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病友老刘
病友老刘
五月,江城繁花似锦,疫情已近平稳。
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医之中,千万人口的城市重启了忙碌的节奏。
因眼疾,我住进了医院。经院方严格的新冠筛查后,我被安排在眼科10楼的35床。当我刚准坐在病床边,走进来一高一矮两位男士,“复制品”般的相似,让我肯定他们是父子俩,而且是儿子送父亲住院。
几分钟后,这刚进来的病友与我聊起来,他姓刘,来自革命老区湖北省阳新县白砂镇,因为左眼凸显,入院手术。
老刘皮肤黝黑,两唇格外厚,双颊红润,眉毛浓黑,和颜悦色。唯独,左眼有点肿胀。
老刘说道:“几年前发现眼底长东西,将眼球顶出,无其它任何疾病 ,能吃能喝能干活,身体很棒的。”他笑的时候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总让人感觉他的淳朴、憨厚。
老刘还说,他有四兄妹,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凭借几亩良田,把孩子抚养成人。他是家中长子,刚读完初中便回乡干农活,只为减轻父母负担,挣工分供弟弟妹妹读书。后经人介绍与邻村的姑娘结了婚,家里添人进口,父母高兴得合不上嘴。他的爱人很有经商头脑,在婚后第二年,利用自己空闲房屋开起小卖店,主营农资与日用百货。爱人负责进货管账,老刘负责配送。夫唱妇随,小店生意异常火爆。爱人特别能吃苦,每天在凌晨四点起床,乘头班长途客车,从汉正街批发货物,再乘长途客车回阳新。
老刘则是一边种田,一边协助爱人经营夫妻店。他自幼喜欢摆弄机械,在爱人的支持下,花8000余元购买了山东生产的农用三轮车,送农资上门,深受当地农民赞扬。他家的夫妻店,化肥、农药经常断货。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了,夫妻俩还在镇上盖起了六间四层小洋楼。一楼做门面,两个儿子各住一层楼,老刘与老伴住一层,儿子孙子都住在一起;每天大大小小10余人吃饭,老伴掌勺,老刘釆购,生活过得幸福、甜美!
再往后,老刘看准市场需求,又买了货车、铲车,当起了运输老板,在十里八乡名气大了,活揽不完。他还经常为特困户免单,为寺庙运建材从不收分文。
说到这,老刘笑着说:“多做善事好,积德,心里安心踏实,会有好报。”
在他手术前夜,我想分散他的心理压力,让他聊聊一下家乡情况。老刘说:“阳新归黄石市管辖,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南与江西接壤,典型三多一少,即:富人多(铜矿),混混多(黑道猖獗),光棍多(贫穷娶不起媳妇),农民收入少。”前些年当地矿霸,村霸,石霸横行,社会治安环境不太好。后来,政府开展扫黑除恶,清除了一些横行乡里的涉黑团伙,现在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第二天,5月20日的早餐后,老刘进行眼手术了。经过一小时四十分钟,手术圆满结束。在他左眼球下方,取出直径3厘米的血瘤,瘤拨出后,眼球恢复原状,留下了二公分长的刀口。
三天后,老刘手术伤口愈合,出院了。他的眼瘤,经化验为良性,病友及他的家人们,放下了忧虑的心。出院时,他和儿子向我道别,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返回了阳新老家。
老刘出院以后,我回想着几天来与他交流的点点滴滴。他乐观、开朗的性格,深深地感染着我,无形中给了我阳光的心境、美好的心态......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廖生斌:男,58岁,湖北省武汉市人,1980年11月入伍,团政委,1999转业。现就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汉海事法院。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