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体认真实的自己【3】
摄于北京西山南马场水库
【关于站桩】
意拳作为一门特殊拳学,既然没有套路可学,也没有固定的招式招法可练,那都有哪些训练内容呢?
意拳训练主要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和实战等内容组成,也就是拳里人常说的“七妙法门”。
今天,我们重点讲的就是意拳的站桩。
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是进行拳术各项训练的基础,是意拳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训练手段。
其实,站桩并非是意拳一家所独有,其他拳术门派里也有这样的讲究,但唯独只有意拳把站桩提高到了拳术训练的核心和首要的位置。
关于这一点,我师父讲得非常的通俗,也非常的透彻,他说:这站桩好比我们吃饭,人要想活命,那就得吃饭,同样人要想练拳,那就得站桩,饭要顿顿吃,桩要天天站。
故拳谚有云: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
古时候,站桩的名字并不叫站桩,似乎呢,也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名字,所谓独立守神,神游物初,至善至美至乐也,后世一般归之为养生术,或者称为导引术。
我国的养生术历史非常的悠久,但基本上没有什么书籍可以稽考,更少有文字记载,偶尔有只叶片纸,也大多是残缺不全。
相传,五千多年前黄帝就曾专门向广成子问道,求教养生之术,其后在距今有二千余年的《黄帝内经》一书中,也多有记载。
其中,《素问》第一篇,就是专讲养生健身的。里面讲“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内容虽然简单笼统,但意义深厚,先哲将其列入《黄帝内经》。
一方面视作防止疾病的健身术,也就是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医家将这样的练功方法称之为“上上功”。
另一方面,凡药石刀针均不能奏效的多种慢性疾病,就根据这种道理,使患者锻炼休养,用现代运动医学的名词讲,就是体育医疗,并与《灵枢》相互佐证,其主要的内容就是“养静”,就是“独立守神”,所谓静养功夫。
东汉以前,很多文人武士都会静养,行住坐卧,皆可用功,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养生健身之术。
后到了梁武帝的时候,达摩祖师传法东土,据说就传来了洗髓、易筋等法,当然,这个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了。
唐代的临济、密宗两派,相继传出插条、柔杠三折、四肢功、八段锦、金刚十二式、罗汉十八法——印度统名之柔杠。后又有岔派,派别迭出,不可枚举;居士尤多,标新立异,花样繁多,方法极乱,异论杂出,遂使此术没有发展,反而有分裂情况,早在五百年前,已形成抱残守缺。
宋代之后,多变为禅坐等法,也是门户迭出,互有异同;而且坐法多不够自然,也不够具体,舍精华而取糟粕,不仅达摩师传湮没已尽,而我历代先哲遗产也随之俱废。大好学术,无形销毁,殊为可惜。
现在意拳的站桩,是王老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实践体认,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用王老自己的话讲:
我幼时多病,医药无效,于是弃读投师,寻求健身之术。即长,外游各地,访名师益友,凡有关健身养心的学术和技艺,无不用心钻研,采其精华,舍其糟粕,博采广收,以期于“健身”一道有所成就。平生师友最多,皆各有所长,在教益和切磋琢磨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内经·素问篇》的要意和拳学的基本功夫,参互为用,终于获得健身术的梗概。
如果我们给站桩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我认为姚老说的最简单明了,什么是站桩呢,姚老是这样说的:
站桩是外形不动而求内动的一种锻炼方法。
意拳锻炼重精神,重意感,重体认功夫,站桩是锻炼全身的功夫,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气力,身心一致的锻炼方法。
下面,我们就以托抱桩为例,讲一讲这个桩到底应该如何去站。
(此处由我给大家做了站桩示范和讲解,内容从略,有兴趣可参看我前面已经发表过的《养生桩锻炼的基本方法》一文)
除了站桩之外,看看大家在这个世界上还能不能找到这样一种锻炼方法,既能很好的锻炼身体,也就是产生了相当的运动量,同时还不能使自己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也就是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如果找得到,中午我就请大家吃饭。
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有这样的智慧,才有这样的运动,而且站桩这种运动并不是现在才发明的,也不是现在才流行的,而是我们祖先早在几千年前乃至更遥远的年代就已经完全掌握并切实操行的一项特殊的运动形式,这种运动或隐或显地延绵数千年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正如姚老所定义的那样:站桩是外形不动而求内动的一种锻炼方法。
这种外形不动的运动,其实说的就是静止,静止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言其特殊,实则静止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任何一种运动无疑都是从这个静止开始的。
所以说,以我个人的体认,站桩是最为稳妥也是最有效果的一种锻炼方法,任何其他形式的运动虽说是各有特点,但都不能与站桩相提并论,也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这个道理就好比是房子与地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地方,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这个房子,有什么样的房子都可以,但你就是不能不考虑这个地方是什么的地基,可以有什么样的房子,更不能也不可能没有这个地基,这里我们讲的地基就是站桩,房子就是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待续)