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 · 咨询师专栏】于德志:“活在当下”是一种要训练的能力 2024-07-30 18:45:06 文 / 于德志(渡过心理咨询师) 图 / 张进 一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色人等这样宽慰他人:要忘记……,要活在当下。说话者可能并不知道“活在当下”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并非是一句简单的语言,也并不是那些通过动动脑子思考一下就能搞定的“道理”,活在当下,其实是一种即时、有意识的行动,这种行动背后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出生就具备,但却在成长过程中被逐渐丢弃的。实际上,对当代人来说,这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能力之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家 Timothy Wilson 与他的团队曾用实验方式验证了这一点。他们招募了409名健康的学生,要求他们放下手机或任何能让他们分心的物品,然后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里独处 15 分钟。事后,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独处过程感觉很糟。之后,他们又让被试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独处15分钟,结果,1/3的学生依然因为糟糕的感受而作弊——他们会因为无聊而偷看手机、电视等。再然后,研究人员对他们做了第三次实验,他们先让被试在实验室里遭受一次痛苦的电击,当然大家都不喜欢这种体验,7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再试一次,甚至有人愿意付出一笔钱以确保自己不再被电击。最后,研究人员将他们带到一个实验室,手上接上电击器,桌上放置一个按钮,再次让他们尝试独处15分钟。研究人员告诉被试:如果你按这个按钮,会遭遇与刚才相同的电击,但无论被试按或不按,都不会缩短在屋里与独处的时间。结果,25%的女性和66%的男性,至少按了一次;一个男性甚至在15分钟内按了190次!我们的注意力,会本能的远离无聊追逐乐趣。所以,当我们无法发现并享受安处当下的乐趣时,注意力会带着我们东奔西跑,一切心理痛苦,都源于这种注意力的转移。不仅是困境中的来访者,身心健康的被试,或是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摆脱这种注意力转移的天性。二 即便是作为心理师的我,虽然长期练习活在当下,却依然难逃这一生命本能。我用一段半年前的故事呈现这一过程。顶着凛冽的寒风,我冲向地铁站。当时,离来访者预约好的时间已经不足一小时了,经验告诉我,我可能会迟到几分钟。所以我一路上几乎脚不沾地,同时心中一遍遍的自责:怎么不早几分钟出门?怎么又卡着最后的时间才开始行动?气喘吁吁地进入地铁,电子屏上显示下一趟列车两分钟后进站,我稍感欣慰:还好是跑过来的,否则下一趟列车就得八分钟,那就更完了。进入地铁,我打开手中携带的书,在地铁上阅读是我每天最主要的学习时间。时间很快,当我下一次再看手机时,离预约时间还有20分钟左右。“还好,马上就到站了,这次又没迟到。”我暗暗夸赞自己。随手我点开了微信,发现有三条预约者父亲发来的信息。瞬间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我,因为之前他从未在见面前给我信息。果不其然,孩子临时改了主意,希望我重新更换时间。我有些沮丧,真是白着急了一场。但念头一转,我又感到有些庆幸:还好我不是到现场后才看到信息,否则我受到的影响会更大。这种念头的变动,迅速改变了我的感受,于是我迅速回复“没问题,那我们之后再约。只是,如果要调整预约,下次请提前一天告诉我。”来访者的父亲很客气,他再三道歉,跟我说本次的练习费用可以照扣。但看到这条信息,我瞬间体验到一种被冒犯的强烈感觉:我不是因为钱才要求提前告诉我的!实际上,我真的很生气,因为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的脑子一直在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它们都在告诉我该如何回复这位父亲,让他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这种气恼,让我的行动暂停了几分钟。直到我突然发觉:不对啊,我怎么一直在各种的胡思乱想,在经历各种的苦恼,而完全没有看书,即便我的眼睛一直盯在书上?一瞬间的觉察,让我发现自己此刻生命的事实:我没有安于对方语言所呈现的当下(他在表达歉意),所以我的注意力开始进入思维世界,开始讲述特定的故事,于是我感到被冒犯;之后,我没有能力关注思维解读到“被冒犯”后诱发的内在的沮丧、愤怒等鲜活体验,注意力依然聚焦于思维故事,并尝试寻找所谓摆脱痛苦的有效方案,结果这种思维的努力,一方面让我更加痛苦,另一方面也让我丧失了有效行动的能力:继续看书。一旦我看到了这一点,我迅速走出了生命被动反应的状态:我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嘴慢慢吐出,同时我倾听着口中气流呼出的声音,倾听着腹部自然收缩的运动,然后我再次慢慢吸入一口气,感受着腹部鼓起的动作,感受着鼻腔气流进入的声音,然后我再次慢慢呼出一口气,倾听着气息和腹部的变化,再慢慢深吸一口气,然后睁开眼睛,缓缓吐出一口气,目光再次落到了手中,我打开书,继续几分钟前被中断的阅读。三 在我给学员们授课,或给来访者做一对一咨询时,很多人会问我:于老师,我学会了你这套东西,是不是就永远都不会被困扰了?我的答案通常会让每个人失望:生命中的挑战,每时每刻都可能存在,就像我也会遭遇挑战一样。所以,终结心理困境这件事,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状态。当我们在生活中真的清晰的看到了这一事实,我们会本能的远离无益的幻想,而开始自然的关注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当挑战出现时,我是否有能力觉察它并能有效的处理它?就像我上面故事所讲述的,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我一次次陷入到自己的思维故事中并经历一次次感受的波动,比如“我要迟到了,为什么不早点儿出发”的自责,比如“不错,这次有没有迟到”的自夸,比如“我不是为了钱,这样说是在侮辱我”的愤怒与自傲……每一次,当我的注意力无法聚焦于此刻的现实而进入思维世界时,我的感受就会因此而快速波动。不过,作为专业的心理服务人员,但我与很多来访者不同的是,当我经历感受痛苦时,我觉察到痛苦的速度会更快,处理的过程也更快,也因此恢复生活能力、行动能力的时间会更短。对任何一个受够了痛苦折磨的人来说,只要自己愿意,这都是可以练习,并逐渐做到的。虽然活在现实中很难,但只要我们能更清晰的观察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脱离了现实世界,那么,它自然会回归现实,回归每一刻鲜活的当下。所以,活在当下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要求我们的心灵有着强大的灵活性,面对变化不止的客观世界,迅速重建我们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与事件以及万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而这种能力的养成,要在生活实践中反复的练习与使用。为了帮助青少年增强心理灵活性,通过自我觉察,构建全新有效的应对外界挑战的习惯,寻找到走出痛苦的有效路径,于老师在渡过开设了青少年心理灵活训练课程,欢迎家长与青少年们关注!下拉了解更多~ 【第01期】5周青少年心理灵活训练营 消除内耗,活在当下讲师:于德志时间:预计8月中上旬开营(根据招生情况,满8人成团)地点:渡过北京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朝阳区傲城融富中心B座601)每个人都渴望自由,渴望“自我”持续的发展及“自我”价值增长。但是,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为了远离现实对“自我”的威胁,我们的生活可能会陷入暂时甚至长时间停滞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生命现实会逐渐远离内在的渴望,于是我们陷入强烈的“自我无价值”、“生命无意义”、“未来没希望”等心理折磨之中,而心理灵活性可以帮我们有效走出这种困境(关于心理灵活性,可以参考上文,以及《如何提升心理灵活性?教你几种方法!》、《如何重塑自我,提高心理的灵活性?》)。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报名 作者简介: 于德志,心理服务工作者,心理自助书籍《反内耗》、《如何应对心里的难》作者,倡导以觉察为核心的个人心理灵活性训练、父母倾听支持训练,致力于帮助家长理解并转变个人自动化反应模式、人际互动模式,以此来支持孩子走出困境。 赞 (0) 相关推荐 听心理咨询师解锁孩子“不爱学习”的密码! 我在平时心理咨询的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家长对孩子有这样关于孩子学习问题的疑惑 : 问 "我女儿好不容易上了一个市重点中学高中,就开始不肯学习了,屡劝不听. 我每次开家长会,见到他们班主任我就不 ...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产生一般有两方面原因: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产生一般有两方面原因: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 心理咨询就是让我哭一哭吗? 心理疾病,通俗的来说就是"心病还需心药医".想要缓解内心的痛苦,需要在心理治疗师的引领下,去发现引起你心里痛苦的成因.心理痛苦背后的行为和幻想,以及找到能够帮助自己缓解这种痛苦的方 ... 漫谈“病人” 发布时间:2021-06-15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工作对象是有心理困扰的人:因为压力而焦虑,失去而悲伤,失败而沮丧......更多的是早年成长的养育不当和缺失对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难以适应学习 ... 【渡过 · 咨询师专栏】邹峰:如何终结“应该之暴虐”? 文/邹峰 ("渡过"讲师.陪伴者) 图/张进 1 频频出现的"应该"和"不应该"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亲子营,一个青年营的孩子约了和我的 ... 【渡过 · 咨询师专栏】心理剧:手机 · 孩子 · 手机 文 / 邱寒春 [编者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实用为导向的心理治疗流派,以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为核心,注重系统性和技术性.本文是一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取向的心理咨询师,为解决孩子沉迷手机问题而 ... 【渡过 · 咨询师专栏】梁辉:孩子“乱花钱”背后 文 / 梁辉 不少家长说,孩子长大了不需要我们说爱,只需要满足无度花钱才觉得我们爱他. 我想这个观点是误会了孩子们,青春期的孩子们,爱早已不再是寻求物质的满足.相反青春期的孩子精神上获得满足,物质上可 ... 【渡过 · 咨询师专栏】邹峰:真实自我与虚假自我——我对空心病的解读 文/邹峰 (渡过讲师.咨询师) 图/张进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提出过"空心病"的概念.他在北大学生中发现有这样的群体,而且比例高达30%以上:这些学生从临床症状看符合抑郁症的诊 ... 【渡过 · 咨询师专栏】郑玫:青春期暗流涌动,家庭如何支撑孩子成长 文 / 郑玫 图 / 张进 我连续两期担任渡过北京青少年之家的督导工作,接触到很多适逢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长,在工作中有很多时刻被他们所感动,同时也触发了我对于家长工作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 危机 ... 聪明人“活在当下”的三种生存智慧 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将你所关注的焦点放在当下的人和事上,用心去投入.接纳和感受当下.或者,你认为自己已经是活在当下,可事实上,你只是躯体活在当下,你的脑子很多时候想的都是过去和未 ... 【咨询师专栏】伊林:孩子生病不愿就医,该怎么劝?|| 渡过父母学堂 看到家长提的问题,首先让我想到的,为什么就医话题父母不能和孩子敞开心扉说? 这让我想到了几个情境: 1.父母觉得孩子得了神经症性的心理疾病.而孩子认为自己没有病. 2.病中的孩子不接受父母的观点.认为 ... 【咨询师专栏】华:孩子抑郁了,因为ta无力扮演父母喜欢的听话小孩 || 渡过父母学堂 "我的孩子一直乖巧懂事上进,为什么忽然抑郁了?" 看到家长提的问题,我想到了我之前咨询过的一个案例. 我的来访者柠檬,女孩,15岁,外表甜美乖巧,从她脸上能够看到孩子本来的善良和纯 ... 心理咨询师专栏:细数一下带娃六年让我崩溃的那些事! 母亲节又至, 当妈六年的我, 想和大家吐槽一下成为一名宝妈背后的苦.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三个字-不容易, 当个妈妈真的太不容易了! 怀孕的痛 我是高龄妈妈,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怀孕生孩子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