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体能量研究
Y
雪·地·专·栏
the study of energy
捋一捋宠物的能量属性
-猫的迷思-
feel life
初识喵咪真面目
人们通过观察养猫和养狗的体感,大概可以从中解析猫和狗的能量属性。
狗狗们,对主人非常热情,不掩饰,不装逼,每天早上送你出门,每天晚上等你回家,忠心耿耿,给你上杆子上到你心疼。如果你长时间不能回家,甚至需要担心你家的爱犬是不是在家太孤单寂寞sad。由此可猜,狗属低能量体。
而这样的问题,似乎养猫人不大会有。作者曾经自己也有养猫经验。可以一句概括,猫,就是个矫情的“小贱人”。我们作为“猫奴”,只配给猫咪提供食物和铲屎,美称“铲屎官”,我们和猫咪的关系已被明确定义为从属,我等为奴,猫等为主子。从惯称中即可觉察一二,人类和猫狗关系的不同:从来没听过养狗的人称自己狗奴,也没有人叫自己为狗的铲屎官。狗的主人是真正的主人,猫的“主人”则要打个双引号。
比方说,当你走过家里的走廊,你家的猫会时不时窜过来,若无其事的从你身边路过,顺便拿它的尾巴,似有似无的扫过你的小腿肚,深怕你没注意到它的存在,而当你真有意去回应它的“撩”的时候,人家又一闪眼儿跑开,留下一副嫌弃死你的表情以及充满鄙视的眼神,深刻的凝视着你,似乎直窥你心底的low。还有的时候,你家的猫坐在沙发上,你也正好想要收拾一下沙发上的猫毛,当你走进了还没挨着它呢,它就立马弹开,似乎一副你很爱它,要强撸它的样子,而它又很不爱你,所以飞速躲你八丈远。
而实际上,当你不跟它一般见识,不上它的套,一旦转身进入书房,打算想要全神贯注投入一本好书,或者放松神经看一部电视剧,你的小喵咪就要在书房门外开始“喵喵喵”嚎叫,甚至趴门,喊你出去,或者放它进来。其他和猫咪生活的精彩瞬间,什么挡你的电脑屏幕啦,坐你的键盘啦,在此不多赘述,总体就是一个感受:我们被猫耍的团团转,在被寻开心。从能量上来讲,猫对我们的需求感不是真需求感,和狗的需求感相比更不是一个量级。由此可推,猫属高能量体,感情淡泊收放自如。
若说猫咪对人完全没有需求感,事实也说不通,这就不能解释它为何要故意撩起人的注意力,在铲屎的面前找存在感;而要说猫咪对人有需求感,那么当铲屎的准备好来撸它了,马上一溜烟儿闪开。这就是矛盾的存在。这个现象让我想起了人类恋爱关系在互动中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内心需求感再大的人都会相对收敛,懂得矜持,哪怕后续如何暴露也是后话。这让人不禁认为,要么猫本能上就知道“暴露需求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违背自身利益”,要么猫对人的需求感压根是假的,而不管是哪一种,都表达同样的信息:猫对人的需求感一定不高。联系到现实里,一旦我们对别人的需求感大了起来,那么即使我们潜意识冥冥之中知道不能太主动,而一旦随着相处互动的渐进以及时间的递增,投资逐渐增加,没有点儿段位的人似乎会完全忘记这个原始本能,甚至就算脑子知道,也做不到了。
猫的“成功学”
根据以上对猫狗的能量解析,不妨做个大胆的假设:上帝把猫的能量属性默认设定为“需求感有限”,在对应的人类中属于天生的恋爱高手,需求感控制得当,到一定限度就自动止损;而狗的能量属性则是需求感极大,属于人类中感情很容易投入的人群,对人极易产生依赖以至于一旦失恋即生不如死。猫们仿佛天生即知道游戏规则“一切都是假的”以及对人类没有托付心态,有生活派数据报告,家养猫咪换个环境比如假期找人代养,24小时内便可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在新家feel like home,而相反,狗狗一旦被主人抛弃或者易主,那将是以年为单位的心理调整期,长期处于郁郁寡欢,很难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没错,这里的重要信息是:猫咪几乎不会对人进行能量投资。养一天也好,养几年也好,送到朋友家,24小时内几乎就可以把肚子翻过来给人揉了,只要给饭吃。换成狗子,你试试?
正是由于猫咪对人类主子若即若离不当回事的姿态,猫和主人的关系通常主仆颠倒,开头说的“铲屎大将军”成了主人自嘲的官职。身为主人,替宠物猫咪准备伙食,收拾厕所,陪玩,喂小鱼干,任劳任怨,但偶尔人想撸一下了,人家猫咪还要看心情决定配不配合。这么不知好歹的情况下,多数主人对此表现出,明知这笔买卖收支不平衡,依旧乐此不疲继续给爱猫买有机粮,换高级猫砂,还得定期打扫厕所。
难道人们在猫咪面前不觉自己很贱吗?of course we know。但咱人类乐意服侍,还给猫妹儿找理由:猫是没有被驯服的动物,不听管理是正常的。盘它们本来就是不对的,不要强迫人家营业。
综上所诉,猫咪的这一套与人相处的方法论,从混口饭吃的角度来说,是非常凑效的(啥都不干理都不用理就有有鱼干),甚至奠定了猫咪在人类面前的高价值地位,并且根深蒂固。比如,从来没有出现用“猫”来咒骂的使用习惯,用“狗”来骂人的倒是屡见不鲜稀松寻常。中文里形容人的日子过的不好,会说“过的跟狗一样”,从来不会说这人过的和猫一样;“单身”状态也被戏虐为单身狗,而不是单身猫;英文里的骂人单词有“bitch”, 'son of a bitch',意为母狗及母狗的儿子,我们显然很得要领,明白用“狗”的字眼才能攻击到别人,拉低对方的自我认同,方可达到攻击人之效,而用“猫”来说事儿必然是拿不到他人的能量的,弄不好反而成了夸人。
“生存”的浩瀚之婚姻
从猫咪与人类相处关系动态模型可得知,在双方客观价值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对你的态度和你对TA的态度实际并无关系;在价值差不变的情况下,甚至你对TA态度越差,人家越受用。而如果像狗一样努力讨好人,那么讨好的付出只能获得与猫咪一般的待遇,甚至随着付出增加,得到的待遇会成边际效应性递减。
在狗与人的例子上可能还不明显,人类对其他物种的需求感包容度相对更高。但在同人类之间,需求感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异常明显了。一方的努力凑近只会让别人产生压力,感到不能做到同程度的反馈而有罪恶感,从而吓退。
那么有些人会说,也许我是狗型人吧,我的需求感天生就是爆炸的大,就是要人陪,活该被其他人嫌弃。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根据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人是独居动物而非群居动物,人生来孤独,永远都是孤独的,并能够享受孤独。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能够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必是因为一个人身上的某种价值能够让另一个人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和被认可,彼此都是。假设一个人的价值完全够不着另一个人的标准,恐怕连一分钟都难忍下来,宁可自己呆着。我们所感受到的“孤独”,准确点说,不过是害怕没有其他人类来validate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意义和真实性(大家挂嘴边的“存在感”)。
这也是人类之所以被证明曾经存在的终极合法性.没有证明自己存在的合法性(legitimacy),是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即代表随意可推翻自己存在此宇宙的根基。这也是为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任何可以证明自己存在的行为,比如,吸食其他人类的能量,这不过是我们的本能生存需求。吞噬别人的能量,来减少自己的熵。我们的存在意义,是通过证明自己存在,也就是以能够吸到多少人的能量(影响多少人)为参数。吸的越多,存在的意义越巨大。这个“存在意义”可以长存百世,历史上的明君即使物理上不存在了但他们的能量存在。为何我们生来那么在乎名声?历史中的君主都很care史书如何记载他们如何评价他们的业绩。否则,这辈子想尽荣华富贵不就够了吗?
而上帝对我们的游戏设定,偏偏和证明你的存在方式对着干。你越要从另一个人身上找存在感,你越证明出你对TA来说,存在感更低,直至彻底泯灭。猫咪们无疑是上帝宠爱的小宝贝,天生出厂设置就是低托付心,默认“一切都是假的,大家都是混口饭吃”的真理,懂得对人类爱鸟不鸟完全无所谓的态度反而惹得人爱怜。若说猫咪的颜值是被人类培育出来的,但猫咪的个性绝对是非人教出来的,获利角度来讲,人类巴不得猫咪和狗子一样听话好摆布。
那么对于想研习成功的人类恋爱关系,其实养只猫咪,好好观察它如何在你这骗吃骗喝成功,再加之以学习揣摩,得其精髓,即获真传。比如行为上不管如何傲慢不按别人意思来,别人都不会因此离开,反而就是要这么干才对。这不是本文的侧重点,其实前面扯了那么多神叨叨的,下面才是要说的!
通过猫咪和人类家庭长期同居的相处关系,可以得出灵感,只要你对一个人的需求感是宏观上的,而非微观上的,那么即使你和别人在处于长期关系中(比如结婚后),大家的日子依然可以你高他低的模式里过下去,巩固自己的核心地位。能结的成婚,宏观上来说,必须男方的需求感大于女方,而你对他的需求度恰巧能够忍受和他同在一屋檐下。但是,在同一屋檐的条件下,你对别人没有微观需求,也就是别人在屋里干什么鸟事只要不犯法你都不care,甚至对方凑上来求关注你还嫌烦,就像猫咪推开主人把脸递过来讨个kiss的画面一样。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需求感,会因为知道对方也喜欢自己,而逐渐不知觉增加,也就是所谓的“托付心态”。人生性是贪心的,总是越要越多,得寸进尺。那么如果你对别人的需求感不是宏观需求,而是微观需求,那么结婚这件事反而是对方引诱你丧失自我奉送能量的一个利器。一切不过是假的,一切都是为了吸食你的能量为了validate另一个人类的存在合法性。
好了,这篇文章只负责告诉“什么样的模式可以适用于人类婚姻关系以保证长久高质量”,至于how,大家从过去的文章中找总结措施吧!
(完)
作者尽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保持队形,回归中心思想,扯偏到西班牙也要成功扯回来的要义。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