一第8题。

这节课的环节看似特别简单,导入新课的情境只有玻璃球这一副情境图,课本的例题算是学生掌握之后的练习,巩固练习也只有三道题。

可是这样简单的教学环节的背后,有我读过的书、学习过的课堂实录。在导入新课部分,我修改了4次。

上周日课件中的导入,第一次用

和杨树、柳树倍数的情境图。

第二次导课二年级的知识

和拍手游戏。

在讲课的前夜,我还是觉得不妥,拍手游戏一定会让学生学习的气氛高涨,但是喧闹的游戏也会让学生陷于拍手本身,缺少深度思考,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安静下来,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问题。

“用最简单的情境,步步深入,让学生经历并掌握规范的作图方法,在画中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是我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用玩玻璃球的情境导入,三次改变“标准量”的个数,前两次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并且强调“求(  )个(  )用乘法计算”,第三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线段图呼之欲出,再引领学生探究线段图的画法。

第一环节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是学生的精力完全都是思考学科知识上,所以课本的例题算是学生掌握之后的练习,最大的作用就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画图的方法,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虽然只有三道题,但是呈阶梯状层层拔高,从简单的计算,到利用线段图理解图意、编应用题,最后到“倍的关系”“比多少”的融合。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简约而不简单”,要用最简约的教学环节容纳更多的教学知识,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END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